河南简称豫的由来
河南简称“豫”,源于夏禹。大禹治水成功后划天下为九州,称中原地区为豫州。据《周礼·职方》记载:“河南曰豫州,豫州在九州之中,言常安逸。又云:禀中和之气,性理安舒,故云豫也”。因豫州位于九州之中,历史上河南又有“中州”“中原”之称。河南省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在黄河以南,故名河南。汉代设有豫州部以及河南郡;唐代设有河南道;宋设有河南路;元代设有河南江北行省;明置河南省,后改河南布政使司;清改河南省。
豫字在河南历史文化中的含义
从地理形态上来讲,河南位于中国的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黄河携带大量泥沙从上游奔流而下,在这里流速减缓,长年累月地泥沙堆积,形成了广阔巨大的冲击平原,造就了千里膏腴之地。“予”是承接,“象”是巨大并易于识别,“豫”这个字的含义,表示地势由高至低,承接有序,来自上游的泥沙,在这里形成了面积广阔的可耕种土地,所以河南自古就是全国重要的产粮区,小麦产量占全国的28%,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的10%。
“豫”字又代表喜悦安乐的意思。但安逸的状态时间久了,生活这里的人,就容易变得与世无争,反应迟缓,喜欢安于现状,奋斗意识不足,所以“豫”字,后来又引申出迟疑不决,缺乏果断的意思。这个字的含义,充分表达了河南人普遍的个性。
“豫”字还与上古人类进行农耕生产、仰观天象、制定历法有关。“凡大皆称豫”,指的其实是天象。而大禹给中原地区起名豫州,一方面指的是天人合一,另外一方面可能还和这里是大禹的老家有关。
河南地区古代与豫相关的典故
古代河南到底有没有大象,这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大象最早的祖先是满利象兽,生活在非洲北部地区。距今约四千万年以前,大象已经广泛分布在非洲、亚洲、北美洲、南美洲和欧洲。在秦岭淮河一带的更新世中、晚期地层中曾发现过亚洲象化石。而更新世中期距今约一百万年至十万年,更新世晚期距今约十万年至一万年。根据考古发掘和历史文献等方面的资料,在七千多万年前,亚洲象还曾广泛分布于中国,当然也包括位于黄河流域的河南地区。
1935年,由考古学家梁思永主持的殷墟王陵东区1400号大墓附近发现了象坑,里面埋藏着一头成年象和一名大象饲养者。1978年,在殷墟王陵西区东南发掘的祭祀坑M35中就埋着一头幼象,它的身上还戴着一个铜铃。经有关专家鉴定,该幼象属于亚洲象。《吕氏春秋·古乐》记载:“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这说明距今约三千多年的商朝人已经把大象驯化为作战用的武器,可见在当时的河南地区,大象的分布是非常广泛的。
从地理和文化角度解析河南简称豫
当年的中国被分为九州,其中有一个豫州,就大致相当于如今河南的辖区,这也是河南之所以简称豫的原因。在古代,豫州为河流密布,森林丛生,野象繁衍之地,商代甲骨文(公元前11世纪左右)中有一段关于商王俘获野象的记载:今夕甚雨,获象。在《吕氏春秋》中也有“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的记载,说明一直到了周代中期,中原地区仍然有大象的存在,“服象”二字就是驯服大象的意思,说明那时候的人们可以让大象从事战争等活动。在殷墟的墓穴中,考古专家也曾发掘过象的遗骸。这些都让河南有象具备了铁证。
了解这一点有多么重要呢?我们都知道大象一般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比如中国的西双版纳地区。大象是一种很怕冷的动物,在动物园里的大象,一般到了秋末就要给它们供暖了,当年曾有过英国马戏团来上海演出,却因供暖不及时导致大象被一夜冻死的事情。从这件事,我们可以推测到古代中原一带或者黄河流域一带的气候,是相当暖和的。在《诗经·卫风》中,也有同样的记载“瞻彼淇奥,绿竹猗猗。卫国所处的地方就是如今冀鲁豫三省交界的一带,在古代,那里有大规模的竹子在生长,而根据史书的记载,一直到了隋唐时期,河南等地还有”竹监司“一职。而到了今天,竹子当然也可以在北方生存了,但是大规模的野生是不可能得,那得去淮河以南才能找到。
其他省份简称与河南简称豫的比较
其他省份的简称来源大致分为以下几种:地理因素命名的,如湖南的“湘”,就是源自湘江。古国九州命名的,如山西的“晋”,就是因为春秋时期归属晋地,还有一些就是取自省份名字中的一个字,这种就比较普通。而河南的简称“豫”,其来源与历史上大禹划分九州,称中原地区为豫州有关,且“豫”字的含义丰富,与河南的地理、文化等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