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梦游的原因
梦游的原因复杂多样,迄今尚未完全明确,但一般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遗传因素:研究表明,梦游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如果父母一方有梦游史,子女发病的几率会增加。家族中也可能出现多人梦游的情况。
心理社会因素:日常生活规律紊乱、环境压力、焦虑不安、恐惧情绪、家庭关系不和、亲子关系欠佳、学习紧张以及考试成绩不佳等,都与梦游症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发育因素:该病多发生于儿童期,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停止,这可能与大脑皮质的发育延迟有关。
睡眠过深:各种使睡眠加深的因素,如白天过度劳累、连续几天熬夜引起睡眠不足、睡前服用安眠药物等,均可诱发梦游症的发生。
梦游的生理机制
梦游主要发生在睡眠的非快速眼动睡眠期的深睡眠期和慢波睡眠期,这一时期大概在我们睡眠总时长的前三分之一处。在这个阶段,大脑皮质的细胞通常处于抑制状态,但如果有一组或几组支配运动的神经细胞仍然处于兴奋状态,就会产生梦游。儿童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更容易在这个时期出现梦游。
影响人梦游的因素
以下是一些可能影响人梦游的因素:
遗传因素:家系调查表明,梦游症患者其家族中有阳性家族史的较多,且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较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高6倍之多,说明该病与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
心理社会因素:如日常生活规律紊乱、环境压力大、焦虑不安、恐惧情绪、家庭关系不和谐、亲子关系差、学习紧张及考试成绩不理想等,都可能增加梦游的发生几率。
睡眠状态:睡眠剥夺,即因环境或自身原因导致正常量的睡眠无法得到满足,会使睡眠反弹,出现比平时更高比例的深度睡眠,为梦游的发生创造条件。
药物因素:某些具有镇静作用的药物能促使人进入睡眠状态,间接增加了梦游发生的概率。
疾病因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不宁腿综合症、癫痫和其它严重干扰非快速眼动睡眠期的疾病,也与梦游有一定的关联。
如何预防和治疗梦游
对于梦游的预防和治疗,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儿童患者: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大多在15岁前后自行消失。
成年人:偶尔的梦游通常不用太在意。但如果梦游发作频繁,且对自己和周围人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干扰,就需要进行治疗。医生一般会建议使用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常用的如地西泮、米帕明、氯米帕明等。此外,还能通过心理咨询或催眠治疗等方式来改善梦游症,因为精神压力过大也是梦游的一大诱因。
预防措施:
睡觉前关闭并锁上所有的窗户和门,或在门上安装警报器或铃铛。
建立规律的睡眠习惯,每天尽量在同样的时间睡觉和起床。
睡前避免饮酒、过度兴奋以及剧烈活动。
排除家中的安全隐患,不在卧室中放置过多的杂物、电线等,睡前关闭卧室的门窗,夜间将家门用钥匙反锁,防止梦游者离开房间。
梦游案例分析
以下是一些关于梦游的案例分析:
1959年,法国神经生理学家米歇尔·儒韦在里昂大学取得了睡眠生理学方面的重大突破。他用脑电图记录的技术,发现猫睡觉时的快速脑电活动,其频率比猫醒来时要快得多。当他对脑干部位造成损害时,猫在这一睡眠阶段就会攻击并追赶梦中的猎物、舔毛、受惊时的应激反应、战斗姿态等。儒韦把这称之为:异相睡眠。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高翔团队的研究发现,异态睡眠(包括梦游和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和更高的全因死亡、神经退行性疾病或意外导致的死亡风险密切相关。研究利用梅奥睡眠问卷对可能的异态睡眠进行了评估,发现可能患有异态睡眠的参与者其体育活动水平较低,睡眠时间更长,罹患帕金森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