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炎热的原因
今年夏天炎热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阶段性大气环流异常:我国东部地区的高温主要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暖高压的共同影响。在暖高压控制的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天空晴朗少云,不易成云致雨,同时太阳辐射强,近地面加热强烈。在高压系统异常强大且稳定维持条件下,极易形成持续性高温天气。
厄尔尼诺事件的滞后影响:自2023年5月开始的厄尔尼诺事件,已于2024年5月结束。但其滞后性影响仍在持续,一般来讲,厄尔尼诺形成的次年,极端天气将会出现得更频繁。与2023年相比,2024年可能更热,极端天气出现次数或更多。
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是全球极端高温发生的气候背景,使得平均温度升高,高温天气趋于频繁,极端高温事件增多增强或已成为新常态。
全球气候变化对今年夏天温度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今年夏天的温度产生了显著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我国高温天气呈现出首发日期提前、发生频次增加、累计日数增多、影响范围变广、综合强度增强等特点。
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通过海气相互作用影响全球大气环流,并导致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各地气候异常。自2023年5月开始的厄尔尼诺事件虽已结束,但其滞后影响仍在,且大概率在2024年夏季转变成拉尼娜事件。这些事件的变化会影响大气环流,从而对我国夏季气温产生影响。
今年夏天与往年夏天气温对比
与往年夏天相比,今年夏天的气温具有以下特点:
2022年夏季,我国气候总体温高雨少,全国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全国平均降水量为历史同期第二少。但降水空间差异明显,主要多雨区在我国北方,辽河和海河流域降水量明显偏多,而太湖和长江流域明显偏少。汛期雨季进程较常年偏早。夏季高温极端性显著,366个国家气象站(占全国总站数15.1%)日最高气温持平或突破历史极值。
2023年7月,今夏的炎热就开始刷屏。不仅全球“最热一天”纪录4天内3次被打破,随着地表平均气温不断创新高,“最热一周”“最热一月”也相继出炉。今年7月,今夏的炎热就开始刷屏。不仅全球“最热一天”纪录4天内3次被打破,随着地表平均气温不断创新高,“最热一周”“最热一月”也相继出炉。今夏气温整体情况如何?9月5日,中国气象局举行例行发布会,国家气候中心表示,今夏我国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第二高,仅次于去年。
今年夏天高温的地理分布特点
今年夏天高温的地理分布呈现出以下特点:
截至6月14日,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的部分地区高温日数达5至6天,有16个国家气象站突破最高气温历史极值。
6月主要是华北、黄淮等地高温日数多、强度强,盛夏(7月至8月)则主要在江南、华南等地。
专家对今年夏天炎热的分析
专家对今年夏天炎热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近年来我国高温天气已呈现出首发日期提前、发生频次增加、累计日数增多、影响范围变广、综合强度增强等特点。全国区域高温天气过程首次发生日期,以每十年2.5天的速率提前。1981至1990年,高温天气过程平均最早发生在6月24日,2011至2020年则提前到6月7日;2023年5月28日出现当年首次区域高温过程,比常年偏早16天。同时,全国区域高温过程发生频次呈增加趋势。1981至1990年平均每年发生3.3次,2011至2020年增加至4.1次。全国区域高温过程累计日数呈显著增多趋势,平均每十年增加4.8天。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郑志海表示,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平均温度升高,高温天气也趋于频繁,极端高温事件增多增强或已成为新常态。此外,自2023年5月开始的厄尔尼诺事件已趋于结束,但其滞后影响仍将持续,并且大概率在2024年夏季转变成拉尼娜事件。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通过海气相互作用影响全球大气环流,并导致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各地气候异常。而阶段性大气环流异常是区域高温天气形成的直接原因,我国东部地区高温主要受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暖高压共同影响。在暖高压控制的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天空晴朗少云,不易成云致雨,太阳辐射强,近地面加热强烈,在高压系统异常强大且稳定维持的条件下,极易形成持续性高温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