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呼噜的原因
打呼噜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气道狭窄:这是导致打呼噜的常见原因之一。例如鼻腔、咽腔等部位的狭窄,会使呼吸气流受到阻碍,从而产生振动和鼾声。
身体肥胖:过多的脂肪堆积在颈部和咽部,会压迫呼吸道,导致气道变窄,增加打呼噜的风险。
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吸烟、饮酒、睡前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等,这些习惯会刺激上气道,引发炎症,加重打呼噜的症状。
遗传因素:有些人由于遗传因素,天生就具有容易打呼噜的生理结构特点。
过度疲劳:身体在极度疲劳的状态下,肌肉会更加松弛,容易导致呼吸道变窄,从而引起打呼噜。
睡眠体位:不正确的睡眠姿势,如仰卧时舌头后坠,可能阻塞气道,引发打呼噜。
疾病因素:患有鼻炎、咽炎、舌体肥大、软腭下垂、悬雍垂和扁桃体肥大等疾病,会造成咽腔狭窄,出现打呼噜的症状。尤其小孩打呼噜比较常见的是腺样体的肥大。此外,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患者、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患者,以及胸部有毛病的人群,打呼噜的机率也较高。
打呼噜的生理机制
打呼噜的产生主要与以下生理机制有关:
打呼噜是因气流引起的鼻咽,尤其软腭软组织的震颤。与任何摆动物理结构(如一面旗)一样,鼻咽部震颤的发展取决于相互作用的许多因素,包括重量、硬度和摆动部分的附着情况以及气流的速度和方向。
人们在清醒时不会打鼾,这表明睡眠诱导的肌肉松弛至少是部分的病因,因为肌张力是睡眠时唯一变化的振动部分,组织重量和附着情况并没有发生变化。
此外,如果咽部扩张因素不能在吸气所导致的腔内负压时令保持气道通畅,上气道变窄,继而增加局部气流速度(对于给定的吸气体积)。增加的流速会加强振动,减小腔内压力,从而进一步增强气道关闭,从而促进振动和打鼾。
打鼾更可能发生在已经被结构因素损害的气道中,包括小颌畸形或后缩、鼻中隔偏移、鼻炎引起组织肿胀、肥胖、巨舌、软腭扩大、厚的咽侧壁等。
如何预防打呼噜
以下是一些预防打呼噜的方法:
调整饮食:
低盐饮食,摄入过量食盐易导致体液积聚,躺下后体液会在睡眠时进入脖子,导致上呼吸道变窄,睡眠呼吸暂停危险增加。
睡前不饮食,睡前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最好不要喝牛奶,奶制品可能会使喉部产生过多黏液,阻塞呼吸道,进而引起睡眠呼吸暂停。
多喝水,当身体缺水时,鼻腔和咽部的分泌物会比较粘稠,可加重打鼾。
戒烟、戒酒,烟酒会刺激上气道,引发炎症,加重打鼾。
减肥:通过减肥,让脖子瘦下来,减少咽部的脂肪堆积,可以减轻呼噜。
锻炼咽喉部肌肉:最有效率的锻炼是某些吹奏乐器,比如双簧管、巴松管,以及我们的唢呐。还有其他一些可以替代的方法,包括唱歌、舌头保健操(大声喊出 aoe 原音、舌尖抵住上前牙然后向后滑动反复……)等。
调整睡眠姿势:侧睡时,舌头向侧面倒,就不会阻塞气道,从而减少打呼噜的发生。
避免睡前饮酒和使用镇静剂:睡前尽量不要饮酒,不要使用镇静剂,因为酒精、镇静剂会使呼吸变得浅而慢,并使肌肉比平时更加松弛,导致咽部软组织更容易堵塞气道。
治疗打呼噜的方法
治疗打呼噜的方法有多种,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生活方式调整:
睡眠采用侧卧位,采用侧卧位睡觉可以防止咽部组织和舌后坠阻塞气道,减轻因腹部,胸部,颈部的额外重量造成的气道压力,减轻打鼾现象,同时也能治疗睡眠呼吸暂停。
加高枕头支撑头部,睡觉时多加一个枕头来支撑头部,会让气管更加畅通,进而组织喉咙后部萎陷引起打鼾,或者还可以在加高床头,让头部升高,同样可以缓解打鼾现象。
加湿器排空鼻窦,如果是因为感冒或者鼻塞引起打鼾现象,不妨在卧室中摆放一台加湿器,让鼻窦排空,收缩鼻粘膜,增加鼻腔内的空气流动,来缓解打鼾症状。
多锻炼增强肺功能,肥胖人群的打鼾现象比较严重,这是因为体重的增加加重了对颈部组织和肺部的压力,使得呼吸困难。多锻炼身体不仅能起到减肥的效果,还能增强肺功能,缓解打鼾现象。
贴鼻条拉开鼻腔通道。
医疗手段:对于严重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应去医院进行检查,根据情况对症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使用保持呼吸道畅通的装置(如下颌前移夹板)和手术等。
打呼噜与健康的关系
打呼噜并非只是一种简单的睡眠现象,它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打呼噜通常与称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简称 OSA)的睡眠障碍有关。并非所有的打鼾患者都患有 OSA,但如果打鼾伴有以下任何症状,则可能表明需要就医以进一步评估 OSA。
打呼噜严重可能会引发人们意想不到的危害,重度患者甚至有“猝死”的风险。例如,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李立明教授团队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China Kadoorie Biobank,CKB),探索不同年龄段的中国成人中打鼾与心血管疾病及其不同亚型的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发现年轻人经常打呼噜,警惕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