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发变白的原因
头发变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遗传因素:有些人天生就容易出现白发,这与家族遗传有关。如果家族中有早生白发的情况,个体出现白发的概率可能会增加。
年龄增长: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逐渐下降,毛囊中的黑色素细胞功能减退,合成黑色素的能力降低,导致头发逐渐变白。这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
精神压力: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状态,会影响身体的内分泌系统,导致交感神经过度激活,消耗色素干细胞,使新长出的头发无法获得足够的黑色素而变白。例如,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者发现,受试者在压力飙升的日子里,长出来的头发颜色会变浅。
营养不良:现代人由于忙碌,饮食不均衡,导致黑色素细胞缺乏营养,无法制造黑色素供给头发。此外,缺乏某些特定的营养素,如铜、铁、蛋白质、碘元素、维生素B族等,也会影响黑色素的合成,导致头发变白。
疾病影响:某些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异常、恶性贫血、脑垂体功能受损、自身免疫疾病(比如斑秃、白癜风)等,可能会影响黑色素的合成或毛囊的功能,导致头发变白。
头发变白的生理机制
头发变白的生理过程较为复杂:
毛囊中的黑色素细胞干细胞(McSC)具有在毛囊生长区之间来回移动的能力。在正常的毛发生长过程中,McSC在发育中的毛囊的各个区域不断来回移动,在不同区域,McSC暴露于影响干细胞成熟的信号有所不同。
随着头发老化、脱落,然后反复长出,越来越多的McSC被困在被称为毛囊隆突区的干细胞中,McSC被留在这里,不会进一步成熟分化,也不会回到它们在毛基质中的初始位置。而在毛基质中,WNT蛋白会刺激McSC成熟分化为黑色素细胞。但在毛囊隆突区,McSC接触的WNT信号极其微弱,这就导致了困在这里的McSC无法成熟并产生黑色素,进而使头发变白。
头发变白与年龄的关系
一般来说,头发变白与年龄有一定的关联,但个体差异较大:
在正常情况下,30岁之前,大部分成年人不会长白头发;30岁之后,个体差异开始显现,约20%的人可能会陆续发现白发;40岁之后,约40%的人会长白发;50岁之后,白发就比较常见了,基本上大部分人都有。
需要注意的是,头发变白的年龄并非完全固定,受到遗传、生活习惯、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有些人可能由于遗传因素,在较年轻的时候就出现白发;而有些人即使年龄较大,白发也相对较少。
头发变白的营养因素
头发变白可能与以下营养因素的缺乏有关:
蛋白质:蛋白质是头发的主要原材料之一,能够帮助人体合成充足的角蛋白。长期挑食、偏食导致蛋白质缺乏,容易出现白发、脱发、头发发黄、分叉、干枯等问题。
微量元素铜和铁:头发的毛囊需要吸收人体内的铁元素、铜元素来合成黑色素,缺乏这两种微量元素时,头发中的含镍量会增加,头发颜色会从黑变白。
碘元素:碘元素是甲状腺维持功能运转必需的营养素,能促进毛发的生长。在我国的内陆地区,可能因碘元素缺乏导致头发毛囊功能下降,即使有足够营养供给,也无法合成黑色素,维持黑色头发。
维生素B族:维生素B族中的B2、B3、B5对改善白发有很大帮助。长期素食、受糖尿病或降糖药物影响导致维生素B缺乏时,可能使头发突然变白。
头发变白的疾病影响
以下疾病可能导致头发变白:
先天性因素:如白化病等基因异常疾病,一出生全身毛发都是白色的;还有Rothmund‐Thomson综合征、Waardenburg综合征等复杂疾病。
后天性因素:
自然衰老:老年人头发变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与黑色素细胞数量减少或毛发中合成黑色素的酶活性逐渐丧失有关。
精神紧张:长期精神紧张可能导致生成黑色素的干细胞从头发转移到皮肤,影响头发黑色素合成,还可能引起内分泌紊乱和头部供血不足。
肥胖因素:有些青少年因肥胖过早出现白头发,具体原因尚不明确。
营养不良:偏食、挑食、长期饥饿或患有消化系统疾病,可能引起某些必需氨基酸、维生素(如维生素B族)或微量元素(如铜、锌等)的缺乏,影响黑色素的合成。
酗酒:酗酒也可能引起头发变白。
相关疾病:某些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等)、消耗性疾病(如结核、肿瘤等)可能促进白头发的生长。白癜风患者会引起黑色素缺失,当殃及头皮毛囊时,会引起局部头发变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