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不来月经的常见原因
女性不来月经的原因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情况:
怀孕:对于有过性生活的育龄妇女,当月经推迟时,怀孕是首先需要考虑的原因。
手术原因:宫腔手术导致的宫颈粘连会使经血瘀留,从而月经不来;人流手术后,由于机体激素变化,排卵会向后推迟,月经也会相应顺延。
结核性子宫内膜炎:结核菌侵入子宫内膜,引发炎症并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形成瘢痕组织,进而导致闭经。这种情况需要及时治疗。
生殖道下段闭锁:在子宫颈、阴道、处女膜等部位,存在先天性闭锁或后天损伤造成的粘连性闭锁。虽然有月经产生,但经血无法外流,形成隐性或假性闭经。
卵巢原因:也称为卵巢性闭经。正常情况下,卵巢分泌的激素作用于子宫内膜,使其发生变化,出现脱落、出血形成月经。若卵巢不能分泌激素,子宫内膜无变化,月经就会停止。
过度减肥:许多女性为控制体重,服用减肥药物或过度节食,这可能导致月经推迟。短时间内可能自然恢复正常月经周期,长时间则可能需要药物调理。
药物的副作用:长期服用避孕药后内分泌失调,可能造成月经延期。新一代胃动力药吗叮啉也可能引起,因其抑制中枢多巴胺受体,致使下丘脑释放因子进入垂体前叶的量减少,导致垂体前叶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和促皮质激素等减少,从而引起停经及排卵延迟等。
不来月经与内分泌失调的关系
女性不来月经可能与内分泌失调有关。内分泌失调是指身体里的激素出现异常,激素作为人体内的“信使”,一旦水平失衡,就会引发各种问题。
在女性中,内分泌失调可能导致月经不规律甚至不来月经。比如,孕激素和雌激素对月经周期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孕激素水平过低,可能导致睡眠障碍,影响月经周期;雌激素水平过低,可能导致潮热、夜汗,影响睡眠,进而影响月经。
另外,多囊卵巢综合征会导致不排卵或稀发排卵,使孕激素水平缺乏,引起月经不来;高促性腺激素性闭经则是由于卵巢功能不好,FSH 和 LH 水平高,雌激素水平低,也会导致月经不来。
当女性出现月经不来的情况时,应考虑内分泌失调的可能,通过激素六项的检查等方式了解卵巢功能,查找具体原因。
不来月经和精神压力的关联
精神压力大与女性不来月经存在密切关联。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压力成为影响女性月经的重要因素之一。精神压力大可能导致女性月经不调,甚至闭经。
从中医角度看,1982 年全国首届中医妇科学术研讨会上,妇科名家罗元恺教授提出“肾气、天癸、冲任、胞宫构成了生殖轴,为女性生殖功能与调节的核心”,精神压力可能影响这一调节机制。
从现代医学角度,精神压力大可能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引起卵巢功能异常。例如,女性长期处于精神压力大的状态,可能出现卵巢早衰,导致月经不来。
当出现因精神压力大导致月经不来的情况时,女性需要自我调整,也可以通过锻炼来缓解压力,调整月经周期。同时,如果月经长时间不来,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彩超查看子宫内膜厚度,以及内分泌检查等。
疾病导致不来月经的情况
疾病也是导致女性不来月经的重要原因之一。
青春期延迟:部分女性在正常青春期年龄范围内(一般为 11 - 15 岁),可能由于个体差异出现青春期延迟,导致月经不来。
多囊卵巢综合征:这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会导致不排卵或稀发排卵,从而引起月经不来。
卵巢早衰:卵巢功能过早衰退,表现为至少持续 4 个月的月经稀发、闭经,血清卵泡刺激素(FSH)> 40IU/L,E2 < 73.2pmol/l。
子宫或卵巢器质性病变:如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可能导致不规则子宫出血,影响月经周期;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月经不来。
其他疾病:不太常见的原因包括慢性疾病(特别是肺部、消化道、血液、肾脏或肝脏疾病)、一些自身免疫疾病、癌症、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放射治疗、头部损伤、葡萄胎、库欣综合征和肾上腺功能障碍等,也可能引起月经不来。
药物对月经不来的影响
药物可能会对女性的月经产生不良影响,导致月经不来或月经紊乱。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女性使用此类药物时间较久,可引起闭经,有时先出现发胖,随后闭经。例如曲安奈德经穴位注射后可引起月经紊乱,使月经提前,或使经期延长,甚至使经期延至 90 天。
性激素类药物: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都会对月经产生影响,影响程度因用药剂量和时间长短而异。
中枢神经抑制类药物:如安定、利眠宁等,过多服用可导致月经失调或影响排卵;长期大量服用苯巴比妥、戊巴比妥、司可巴比妥等,会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释放,引起月经失调或闭经。
抗精神病类药物:使用此类药物后常常会发生闭经,或者发生闭经泌乳综合征。例如氯丙嗪具有很强的肾上腺素能阻滞作用,并能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引起月经失调和闭经。
解热镇痛类药物:如布洛芬缓释胶囊(芬必得)可导致月经紊乱,且这种异常不易恢复。
抗过敏类药物:阿司咪唑(息斯敏)可导致月经提前十几天,停药后再次用药还可导致月经提前。
用于心血管系统的药物:如氟桂嗪(西比灵),服用 2 - 4 周后可出现月经提前、月经量多、有血块,或使经期持续 8 - 10 天;利血平服用后可引起闭经;地奥心血康服用一周后可出现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并可使月经周期提前。
抗真菌类药物:如伊曲康唑(斯皮仁诺),服用后可使月经周期延长 4 天至 6 天;酮康唑服用后可使月经提前,使经血量明显增多。
抗肿瘤药物:女性用量过大时,可抑制卵巢功能,或使患者发生月经稀少乃至闭经。
组胺 H2 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服用半个月后,患者即可出现阴道流血,并可使此症状持续 10 余天。
利尿药:如氯噻嗪、呋塞米、利尿酸、安体舒通等,长期服用可引起月经失调。
其他药物:如止吐药、阿片类药物等均可引起闭经。
当女性在服药期间月经发生变化时,应首先考虑是否由药物引起,然后征求医生的意见,看正在服用的药物是否该继续服用,或者所用的药量能不能减少。一般情况下,停止用药或减少药量后,月经大都会自然恢复正常。但如果因治病需要不能停药或减少药量,则应在疾病治愈后,设法使月经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