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眼圈形成的原因
黑眼圈的形成原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遗传因素:部分人天生眼眶周围皮肤较薄,皮下组织少,血液流经此处的大静脉时,接近皮肤表层下方就容易出现蓝黑色的眼晕。
睡眠不足或眼睛疲劳:熬夜、睡眠质量差等会使眼睑得不到充分休息,血管持续紧张收缩,导致眼圈皮下组织血管淤血和水肿,形成黯黑的阴影。
身体缺乏微量元素:身体缺铁、B12和维生素K,可能会导致含氧血液供应不足,从而使眼圈颜色深暗。
色素沉着:长期使用化妆品且卸妆不彻底,某些深色化妆品可能渗透到眼皮内;过度日光暴露、药物摄入、妊娠、哺乳、眼部手术和外伤等环境因素也可能导致真皮黑色素过度沉积。
炎症后色素沉着:特应性皮炎、过敏性接触性皮炎、色素性扁平苔藓、固定性药疹和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等疾病,可能由于摩擦和搔抓眼周皮肤,以及过敏反应时局部液体蓄积而导致色素沉着。
浅表性血管位置:眼轮匝肌上方皮肤菲薄,浅表性血管清晰可见,通常累及整个下睑,呈紫色外观,眼睑内侧更明显,月经期间可加重。
泪槽凹陷:随年龄增长眶缘韧带上方的皮肤和皮下脂肪变薄,颊下垂,加之眶下脂肪突出,加重了泪槽凹陷,由于光线遮蔽效应形成黑眼圈外观。
眶周水肿:眼睑组织疏松,全身或局部因素影响下液体蓄积,久而久之引起黑眼圈。
面部色素分界线扩展:色素分界线是皮肤色素沉着区与淡色区之间的截然分界,位于眼眶侧面的F和G线表现为V形和W形色素沉着斑。
降眼压药:青光眼患者外用前列腺素类似物如拉坦前列素和比马前列素降低眼压,常在用药3~6个月后出现黑眼圈,停药通常可完全消退。
环境因素:紫外线暴露、睡眠不足、压力、酗酒、吸烟等生活方式也可能加重黑眼圈,尽管尚未获得充分证实。
黑眼圈的生理机制
黑眼圈的形成与多种生理机制有关:
血管型黑眼圈:常呈青黑色,睡眠不足、眼睛疲劳等因素引起微血管内血液流速缓慢,血液量增多而氧气消耗量提高,缺氧血红素大增,造成眼周肌肤淤血及浮肿现象,经过光线反射后显现出黑眼圈。由于眼睑皮肤菲薄透明,皮下脂肪极少或缺失,其下的眼轮匝肌和内含的血管、真皮毛细血管网以及皮下明显突出的蓝色网状静脉透过皮肤形成外观的灰暗。可累及整个下睑区域,临床表现为紫罗兰色外观伴有突出的蓝色血管,尤以下睑内侧最为显著,可在月经期加重。当人为牵拉下睑皮肤时,这一区域会随之伸展,不伴有颜色的变淡,却可导致紫罗兰色加深,主要是皮肤牵拉变薄后,深在的过多的血管变得越发明显。
色素型黑眼圈:主要形成于真皮黑色素细胞增多症,过敏性及接触性皮炎等导致的炎症后色素趁着。眶周尤其是眶下皮肤呈现棕色外观。
结构型黑眼圈:由眼眶结构异常导致,如皮肤松弛皱褶,眶隔脂肪膨出,眼轮匝肌透过菲薄的下睑皮肤等形成眼眶下皮肤表面凸起,泪槽低压是一种集中在眼光下边缘中点的低压。它随着消费者年龄增长而加深,使得眶下脂肪流失,皮下脂肪的流失,超过眶缘韧带上的皮肤变薄和脸颊下垂,造成眼窝周边外观部分留下凹形,这些凹凸的皮肤表面轮廓在非正面光照时产生阴影,呈现黑眼圈一样外观,正面光照无阴影,则黑眼圈消失。
哪些生活习惯会导致黑眼圈
以下这些生活习惯可能会导致黑眼圈的产生:
卸妆不干净:卸妆时没有完全清洗干净,化妆品的残留物就会残留在眼皮部位,色素沉淀之后就很容易造成黑眼圈了。
过度用眼:长期上网、玩手机、打游戏、看电视等会导致眼部疲劳,长此以往会使眼袋、黑眼圈加重。
营养不均衡:铁质元素摄入较少,会使脸部皮肤粗糙、黯淡无光、也可引起黑眼圈的产生,所以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有效的抑制黑眼圈。
生活不规律:熬夜失眠、抽烟酗酒,缺乏体育锻炼和劳动,饮食不均衡等都可间接引起黑眼圈的产生。因此良好的生活规律非常有利于黑眼圈的改善。
护肤品使用不当:眼部皮肤较为脆弱敏感,如果眼霜及其他面部护肤品使用不当,就会损害眼部皮肤,导致眼袋、黑眼圈的产生。
黑眼圈与疾病的关系
黑眼圈可能与以下疾病有关:
肾虚:传统医学认为黑眼圈是肾亏所致,如果长期生活方式不健康、性生活过度,就很容易导致黑眼圈。
各种肾病:例如肾炎、肾结石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也可能引起肾功能衰竭而导致黑眼圈。
肝脏疾病:据统计显示,大约有20%的肝病患者在暴露部位,如面部、眼眶周围有色素沉着,呈现出“黑眼圈”,尤其是肝功能长期不正常、肝大者,黑眼圈会长期存在。
慢性胃病:慢性胃炎患者如果长期消化、吸收功能减退,胃炎反复发作,黑眼圈也会加重;患有神经衰弱兼内脏疾病,尤其是慢性胃肠疾病的人,也会出现黑眼圈。
过敏性鼻炎:有过敏性鼻炎的人,因为鼻子、眼睛周围皮肤皮下组织过敏原的迟发型反应,导致眼睑水肿,静脉回流障碍。
月经不调:长期存在黑眼圈,可能是痛经或月经不调引起的。中医认为,月经不调、痛经是由气滞血淤、寒凝血淤引起气血运行失常所致,而黑眼圈便是气血运行失常在面部的表现。此外,经血量过多或患有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女性,也容易出现黑眼圈。
眼部疾病:如眼睑部的皮肤有脂溢性皮炎、黑病变、上眼睑部神经性皮炎、皮肌炎或重症睑缘炎之后,也会形成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
心脏病:如果出现黑眼圈,且心脏部位不时有刺痛感、呼吸感到困难,可能是心脏疾病的信号,应及时去医院进行心血管检查和化验,观察是否有心肌肥大的现象,及早预防。
消除黑眼圈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消除黑眼圈的方法:
医疗美容方法:
注射自体脂肪干细胞胶:可以增加皮肤的厚度,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填充:改善眼周结构以消除阴影,是改善泪沟的最有效方式。
激光治疗:针对色素过度沉着型黑眼圈,减少黑色素细胞、去除色素。
日常护理方法:
补充蛋白:多吃瘦肉、牛奶、禽蛋、水产等,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
多吃芝麻、花生米、核桃、葵花子等:这些食物含有维生素E,对眼部皮肤有滋养作用;枸杞子+猪肝煲汤喝能清热,消除眼涩、消除因熬夜出现的黑眼圈;常吃西红柿还不易出现黑眼圈,且不易被晒伤。
不要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经常给眼部做按摩:促进眼周血液循环,条件允许可以去美容院做专业按摩。
做好防晒:减少紫外线对眼部皮肤的伤害,特别强烈时佩戴墨镜。
选对护肤品:根据黑眼圈类型选择合适的产品,并坚持涂抹。
涂抹蜂蜜:洗脸后自然干燥,涂蜂蜜在眼周,按摩后等待10分钟再洗净,然后涂面霜。
热鸡蛋按摩:煮熟的鸡蛋用小毛巾包好,闭上眼睛按摩眼睛,加速血液循环。
酸奶敷眼:用纱布浸一些酸奶,每次在眼周敷10分钟。
土豆片敷眼:将土豆削皮切成2厘米厚的切片,每次敷在眼睛上5分钟。
苹果切片敷眼:把多汁的苹果切成薄片,一次在眼周敷15分钟。
冷敷消肿:睡眠不足引起的黑眼圈,可用冰块用新鲜纸包好,用毛巾折在眼皮上,然后把冰放在上面。
精油按摩:选择适合的精油进行眼部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