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铁发展现状
美国的高铁发展较为滞后。目前,美国只有一条阿西乐快线(Acela Express)可被视为类似高铁的线路,其沿美国东北走廊铁路线行驶,从华盛顿特区至波士顿,途经巴尔的摩、费城和纽约 。然而,这条线路的实际运营时速在大部分路段只能保持在每小时115公里,甚至比汽车还慢,距离国际公认的高铁时速门槛(250公里/小时)还有较大差距 。此外,美国虽然有一些高铁建设规划项目,如连接达拉斯和休斯顿的Amtrak项目、连接洛杉矶和拉斯维加斯的Brightline项目、连接旧金山到洛杉矶的加州高铁项目、连接南卡夏洛特到北卡亚特兰大的高铁项目、从加拿大温哥华到西雅图再到波特兰的Cascadia项目等,但这些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进展缓慢 。
从与其他国家对比来看,在全世界范围中,除中国外,日本、法国、德国、西班牙、土耳其等国都建有较完善的高铁运输系统,而美国的高铁建设明显落后于这些国家 。美国铁路行业在技术方面,尤其是与重载列车相关的技术方面高度发达,但在高铁技术的应用和高铁网络的建设方面却不尽人意 。
美国没有高铁的原因分析
1. 交通替代方式的影响
美国公路建设、汽车工业和航空业十分发达,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对高铁的需求。美国被称为“车轮上的国家”,民众对汽车旅行更为偏爱,汽车的普及使得人们在中短距离出行时更倾向于选择自驾,其公路网络四通八达,能够方便地到达各个地方 。在长距离出行方面,美国的航空业非常发达,众多机场分布广泛,航线密集,乘坐飞机可以快速地到达国内各个城市甚至国际目的地,而且机票价格在一些情况下也比较实惠,航班的频次也很高,这使得人们在长途出行时优先选择航空运输 。
2. 土地征用困难
在美国,土地征用是高铁建设面临的一大难题。西方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土地大多为私人所有,土地征用涉及复杂的法律程序和高昂的成本。现行的高铁技术要求高铁线路比较直,这意味着要征收高铁沿线大量土地。而土地的主人会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和价格预期,并且会通过持续的诉讼和谈判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这就使得土地征用过程漫长而艰难,无尽的游说和附带交易也增加了土地征用的复杂性。例如加利福尼亚州的高铁项目就因为土地征用问题导致线路严重缩水 。
3. 成本因素
高铁建设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以加州高铁为例,2015年开工的加州高铁被冠以很多个“第一”:它既是美国第一条在建高铁,也是美国目前实际造价第一高的高铁——全长840公里的第一阶段建设预算已经超过770亿美元 。如此高昂的建设成本,无论是政府还是私人企业都难以轻松承担。再加上美国的地形复杂多样,一些地区如山脉、沙漠等增加了建设难度,进一步提高了建设成本。同时,高铁的运营成本也不容小觑,包括车辆维护、人员工资、线路保养等方面的费用。
4. 利益集团的反对
来自汽车、筑路、石油、航空等行业的强势利益集团反对修建高铁。这些利益集团在美国的经济和政治领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汽车行业担心高铁的发展会减少汽车的销量;筑路行业可能担心高铁建设会减少对公路建设的投入;石油行业则害怕高铁的发展会减少对石油的依赖;航空业也担心高铁会抢走他们的客源。这些利益集团通过各种方式来阻止高铁项目的推进,例如游说政府官员、影响政策制定等 。
美国交通政策对高铁的影响
1. 政策缺乏连贯性和支持力度
美国政府在高铁建设方面的政策缺乏连贯性。不同政府时期对高铁的态度和政策有所不同,例如民主党要求“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特朗普觉得高铁应该优先使用美国的技术和设备,哪怕抬高成本也无所谓,他对加州高铁左看右看都觉得不顺眼,准备结束这个“错误的决定”,这种政策上的摇摆不定使得高铁项目难以持续稳定地推进 。而且美国政府对高铁项目的支持力度相对其他国家也较弱,在资金投入、政策优惠等方面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导致高铁建设缺乏有力的政策保障。
2. 地方保护主义影响
美国地方政府在高铁建设中存在打小算盘的情况,地方保护主义较为严重。各个州和地方政府更多地考虑自身的利益,而不是从全国的角度来考虑高铁网络的整体规划和建设。在高铁项目建设过程中,地方政府可能会因为担心项目对本地的经济、环境、社会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而不积极配合,或者在土地使用、资金分摊等方面提出不合理的要求,这也给高铁建设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3. 政策执行困难
美国的政治体制较为复杂,在高铁建设政策的执行方面存在困难。政策的执行需要经过多个部门和环节的协调,而不同部门之间可能存在利益冲突或者协调不畅的情况。例如在资金筹集方面,可能涉及到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以及私人企业等多方的合作,但是各方在资金的分配、使用、监管等方面难以达成一致意见,从而导致政策无法有效执行,高铁建设项目难以顺利开展 。
美国高铁建设的技术难题
1. 高铁技术本身的挑战
美国在高铁技术方面相对滞后。虽然美国在一些铁路技术领域,如重载列车技术方面高度发达,但在高铁相关的高速列车技术、轨道铺设技术、信号控制系统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例如,高铁需要高精度的轨道铺设技术以确保列车高速行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而美国在这方面的技术水平与高铁发达的国家相比还有差距。同时,高铁的信号控制系统需要高度智能化和可靠性,美国在这方面的技术研发和应用也相对缓慢。
2. 地理环境带来的技术挑战
美国的地理环境复杂多样,这给高铁建设带来了诸多技术难题。美国地域辽阔,地形包括山脉、平原、沙漠、河流等多种类型。例如在建造连接洛杉矶和旧金山的高铁列车时,需要通过一系列长隧道和高耸高架桥,穿越南加州陡峭的山脉和险恶的地震断层,这对工程的设计、施工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此外,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差异很大,如极端的高温、低温、暴雨、暴雪等天气,对高铁的基础设施和列车设备的耐受性也是一个考验。
3. 缺乏技术合作与交流
美国在高铁建设过程中,与其他高铁大国的技术合作与交流相对较少。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没有积极地参与国际高铁技术的交流和合作项目,没有充分借鉴其他国家在高铁建设和运营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技术成果。而其他国家如中国、日本、法国等在高铁技术方面有很多先进的经验可以分享,美国如果能够加强与这些国家的合作交流,将有助于提升其高铁建设的技术水平,但目前美国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 。
美国民众对高铁的需求和态度
1. 部分民众有需求
随着美国交通拥堵情况的加剧,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和城市之间的交通走廊上,部分民众对高铁的需求正在增长。在“全民拥车”的美国,如今人们对时速200 - 350公里的高铁的关心正在爆炸式增长。由于无法忍受城市的交通堵塞,超高速铁路的建设规划在美国国内的一些地区正在逐步具体化 。而且高铁具有快速、准点、节能环保等优势,对于那些不喜欢长途驾车或者想要寻找航空运输替代方式的民众来说,高铁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选择。例如一些经常往返于东北部大城市之间的民众,如果有高铁,将会提供一种更加便捷的出行方式。
2. 民众态度的分歧
然而,美国民众对高铁的态度也存在分歧。一方面,有部分民众支持高铁建设,他们看到了高铁在其他国家的成功应用,认识到高铁对改善交通、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有部分民众由于习惯了现有的交通方式(如自驾和航空),对高铁建设持怀疑或反对态度。他们可能担心高铁建设会增加税收(因为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或者对高铁的安全性、实用性存在疑虑。此外,由于美国的人口密度分布不均,一些人口稀少地区的民众可能认为高铁对他们的出行影响不大,因此对高铁建设缺乏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