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名称的由来
兰州名称的由来,据《元和郡县志》记载,是由皋兰山得名。由于古人约定俗成的省略方法,皋兰一词去“皋”留兰,得名兰州。又据皋兰县志记载:“皋兰即兰州,皋兰之名,以南山名皋兰而得名。”
兰州历史上的命名变迁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兰州一带当时属陇西郡管辖;两汉、魏晋时在此设置金城县、十六国前凉时又移金城郡治于此。隋(公元583年),隋文帝废郡置州,在此设立兰州总管府,“兰州”之称,始见于史册。后来虽然州、郡数次易名,但兰州的地名相沿至今从未改变。这也我国历史上少见有地名连续沿用这么久的案例了。西汉初,依秦建制,兰州仍为陇西郡辖地。到了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率军西征匈奴,在兰州西设令居塞驻军,为大汉开辟河西四郡打通了道路和军事铺垫。但是在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在今兰州始置金城县,属天水郡管辖。当时又置金城郡,宣帝神爵二年,赵充国平定西羌、屯兵湟中后,西汉在金城郡的统治得到加强,先后又新置七县。“兰州”之名也是随着历史上各朝各代的更替出现过几次变动:自隋文帝开皇元年改金城郡为兰州,“兰州”一名始现史册,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子城县为金城县,复改兰州为金城郡,郡治金城。
古代对兰州称呼的相关记载
兰州在古代称之为金城,据记载,因初次在这里筑城时挖出金子,故取名金城,还有一种说法是依据“金城汤池”(释义:如钢铁铸造的城墙,像沸水流淌的护城河。比喻城池坚固,难于攻破。出自《汉书》卷四十五《蒯伍江息夫列传·蒯通》)的典故,喻其坚固。古籍记载:“初筑城,得金,故名。”又记载:“称金,取其坚也”。宋时称兰州金城郡,元以后改称今名。自古以来,兰州就是中原通西北、西域的交通要冲,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兰州得名的文化背景
兰州有着2200多年的建城史,古老的马家窑文化、半山文化等史前遗迹在兰州分布较广。丝路文化、黄河文化、民族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特色,留下了诸多的人文、自然景观。独特的地形地貌彰显了兰州这座城市的恢弘伟岸,大气磅礴。中原文化、黄河文化、丝路文化、民族文化交相辉映,形成了兰州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兰州的文化遗产和文化活动,展示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彩陶文化是兰州最古老的文化遗产之一,兰州太平鼓具有庆贺新年与太平的含义,是兰州地区广大人民最为喜爱的传统民间表演形式之一,充满了浓郁的西北民族艺术魅力。
与兰州命名相关的传说故事
关于兰州城名“金城”的由来,据史书记载,代表性的解释有三:一说因为当时筑城时挖出了金子,所以叫做金城;二是取“金城汤池“之意;三说在金、木、水、火、土五行里面,金代表西方,而此城正好位于京都长安以西,故名金城。在这几种解释里,第二种比较符合当时的历史实际,取固若金汤之意。传说,康熙皇帝当年西巡,兰州的地方官员在榆中县三角城东3公里处地接驾咀搭彩门接驾,翌日西行向兰州进发,傍晚时分,到达榆中县定远镇东面的歇家咀处下轿,准备夜宿,已是人困马乏,饥肠辘辘,御食官安排晚饭,差人找来当地的民间厨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