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浆者终身禁止献血的原因
献血浆者终身禁止献血通常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的。首先,可能是因为献血浆者自身的血浆出现了异常情况,多数情况下不能再次献血。例如,长时间饮酒可能导致血液出现不良症状。其次,存在感染性疾病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如某些病毒感染可能影响血液质量。再者,血压异常或者存在心脑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也会使得献血浆者被终身禁止献血。
献血浆与献血的区别及相关规定
献血和献血浆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区别。
成分不同:献血一般为献全血,包含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的混合物;献血浆则是只捐献其中的血浆成分,主要包含水、盐、酶、抗体和其他蛋白质。
采集方式不同:献血为直接采集,后期会在实验室中分离成不同的成分(红细胞、血浆、血小板等);献血浆是借助单采血浆机采集血液中的血浆部分,将其他成分回输给捐献者。
采集量和频率不同:单次献血为200—400毫升,两次间隔不低于6个月;单次献血浆不能超过580毫升,两次间隔不得低于14天。
用途不同:全血或其制备的成分血一般用于临床输血和急救治疗;血浆主要用于制备血液制品和药物。
在相关规定方面,献血浆时须遵守以下规定:
凡年龄在18-55周岁,身体健康的划定采浆区域内户籍居民均可申请参加原料血浆捐献活动;既往无献浆不良反应、符合健康检查要求的固定献血浆者主动要求再次献血浆的,年龄可延长至60周岁。申请献血浆时,请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到户籍地是其划定采浆区域的单采血浆站办理献血浆登记,经体格检查和血液检测合格后,领取《供血浆证》。
献血浆者只能在户籍地是其划定采浆区域的单采血浆站献血浆,不能跨采浆区域献血浆或者流动献血浆。
献血浆时应当做到每个献血浆者只有一个《供血浆证》。每次献血浆须持本人有效身份证和《供血浆证》,办理献血浆手续,体格检查和血液检测合格后方可献血浆。固定献血浆者血液检测项目可先采后检。
国内外献血浆和献血的政策对比
在国外,大多数发达国家在献血制度上都采取无偿献血,如日本在 70 年代全面转型为无偿献血。而在我国,无偿献血事业发展取得显著进展,世卫组织发布的《全球血液安全报告》显示,我国在无偿献血总量、血液安全水平和临床合理用血等方面位居全球前列。但由于缺乏充分、系统的研究证据支撑,目前各国的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存在较大差异。
献血浆对身体的长期影响
长期献血浆可能会带来一些潜在的危害。如果长期献血浆没有积极补充营养,就有可能形成低蛋白血症的情况,因为血浆中含有大量的白蛋白,如果长期献血浆可能引起低蛋白血症,低蛋白血症以后有可能发生血液的胶体渗透压降低,出现组织水肿的情况。然而,正常情况下,每次的献血浆量只占人体血液的极少部分,暂时少量减少,不影响人体血液的正常循环,献出的少量血浆很快就会恢复、补充。只要按照规定的间隔时间参加献血浆,是不会引起严重健康问题的。
医学角度分析献血浆者终身禁止献血的依据
从医学角度来看,献血浆者终身禁止献血是基于对其身体健康状况和血液质量的综合考量。长时间饮酒、感染性疾病、血压异常、心脑血管疾病等因素都可能影响血液的质量和安全性,从而增加输血风险。此外,国家相关法规和规定,如《血液制品管理条例》《单采血浆站管理办法》等,也对献血浆者的资格和限制进行了明确规定,以保障献血浆者的身体健康和原料血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