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卵期出血的原因
一、激素水平变化
在月经中期,即排卵期,由于雌激素水平短暂下降,使子宫内膜失去激素的支持而出现部分子宫内膜脱落引起有规律性的阴道出血,称为排卵期出血。
排卵性出血是因为卵泡破裂、排卵后雌激素水平下降,不能维护子宫内膜的正常生长而发生内膜突破性出血。
由于卵泡成熟排卵后,雌激素水平会出现明显下降,个别的女性因此时较低的雌激素水平不能维持子宫内膜生长,引起子宫内膜局部脱落,从而发生少量突破性出血,排卵后随着黄体的形成,黄体分泌雌、孕激素,会很快修复子宫内膜并使子宫内膜朝分泌期变化,内膜得以增厚修复而出血停止。
女性进入排卵期后,体内的激素水平会发生明显变化。激素水平突然降低,无法正常维持女性子宫内膜增生,会引起少量子宫内膜脱落,从而女性阴道会有少量出血。随着排卵结束进入黄体期,体内的激素水平会继续变化,重新维持女性子宫内膜增生从而改善出血症状。
排卵的前几天,体内的雌激素平稳上升,在卵巢排出卵子后,雌激素会突然下降,下降的幅度超过了下降前的1/3,所以子宫内膜受到雌激素下降的影响,会出现少量剥脱,从而导致排卵期出血。
二、生理因素
正常月经周期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都是周期性变化,卵泡期雌激素慢慢升高,刺激卵泡和内膜生长。而此时一些女性因雌激素水平降低,引起子宫内膜局部脱落,从而发生突破性出血。一般出血量不会很大,大多数是点滴状。持续2-3天左右,随着排卵后黄体的形成,分泌雌孕激素,子宫内膜很快得到修复,呈分泌期变化而出血停止。
三、病理因素
病理性原因大多数是妇科炎症引起的,比如慢性子宫内膜炎在没有完全治愈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排卵期出血。还有黄体功能不足引起雌激素分泌不足,雌激素缺乏就会出现排卵期出血。另外黄体萎缩不全、子宫内膜修复延缓、子宫肌瘤、子宫肌腺症、阴道炎、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颈糜烂以及功能性子宫出血等,都会导致排卵期出血。如果排卵期出血很多,每个月都发生,可能提示内膜病变,比如内膜过厚或者有隐藏息肉,就需要处理了。
四、生活方式与精神因素
过度劳累会使女性身体疲乏,影响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从而诱发排卵期出血。
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下会干扰内分泌环境,导致生殖系统的分泌功能出现异常,造成排卵期雌激素水平相对不足,引起排卵期出血。
剧烈运动会导致卵泡破裂,因为卵泡破裂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子宫内膜失去雌激素支持会有小范围的脱落,导致排卵期出血。
五、其他因素
中医学认为引起经间期出血的主要原因为阴虚,肝郁,湿热,血瘀,脾虚等导致的冲任二脉在氤氲期受到扰动,血海不固所致。
女性排卵期出血的生理机制
排卵期出血的病理生理机制较为复杂。有排卵性功血临床较少,多发生在育龄妇女。病理生理方面:
神经内分泌调节紊乱,FSH缺乏,卵泡发育差,雌激素分泌不足,黄体功能不足。
LH峰值不高,黄体发育不良。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引起黄体萎缩不全,内膜持续不断有孕激素影响,不能完整脱落。
在排卵期,雌激素高峰值骤然下降,导致内膜小片脱落出血。具体来说,排卵前,成熟的卵泡分泌了较多的雌激素而导致子宫内膜高度充血,部分红血球外漏而出血。排卵时,成熟的卵泡破裂、排卵之后,雌激素水平急骤下降,不能维持子宫内膜生长,引起子宫内膜表层局部溃破、脱落,而发生突破性少量出血。之后,随着黄体的形成,分泌足量的雌、孕激素,溃破的子宫内膜表层得以迅速修复而停止出血。
导致排卵期出血的常见因素
导致排卵期出血的常见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雌性荷尔蒙分泌减少:女性在排卵期间,雌激素水平会发生明显下降,不能够支撑正常子宫内膜的生长,于是容易发生少量的出血,这是属于人体正常的代谢现象。
黄体功能不足:黄体素的分泌如果出现紊乱会导致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不足,这时候子宫内膜就无法正常更新,或者子宫内膜容易出现不良反应,从而导致经期前几天容易出现少量出血症状。这个现象会持续到月经正式来潮前。
子宫内膜因素:当一个生理周期完成后,下一个周期在到来之前卵泡还没有完全生长和发育成型,由于雌激素分泌不足容易导致子宫内膜不能及时完整再生,导致月经拖延至排卵期,体内性激素分泌失调,也会使排卵时激素水平波动较大而使出血明显。
疾病原因:如子宫内膜炎或者子宫内膜息肉,还有子宫内膜的肿瘤等情况,同样也会出现出血症状。
排卵期出血的医学解释
在月经中期,即排卵期,由于雌激素水平短暂下降,使子宫内膜失去激素的支持而出现部分子宫内膜脱落引起有规律性的阴道出血,称为排卵期出血。中医被称为“经间期出血”。在正常妇女的月经周期中,第12 -14天是排卵的日期。此时,由于卵泡破裂和雌激素的起伏,红细胞渗入血管,导致少量阴道出血。这就是排卵期出血的现象。
排卵期出血是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一种,是功能失调引起的,没有器质性病变(就是没有长东西的意思,比如没有子宫内膜息肉、卵巢囊肿这些)。一般认为是排卵期体内激素水平的波动引起的,引起激素水平波动的原因,比如熬夜、劳累、精神紧张等。
如何判断排卵期出血是否正常
判断排卵期出血是否正常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正常的排卵期出血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发生时间:通常在下次月经来潮前的第14天左右。
出血量:比较少,有的人仅仅是少量咖啡色的分泌物,出血量可能在20-30ml左右。
出血持续时间:一般持续2-3天即止。
伴随症状:大多数人不会有不舒服的感觉,个别女性也许会因为个人体质或者缺乏休息和情绪不稳等情况下,出现轻微的腰酸和不适,但也会很快消失。
分泌物特征:排卵期出血期间会出现轻微的下坠,肚子疼痛,不会有异味,而且这时候的分泌物拉丝度比较长。
异常的排卵期出血可能具有以下特点:
出血时间:不规律,难以预测。
出血量:较多,甚至超过月经量。
出血持续时间:超过7天,断断续续出现。
伴随症状:如有异味、出血量增多、阴道分泌物增多、出现瘙痒、肚子疼等症状,可能是炎症感染或者内分泌失调导致的,属于不正常的表现。
如果偶尔在排卵的时候有一点出血,但是量少,这种排卵期出血可以观察为主。如果排卵期出血连续3个月,每一次的月经排卵期的中间都在出血,这种排卵期出血需要治疗。
如果是生理性排卵期出血,只会偶尔出现一两次,这对身体并没有大碍,是正常的,大多数都是因为过于劳累或者身体的免疫力低下,影响到了内分泌平衡的缘故,只要注意调养一下就可以了。如果是病理性排卵期持续出血,并且经常性出现的话,就不正常了,就应当考虑是内分泌紊乱而造成的,这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些补充雌激素的药物。而一旦出血量过多,甚至超过正常的月经量的时候,则就需要及时的到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以排除其他的器质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