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十万个为什么 > 为什么会得焦虑症:焦虑症成因多样,包括心理、生理、社会环境和遗传等因素

为什么会得焦虑症:焦虑症成因多样,包括心理、生理、社会环境和遗传等因素

时间:2024-11-07 09:47:34阅读:

为什么会得焦虑症:焦虑症成因多样,包括心理、生理、社会环境和遗传等因素

一、焦虑症的成因复杂多样

焦虑症的成因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遗传因素等。焦虑症作为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与正常的焦虑情绪反应有着明显区别。正常的焦虑是对特定威胁或压力情境的一种自然反应,而焦虑症则表现为无缘无故、没有明确对象和内容的焦急、紧张和恐惧,且这种情绪是指向未来的,病人自己也说不出究竟存在何种威胁或危险,并且持续时间很长,如果不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可能会迁延数周、数月甚至数年。同时,焦虑症除了呈现持续性或发作性惊恐状态外,还会伴有多种躯体症状,如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症状,其焦虑并非由实际威胁所引起,或其紧张程度与实际威胁不相称 。

二、导致焦虑症的心理因素

(一)认知偏差的影响

认知过程在焦虑症状的形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抑郁症病人比一般人更倾向于把模棱两可的、甚至是良性的事件解释成危机的先兆,更倾向于认为坏事情会落到他们头上,更倾向于认为失败在等待着他们,更倾向于低估自己对消极事件的控制能力。例如,在工作中如果遇到一个小的项目调整,普通人可能会视为正常的业务变动,但有这种认知偏差的人可能就会觉得这是自己即将被辞退的信号,从而引发焦虑情绪。这种对事物的错误解读方式不断累积,会增加焦虑情绪产生的可能性,久而久之可能发展为焦虑症 。

(二)性格特征的作用

不良的性格特征也是引发焦虑症发作的因素之一。例如,对身体不适容易紧张、焦虑,产生自卑、自信心不足,胆小怕事,谨小慎微等性格特点的人,更容易患上焦虑症。这类人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况时,往往缺乏应对的信心和勇气,过度担忧可能出现的负面结果。比如,性格胆小怕事的人在面对公开演讲的任务时,可能会提前很久就开始担心自己会出错、丢人,这种过度担忧不断发展,就可能导致焦虑症的发作 。

(三)应对模式与心理创伤

习得的应对模式和遭遇重大的精神心理创伤也与焦虑症相关。如果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学习到的是消极的应对模式,如逃避问题,当遇到困难时这种应对模式可能会加剧焦虑感。像一些人在经历亲人离去、天灾人祸、朋友背叛、家庭纠纷等重大生活事件时,给其精神心理状态造成极大的冲击,对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人来说,更容易出现焦虑症的症状。比如,一个人经历了朋友的背叛后,可能会对人际关系产生过度的担忧和恐惧,在以后与他人交往时总是担心被背叛,长期处于这种焦虑状态下就可能发展成焦虑症 、。

(四)父母教育方式的潜在影响

儿童期父母的教育方式也可能埋下焦虑症的隐患。如果母亲往往要求孩子顺从、听话,而未能真正关心孩子内心的需要,这种内在需求使得孩子处于自我意志与父母管教长期相悖的矛盾中,孩子长大后容易产生焦虑症。另外,父母的过度保护,总是吓唬孩子以限制其自由,传达出这个世界是危险的信息,当孩子成年后遇到事情时,这种儿时印象会强烈地投射出来,使得更容易焦虑。例如,孩子小时候想要探索外界,但父母总是以危险为由阻止,长大后孩子可能对新环境和新事物充满恐惧和焦虑,增加焦虑症的发病风险 。

三、焦虑症的生理诱因

(一)神经递质的变化

在生理方面,许多研究者试图发现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某些神经递质与焦虑症的关系,目前很多研究集中在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上。研究发现病人处于焦虑状态时,他们大脑内的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的水平急剧变化,但目前尚未确定这些变化是焦虑症状的原因还是结果。不过这两种神经递质在情绪调节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它们的水平失衡,可能会影响大脑对情绪的调控,从而增加焦虑症发生的风险 。

(二)激素分泌紊乱

甲状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这些和紧张情绪有关的激素分泌紊乱(过量)也与焦虑症有关。在有应激事件发生的情况下,应激行为包括应激准备是焦虑成症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甲状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这些和紧张情绪有关的激素的分泌紊乱(过量)会对这个过程有放大作用。例如,当人体处于长期的应激状态时,甲状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过多,身体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可能会引发焦虑症的相关症状,如持续紧张、心慌等,如果这种状态得不到缓解,可能逐渐发展成焦虑症 。

(三)躯体疾病的关联

躯体疾病或者生物功能障碍虽然不会是引起焦虑症的唯一原因,但是在某些罕见的情况下,病人的焦虑症状可以由躯体因素而引发,比如甲状腺亢进、肾上腺肿瘤等。这些躯体疾病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身体的生理机能,进而影响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平衡,最终导致焦虑症状的出现。例如,甲状腺亢进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身体代谢加快,这可能会引发心慌、多汗、紧张等类似焦虑症的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增加焦虑症的发病风险 。

四、社会环境对焦虑症的影响

(一)现代社会的压力源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高压力是焦虑症发病的重要社会环境因素。现代社会的加速发展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人们需要在更短的时间内适应各种变化,例如工作中的频繁变动、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以及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等。在工作方面,为了适应紧张的工作环境,人们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大脑神经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例如,一些互联网行业从业者,面临着高强度的工作任务、快速的技术更新以及激烈的职场竞争,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容易导致焦虑症发作 。

(二)社会角色与压力

社会角色和地位也会给人带来不同程度的压力,从而影响焦虑症的发病风险。例如,社会往往将女性视为弱势群体,这种社会定位使得大部分女性处于从属地位,这种从属地位也往往决定了她们的生活方式和考虑问题的方式,容易缺乏安全感,为生活担心,从而使女性患有焦虑症的机率相对较高。另外,不同职业也面临着不同的社会压力,像医护人员在疫情期间,面临着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感染风险以及社会对他们的高期望,这些压力都可能导致焦虑症的发生 。

(三)社会环境的不确定性

社会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也是引发焦虑症的重要因素。例如,在经济不稳定时期,人们担心失业、收入减少等问题;在社会变革时期,人们对未来的社会秩序、人际关系等存在担忧。这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会引发人们的焦虑情绪,如果长期处于这种不确定的社会环境中,焦虑情绪不断积累,就可能发展成焦虑症。就像在经济危机期间,很多人因为担心自己的经济状况而长期处于焦虑状态,焦虑症的发病率也可能随之上升。

五、遗传与焦虑症的关系

(一)遗传率与家族聚集性

焦虑症的发作跟遗传有一定的关系。临床遗传学研究表明,焦虑症具有相当高的遗传率:30 - 67%。从大量的焦虑症患病情况上来看,焦虑症的发作跟家族遗传是有一定关系的,而且与患者的血缘关系越近,焦虑症的患病率也是越高的。家族研究中发现,焦虑症有家族聚集现象,例如在双胞胎和近亲中有较高的患病率。有证据表明,有一级亲属患有某种特定的焦虑障碍的人比没有这种亲属的人患这种疾病的可能性高4到6倍。分子遗传关联研究已经发现至少10多个“易感”基因,如5 - HT1A,5 - HTT,MAO - A,COMT,CCK - B,ADORA2A,CRHR1,FKBP5等,携带这些高风险基因型的人,天生就比一般人更容易焦虑。这些基因彼此相互作用,也跟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焦虑症的总体风险。例如,如果家族中有焦虑症患者,其后代可能携带相关的易感基因,在面临生活压力或其他诱发因素时,就比没有这种遗传背景的人更容易患上焦虑症 、。

(二)基因研究的新进展

近期研究对超过120万人进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39个与焦虑症相关的新基因位点,这一研究揭示了焦虑症与其他精神疾病和身体疾病的遗传联系。这些基因位点的发现有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焦虑症的遗传机制,也为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了依据。随着基因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焦虑症遗传因素的认识将更加全面,未来可能会基于这些基因研究成果开发出个性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从而提高焦虑症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0143424@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