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蛀牙形成的原因
蛀牙,医学上称为龋齿,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牙齿硬组织逐渐被腐蚀破坏的疾病。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细菌感染为主的多种因素作用下,牙齿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最终形成牙洞。
(一)细菌因素
细菌在蛀牙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口腔中存在着多种致龋细菌,其中最关键的有链球菌和乳酸杆菌等。这些细菌与唾液和食物碎屑混在一起,堆积在牙齿表层和窝沟中,产生牙菌斑或菌斑。菌斑中的病菌会利用食物中的糖分进行代谢,产生酸,这种酸会促使牙齿表层釉质脱钙、溶解。变形链球菌是最主要的致龋菌,它能够将食物中的蔗糖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然后进一步发酵产生乳酸等有机酸,这些酸会不断侵蚀牙齿的硬组织,使牙齿表面的矿物质流失,从而开启蛀牙形成的过程。
(二)饮食因素
饮食习惯在蛀牙产生过程中影响显著。碳水化合物和糖会给病菌提供营养和能量供给,增加病菌代谢作用,进而产生大量有机酸,导致牙齿表层釉质脱钙、溶解。致龋的糖类中最关键的为蔗糖。当人们摄入过多的糖分,尤其是粘性糖分,如糖果、甜点和碳酸饮料等,糖会残留在口腔中,为细菌提供丰富的养料,使得细菌大量繁殖并产生更多的酸,加速牙齿的腐蚀过程。
(三)牙齿因素
牙齿自身的特征与蛀牙的发生密切相关。如果牙齿的排列存在一些容易堆积食物碎屑的沟道,食物碎屑堆积且不易被消除,就很容易发生蛀牙。例如,牙齿的窝沟部位比较深且狭窄,食物残渣容易嵌塞其中,难以通过日常的刷牙等清洁方式去除,为细菌滋生提供了理想的环境。另外,牙齿的釉质和牙本质的质量不高,抗蛀能力差,也容易蛀牙。氟在增强牙齿的抗龋性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适量的氟可以使牙齿的釉质更加坚固,提高牙齿的抗酸能力,但氟过量对人体有害,所以牙齿中氟的含量需要注意控制。
(四)唾液因素
唾液作为牙齿的外环境,起着抑制病菌的重要作用。唾液可以清洗牙齿表层的污物,降低病菌和食物残屑的附着。唾液的分泌量、成分以及流动速度都会影响龋病的发生。如果唾液分泌稀而多,细菌就难以繁殖;相反,如果唾液分泌量少或者成分异常,其对细菌的抑制作用就会减弱,从而增加蛀牙的风险。例如,某些疾病或者药物可能会影响唾液的分泌,导致口干症,患者的唾液分泌量减少,口腔自洁能力下降,就更容易发生蛀牙。
二、导致蛀牙的常见因素
(一)口腔卫生不良
日常口腔清洁不到位是导致蛀牙的常见因素之一。如果不能坚持每天早晚刷牙,每次刷牙时间过短或者刷牙方法不正确,就无法有效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和细菌。例如,很多人刷牙时只是简单地在牙齿表面快速刷动,忽略了牙齿的邻面、牙龈边缘以及牙齿咬合面的窝沟等容易藏污纳垢的部位,使得这些地方的细菌和食物残渣长时间残留,为蛀牙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此外,不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来清洁牙齿邻面,也会导致邻面龋的发生。因为牙刷刷毛难以深入到牙齿邻面的间隙中,而牙线和牙缝刷能够有效清除这些部位的食物残渣和细菌,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
(二)饮食习惯不佳
高糖饮食
频繁摄入高糖食物是蛀牙的重要诱因。像糖果、巧克力、饼干等高糖零食,以及碳酸饮料、果汁饮料等含糖饮品,其中的糖分为口腔细菌提供了充足的能量来源。细菌分解糖分产生酸性物质,不断腐蚀牙齿。例如,儿童如果经常吃糖果又不及时刷牙,牙齿很容易出现蛀牙。而且,粘性较大的糖会附着在牙齿表面较长时间,增加了酸对牙齿作用的时间,进一步加重牙齿的损害。
频繁进食
除了食物的种类,进食的频率也与蛀牙有关。如果一天中频繁地吃零食,口腔内的酸碱度就会频繁波动,牙齿长时间处于酸性环境中,更容易被腐蚀。例如,有些人习惯在两餐之间不停地吃各种小食品,这样口腔内的细菌就会持续处于活跃状态,不断产生酸来破坏牙齿。
(三)牙齿结构与排列问题
牙齿结构缺陷
牙齿本身的结构缺陷会影响其抗龋能力。例如,釉质发育不全的牙齿,其釉质层比较薄或者存在矿化不良的情况,这种牙齿对酸的抵抗力较弱,容易被细菌产生的酸侵蚀。还有氟斑牙,由于在牙齿发育期间摄入过量的氟,导致牙齿表面出现白垩色或黄褐色的斑块,牙齿的硬度和抗酸能力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增加蛀牙的风险。
牙齿排列不齐
牙齿排列不齐会使口腔清洁变得困难。当牙齿拥挤、错位或者有牙缝时,食物残渣容易滞留在这些部位,刷牙时难以彻底清除。而且,不整齐的牙齿还会影响正常的咬合关系,使得某些牙齿承受的咬合力过大,造成牙齿表面的磨损,破坏牙齿的完整性,进而容易引发蛀牙。比如,上颌侧切牙舌向错位时,其与相邻牙齿之间的间隙容易嵌塞食物,不易清洁,就很容易发生蛀牙。
(四)唾液分泌异常
唾液分泌量减少
一些因素会导致唾液分泌量减少,如年龄增长、某些疾病(如干燥综合征)、药物副作用等。唾液分泌量减少会使口腔的自洁能力下降,细菌更容易在口腔内滋生繁殖。例如,老年人由于唾液腺功能减退,唾液分泌量相对较少,加上口腔黏膜萎缩等因素,更容易发生蛀牙,尤其是根面龋。
唾液成分异常
唾液中的成分对维持口腔健康也很重要。如果唾液中的矿物质含量不平衡,如钙、磷等矿物质缺乏,会影响牙齿的再矿化过程。正常情况下,牙齿表面的矿物质会在酸性环境下流失,但在唾液的作用下又可以重新沉积,这个过程称为再矿化。当唾液成分异常时,牙齿的再矿化受到影响,脱矿的牙齿就难以恢复,从而增加了蛀牙的可能性。
三、预防蛀牙的方法
(一)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正确刷牙
正确的刷牙方法是预防蛀牙的基础。每天早晚各刷一次牙,并且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选择合适的牙刷,刷头大小要适合口腔,刷毛不宜过硬或过软。刷牙时要采用巴氏刷牙法,将牙刷与牙长轴呈45度角指向根尖方向(上颌牙向上,下颌牙向下),按照牙龈 - 牙交界区,使刷毛一部分进入龈沟,一部分铺于龈缘上,尽可能伸入邻间隙内,用轻柔压力使刷毛在原位进行前后方向短距离的水平颤动4 - 5次。颤动时牙刷移动约1毫米,每次只刷2 - 3颗牙,再将牙刷移至下一组牙,最后将口腔牙齿全部清洁干净。这种刷牙方法能够有效清除牙齿表面、牙龈边缘以及牙缝中的食物残渣和细菌。此外,饭后如果不能及时刷牙,也应该用清水漱口,冲淡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和酸性物质,减少对牙齿的腐蚀。
使用牙线和牙缝刷
牙线和牙缝刷是清洁牙齿邻面的重要工具。牙齿邻面是牙刷刷毛难以到达的地方,容易残留食物残渣和细菌,而牙线可以深入牙缝,将邻面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刮除。使用牙线时,取一段约25 - 30厘米长的牙线,将其两端绕在双手的中指上,用食指和拇指将牙线绷紧,然后轻轻插入牙缝中,呈“C”字形包绕牙齿邻面,上下刮动,每个牙缝重复3 - 4次。牙缝刷则适用于牙缝较大或者有牙间隙的情况,它能够更彻底地清洁牙缝中的污垢。建议每天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清洁牙齿邻面,这样可以有效预防邻面龋的发生。
(二)合理饮食
控制糖分摄入
减少甜食、碳酸饮料等易致龋食物的摄入是预防蛀牙的关键。尽量少吃糖果、巧克力、蛋糕等高糖食品,以及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如果要吃甜食,可以选择在正餐时食用,这样在进食后可以及时通过刷牙等方式清洁口腔。此外,一些看似健康的食物,如水果干、果脯等,由于其糖分含量较高,也应该适量食用。
增加有益食物摄入
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芹菜、西兰花等)、水果(苹果、梨等)等,这些食物有助于清洁牙齿表面。在咀嚼过程中,纤维性食物可以摩擦牙齿表面,去除一些食物残渣和牙菌斑,同时还能刺激唾液分泌,增强口腔的自洁能力。另外,保证钙、磷等矿物质的摄入,有助于增强牙齿的抗龋能力。牛奶、豆制品、鱼虾等食物都是钙、磷的良好来源。
(三)定期口腔检查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是预防蛀牙的重要措施。每半年至一年应该到口腔医院或诊所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口腔医生可以发现早期的蛀牙迹象,即使患者没有感觉到任何症状。例如,医生可以通过观察牙齿表面的颜色、形态变化,或者使用牙科器械探查牙齿是否有发软的部位,还可以查看牙科X - 光片,这些方法能够准确地发现潜在的蛀牙。早期发现的蛀牙,治疗相对简单,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充填治疗就可以恢复牙齿的健康。如果没有定期检查,蛀牙可能会逐渐发展,等到出现疼痛等症状时,可能已经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治疗也会更加复杂,甚至可能导致牙齿的丧失。
(四)应用氟化物和窝沟封闭
氟化物的应用
氟化物能够有效增强牙齿的抗龋能力。可以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含氟牙膏中的氟离子能够与牙齿表面的矿物质结合,形成更难溶解的氟磷灰石,从而提高牙齿的抗酸能力。在刷牙后,含着泡沫漱口两三分钟,让泡沫在唇齿间流动,再吐掉,此时氟离子溶解于泡沫中,极易被牙齿吸收,尤其是微小蛀斑处。此外,口腔医生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患者进行局部氟化物的涂布,如氟凝胶、氟泡沫等,这种局部应用氟化物的方法可以针对容易发生蛀牙的部位,如牙齿的咬合面窝沟等,提供更高浓度的氟,增强牙齿的抗龋效果。
窝沟封闭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窝沟封闭是一种有效的防龋措施。牙齿的咬合面有许多深的窝沟,这些窝沟容易残留食物残渣和细菌,而且刷牙时难以彻底清洁。窝沟封闭就是用一种特殊的材料(如树脂类材料)将这些窝沟填平,使牙齿表面变得光滑,减少细菌和食物残渣的附着,从而预防窝沟龋的发生。一般来说,儿童的磨牙在萌出后不久就可以进行窝沟封闭,通常是6 - 8岁时对第一恒磨牙(六龄齿)进行窝沟封闭,12 - 13岁时对第二恒磨牙进行窝沟封闭。
四、蛀牙的发展过程
(一)初期:牙釉质脱矿
蛀牙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最初往往从牙釉质脱矿开始。牙釉质是牙齿最外层的坚硬组织,当口腔中的细菌产生的酸与牙釉质接触时,会使牙釉质中的矿物质(主要是钙和磷)逐渐流失,这个过程称为脱矿。在这个阶段,牙齿表面可能会出现淡黄色或者白色斑块,这些斑块就是脱矿的表现,牙齿还没有出现大的缺损。此时,患者可能没有任何感觉,因为牙釉质内部没有神经分布,即使有轻微的脱矿,也不会引起疼痛。这个阶段的龋坏相对比较容易治疗,可以通过局部氟化物的应用以及唾液中的某些矿物质所挽救。例如,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或者到口腔诊所进行局部氟化物涂布,有可能使脱矿的牙釉质再矿化,恢复牙齿的健康状态。
(二)牙釉质龋阶段
如果牙釉质脱矿的情况没有得到控制,细菌会进一步侵入牙釉质内部,开始破坏牙釉质的结构,这就是牙釉质龋阶段。在这个阶段,牙釉质内部开始被破坏,如果龋坏持续,牙齿的完整性将会被破坏,这种损伤是不可逆转的。患者可能仍然没有明显的疼痛症状,但牙齿表面可能会出现一些小的缺损或者变色,如牙齿表面变得粗糙,颜色可能会稍微变深。此时,需要找牙医清理牙齿龋坏的部分,并充填牙科修复材料恢复牙齿外形,以防止龋坏进一步发展到牙本质。
(三)牙本质龋阶段
当龋坏超越牙釉质进入牙本质时,就进入了牙本质龋阶段。牙本质比牙釉质的硬度低,而且内部含有少量的牙神经纤维。在这个阶段,患者可能会开始感觉到疼痛,尤其是在遇到冷热酸甜等刺激时,会出现一过性的疼痛,刺激去除后症状立即消失。随着龋坏的进展,疼痛可能会逐渐加重。牙医依然可以通过补牙来恢复龋坏的牙齿,将龋坏的牙本质组织去除干净后,用充填材料进行填充,以阻止龋坏继续向牙髓方向发展。
(四)牙髓感染阶段
如果细菌继续向牙齿内部发展,感染波及牙髓,就会导致牙髓感染。牙髓是牙齿内部的软组织,包含神经、血管等组织。牙髓感染后,牙髓腔里会形成脓液,导致牙齿神经血管坏死。在这个阶段,患者会出现比较明显的疼痛症状,如冷热刺激疼、自发性一阵一阵的疼,而且晚上疼痛可能会加剧,这就是牙髓炎的表现。一旦发展到这个阶段,根管治疗是通常唯一可行的办法。根管治疗就是将牙髓腔内的感染物质清除干净,然后对根管进行消毒、充填,以消除炎症,保留患牙。
(五)脓肿形成阶段
如果牙髓感染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感染会继续向牙齿根尖部发展,导致脓肿形成。牙根周围的骨质也会被感染,引起严重的疼痛,在感染侧的牙龈甚至是脸颊会出现明显的肿胀。在这个阶段,医生除了会对患牙进行根管治疗外,如果牙齿已经没有保留价值,可能会选择拔除该牙齿。同时,医生可能会开抗生素药物以及止痛药来缓解患者的症状。
五、不同年龄段蛀牙的特点
(一)儿童期(乳牙期)
高患龋率且发病早
儿童的乳牙患龋率较高,而且发病往往较早。例如,根据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我国3岁儿童的龋患率为50.5%,4岁为63%,5岁为70.9%,年龄每增加1岁,龋患率上升10%左右。这是因为儿童的口腔卫生意识相对较差,刷牙等口腔清洁习惯尚未完全养成,而且儿童喜爱甜食及奶类食品,这些食物容易残留在口腔中,为细菌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来源。同时,儿童的牙齿尤其是乳牙,其牙釉质处于未成熟阶段,对抗酸腐蚀的能力远低于成人,所以更容易发生蛀牙。
进展速度较快
儿童乳牙的蛀牙进展速度相对较快。由于乳牙的矿化程度相对恒牙较低,牙齿结构相对薄弱,一旦发生龋坏,细菌很容易向牙齿深部发展。例如,儿童的乳牙如果出现了小的龋洞,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就会发展成较大的龋洞,进而影响到牙髓,引起疼痛等症状。
易影响恒牙发育
乳牙龋坏如果严重发展到根尖炎症时,细菌便进入恒牙胚附近,干扰恒牙硬组织的形成和钙化,影响恒牙质地与外观。例如,乳牙的根尖周炎可能会导致恒牙萌出异常,如恒牙萌出过早、过迟或者萌出位置不正等情况。
(二)青少年期(恒牙期)
恒牙萌出期易患龋
在青少年恒牙萌出的过程中,新萌出的恒牙容易患龋。这是因为恒牙刚刚萌出时,其牙釉质的矿化可能还不完全,表面的微孔结构较多,容易被细菌和酸性物质侵蚀。例如,青少年的第一恒磨牙(六龄齿)在6 - 8岁左右萌出,这个时期如果不注意口腔卫生,很容易在六龄齿的咬合面窝沟处发生龋坏。
受饮食习惯影响大
青少年的饮食习惯对蛀牙的发生有较大影响。这个年龄段的人群往往喜欢吃零食,尤其是高糖、高脂肪的零食,如薯片、糖果等,而且可能会经常喝碳酸饮料。这些食物和饮料中的糖和酸会对牙齿造成损害,增加蛀牙的风险。
对美观和功能要求高
青少年对牙齿的美观和功能要求较高。一旦发生蛀牙,不仅会影响牙齿的咀嚼功能,还可能会影响牙齿的外观,如牙齿表面出现龋洞、变色等情况,这可能会对青少年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治疗青少年的蛀牙时,除了要恢复牙齿的健康功能外,还需要考虑牙齿的美观性,例如采用与牙齿颜色相近的树脂充填材料进行补牙。
(三)成年期
患龋率高且多为慢性龋
成年人的龋患率也比较高,多数为慢性龋。这是因为成年人的口腔环境相对稳定,细菌与牙齿的相互作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慢性龋的发展速度相对较慢,龋坏部位的颜色通常较深,呈黑褐色,质地较干硬。例如,成年人的磨牙咬合面或者邻面容易发生慢性龋,由于发展缓慢,可能在很长时间内患者都没有明显的症状,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