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十万个为什么 > 人为什么会感冒:感冒原因多样,包括病原体感染、身体防御能力降低、环境因素和个体差异等

人为什么会感冒:感冒原因多样,包括病原体感染、身体防御能力降低、环境因素和个体差异等

时间:2024-10-10 10:49:30阅读:

人为什么会感冒:感冒原因多样,包括病原体感染、身体防御能力降低、环境因素和个体差异等

一、感冒的原因

感冒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疾病,引发感冒的原因主要包含病原体感染和身体防御能力降低这两方面因素。

病原体感染:在引起感冒的病原体中,病毒是最为常见的,约占原发性感染的90%以上。众多类型的病毒都可能引发感冒,例如鼻病毒,它引起的感冒约占总数的50%;冠状病毒约占15% - 20%;腺病毒约占10%;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及其它肠道病毒约占10%;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约占5% - 10%;还有类流感病毒等也可引发感冒 。除此之外,细菌也能够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从而导致感冒,但相对病毒来说占比较小。这些病原体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比如当我们接触了被病毒或细菌污染的物体表面后,再接触自己的口鼻,病原体就可能侵入体内。

身体防御能力降低:当身体防御能力下降时,就更容易遭受病原体的侵袭而引发感冒。导致身体防御能力降低的因素有很多,像过度劳累就是常见因素之一,长时间的劳累会使身体处于疲劳状态,身体机能下降,免疫系统的防御能力也随之减弱,这时病毒就容易乘虚而入 。季节变化也可能影响身体防御能力,在季节交替时,气温、湿度等环境因素变化较大,如果人体不能及时适应,身体的防御能力就会受到影响。例如,秋冬季节气温下降,人体的新陈代谢可能会变慢,呼吸道黏膜的血液循环可能会减少,这就使得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降低,更容易感染感冒病毒。另外,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期熬夜、缺乏运动、营养不良等,也会削弱身体的防御能力,增加感冒的发生几率。比如,缺乏运动可能会导致身体的免疫细胞活性降低,营养不良会影响身体各个器官和系统的正常功能,包括免疫系统,从而使身体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攻击而引发感冒。

二、感冒的发病机制

感冒发生的机制与人体免疫力以及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和繁殖密切相关。

免疫力低下与病原微生物入侵: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或者相对低下的时候,例如在受凉、过度疲劳、老弱病残者本身免疫力较普通人低下等情况下,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和副流感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就容易侵入人体 。这些病原微生物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可以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病原微生物就会散布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后就可能被感染;也可以通过接触传播,如接触了被污染的物品后再接触口鼻等部位而感染。

病原微生物在体内的繁殖与症状产生:一旦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它们就会在体内寻找合适的生存环境并大量繁殖。病毒侵入上呼吸道黏膜后,会与黏膜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进入细胞内,在黏膜细胞内增殖、播散,使上呼吸道产生炎症反应。这种炎症反应会导致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和脱落,进而引起鼻腔及咽黏膜充血、水肿和炎细胞浸润,有浆液性及黏液性炎性渗出,黏液分泌增加,纤毛运动障碍,影响呼吸道通畅,从而引发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咽痛等症状 。病毒在繁殖过程中分泌的毒素还会刺激机体产生内热源,内热源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提高,导致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最终引起发热症状。虽然大多数感冒病变仅限于上呼吸道,但在少数情况下,感染可能会延及下呼吸道。

三、人体免疫系统与感冒的关系

人体免疫系统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防御体系,在应对感冒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免疫系统分为先天性免疫和后天性(获得性)免疫两大类。先天性免疫是人体天生就具备的防御能力,包括各种组织屏障(如皮肤、黏膜等)、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和免疫分子。这些先天性免疫的组成部分可以阻止病原体的入侵,一旦病原体突破了这些防线,先天性免疫细胞就会发挥作用,例如中性粒细胞会最先识别到病毒等病原体,并迅速集结开始攻击,但它在杀死病毒的同时,可能会把被病毒感染的细胞一起杀死 。后天性免疫则是在人体接触病原体后逐渐形成的免疫能力,主要通过产生抗体来识别和清除特定的病原体。

免疫系统在感冒中的作用:当感冒病毒等病原体入侵人体时,免疫系统会启动一系列的免疫应答反应。首先,免疫系统中的树突状细胞或者巨噬细胞等会识别来自病原体的某些特殊物质,然后释放一些细胞因子来激活其他免疫细胞,如T细胞和B细胞。B细胞会分化为浆细胞并产生特异性抗体,这些抗体能够与病毒结合,阻止病毒进一步入侵人体细胞,并且标记病毒以便其他免疫细胞识别和清除。T细胞则可以直接杀伤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同时也能调节其他免疫细胞的功能。如果免疫系统功能正常且强大,就能够有效地清除病毒,使感冒症状逐渐减轻直至痊愈。然而,如果免疫系统功能较弱,可能无法及时清除病毒,感冒症状就会持续较长时间,甚至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炎等。但感冒次数与免疫力之间并没有直接的正比关系,有些人可能更容易受到感冒病毒的侵袭,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他们的免疫力就比其他人差 。

四、环境因素对感冒的影响

环境因素对感冒的发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些因素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的防御能力以及病原体的传播。

气象因素:气象因素如温度、气压、湿度、日照时长等与感冒的发病密切相关。气温对感冒发病的影响呈现“U”型关系,例如气温 < 9 °C和 > 23 °C对流行性感冒发病是危险因素,日均气温1 °C滞后4 d时发病风险最高(RR = 2.40,95 % CI = 1.01 - 5.71) 。气压也与感冒发病有关,日均本站气压、日本站气压差与流行性感冒发病呈正相关(r > 0),低气压(< 980 hPa)滞后0 - 5 d时是流行性感冒发病的危险因素,气压999 hPa滞后4 d发病风险最高(RR = 1.05,95 % CI = 1.01 - 1.11)。日照时长方面,日照1 - 5 h和11 - 13 h滞后1 - 15 d对流行性感冒发病是危险因素,日照13 h滞后15 d发病风险最高(RR = 8.79,95 %)。相对湿度对不同地区的病毒影响有所差异,在北方对某些病毒有很强的解释力,但在南方却没有显著的影响力 。

室内环境因素:室内环境也会影响感冒的发生。长时间处在空气流通不畅的室内,空气中病毒密度会增大,人更容易感染感冒病毒。此外,室内的行为模式如聚集、通风、使用空调和暖气等也是气象因素影响呼吸道病毒传播和季节性流行的关键修饰因素。如果室内人员聚集且通风不良,感冒病毒就更容易在人群中传播。使用空调和暖气可能会影响室内的湿度和温度,不合适的温湿度也可能会影响人体的防御能力,从而增加感冒的发生几率。

五、个体差异导致感冒的可能性

个体之间存在诸多差异,这些差异会导致不同个体患感冒的可能性有所不同。

年龄差异:年龄是一个重要的个体差异因素。一般来说,婴幼儿和儿童相对成年人更容易感冒。这是因为婴幼儿和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他们的免疫细胞功能和抗体产生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对病原体的抵抗力较低。例如,儿童每年可能会感冒6 - 8次,上幼儿园的孩子感冒次数可能更多,而成年人每年平均感冒2 - 4次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免疫系统功能也会下降,同样更容易受到感冒病毒的侵袭。

生活习惯差异:不同的生活习惯会影响个体的免疫状态和对感冒的易感性。例如,吸烟者患感冒后症状可能会持续更久,这是因为吸烟会损害呼吸道黏膜,削弱呼吸道的防御功能,使得病原体更容易侵入呼吸道引发感染,并且吸烟还可能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经常熬夜、缺乏运动、营养不良的人也更容易感冒。经常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调节;缺乏运动会导致身体的免疫细胞活性降低,身体素质变差;营养不良会影响身体各个器官和系统的正常功能,包括免疫系统,使身体抵御病原体的能力下降。

基础疾病差异:有基础疾病的人更容易感冒。例如,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由于身体本身处于一种病理状态,免疫系统功能受到影响,身体的防御能力降低,所以更容易感染感冒病毒。而且一旦感染感冒,这些患者还可能因为感冒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加重原有疾病的病情。另外,感染过新冠后,人体免疫系统受到削弱和损伤,尤其是多次感染新冠叠加感染流感等其他呼吸道传染病的情况下,免疫系统得不到休息和恢复,会增加感冒的发生几率 。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0143424@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