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十万个为什么 > 为什么乐什么(智者为何乐水)

为什么乐什么(智者为何乐水)

时间:2023-12-01 10:20:37阅读:

为什么乐什么(智者为何乐水)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我常思考知者为何乐水?一种说法是智慧的人懂变通。水便是可变幻能变通的,在纷杂喧闹的人世中,水仿佛懂得中庸的道理,所以受知者喜爱。还有一种说法是“知者之乐,就像流水一样,阅尽世间万物,悠然、淡泊。”如此,水便有了包容万物的胸襟和随遇而安的心境。

我想知者乐水,远不止两种解释。不妨,让我们从水的角度来试着解读吧。

水是神秘深邃、魅惑人心的。传说历史上三个名人死于水。一是屈原投江而去,开《楚辞》《离骚》之风,留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千古哲思。二是李太白投井而去,留下七分酿成月光,三分啸成剑气,绣口吐出半个盛唐的千古豪气。三是王国维投湖而去,留下融通中西的《人间词话》和“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千古治学理念。满腹经纶都在水中蒸腾和升华,酿成一首首浪漫而悠扬的诗歌。从战国末期到清朝、民国,千年来水的身影在历史浪潮中始终泛起滟滟波光。

为何名人选择投水而去?包括诸多作家笔下的主人公、有骨气的人、好人也都选择投水而去。“水”这一意象在古诗词中是时光流逝的隐喻,是艰难险阻的象征,也是思念期盼的寄托,更是离愁烦绪的代称。当冰清的月光投入冰清的水中,双重愁绪便由此滋生。这种愁,是剪不断的家国情怀,是解不开的怀才不遇,是道不清的世道艰辛。最终,无论是闻名于世的达官显贵,还是客居他乡的清贫游子,都逃不过水的神秘召唤。

水是变化无穷、不可捉摸的。江南小镇是水的故乡,层层涟漪在微风中徜徉,箫声笛韵涤荡着岁月悠悠。渔舟唱晚,杨柳依依,小桥流水,水在江南是温婉柔情、风姿绰约的。巴蜀小城的长江水正静静地流淌,从都江堰出发,奔向成都平原的各个角落,灌溉四方,润泽千里。淌过那幽幽青城,淌过那百里禾黍的西南粮仓,在夕阳余晖中泛起层层波光。水在巴蜀大地上是无私奉献、慷慨大方的。北方的水会化作冬天的雪。大片大片的鹅毛从空中轰轰烈烈地飘落,只需一个黑夜便掩盖世间的一切瑕瑜,留给天地一片洁白。水在北方是大气磅礴,恢宏壮阔的。

水在家乡化成了记忆中门前那条潺潺的小河。那是盛夏时节的午后,不惧酷暑的孩童站在小河边,用青灰瓦片激起朵朵雀跃的小浪花。画面隽永,时光悠然。这一刻它不再是蛊惑人心的鬼魅,而是酷暑夏日中,祖母手里的蒲扇,柔情真诚地为孩童带来一阵又一阵的清凉。

水又是珍贵如金,不可或缺的。连续的高温炙烤着大地,花草树木都耷拉着恹恹脑袋。田间干旱,龟裂出一道道深深的沟壑。闷燥的空气让一切生物都失去了生机,万物都张大了嘴等待着一场可贵的甘霖。但烈日依旧,于是树叶开始干枯凋落,山林一片接一片地自燃。硝烟弥漫,烈焰侵吞,方圆百里的绿,在火光中渐渐黯淡,变成一抹抹光秃秃的灰。牺牲了数十年植树的心血,摧毁了赖以生存的动物的家园,逼近了人类最后防线的隔离带。世人皆祈祷,期待着一场倾盆大雨,如果这时能有一场雨“哗啦哗啦”地随之而来,那此时的雨水定是千金也不换的。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从对水的解读出发,我们似乎可以窥见为何知者乐水。我曾以水言志,写过一首七绝《咏水》:“动若勇夫敲石碎,静如仁者抱云流。虽然只是寻常物,也做蛟龙壑上游。”水变化万千,可静可动,可温婉可鬼魅,可抒情可言志,聪慧无比又胸襟宽广,极其平凡又极其珍贵。知者乐水,可能是因为只有知者才能解读它吧。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0143424@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