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十万个为什么 > 海为什么有浪(海啸是如何形成的?若50米高海啸来袭,该往内陆跑还是往水里扎?)

海为什么有浪(海啸是如何形成的?若50米高海啸来袭,该往内陆跑还是往水里扎?)

时间:2023-12-01 10:20:34阅读:

海为什么有浪(海啸是如何形成的?若50米高海啸来袭,该往内陆跑还是往水里扎?)

2007年著名功夫巨星李连杰在做客中央电视台《面对面》节目的时候,讲述他于3年前在印尼遭遇恐怖海啸的经历,从他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海啸这种自然灾害出现时,带来的恐怖压制力确实难以言喻。

2004年印尼发生了大海啸。

那么,海啸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如果我们在海岸边遇见了50米高的海啸,是跑向内陆好,还是迎面扎进水里好呢?

在绝大多数灾难片当中,都有“巨浪拍岸”的场景,它的缔造者正是海啸。

巨浪拍岸的缔造者就是海啸。

根据资料来看,人类在很早的时候就观察到了海啸的存在,比如我国在汉朝时期就对某些海啸有了清晰的记录,不过在古书当中,海啸的外号有很多,像海吼、海沸、海溢等等都指的是它。

海啸的成因有很多,比如海--山爆发、土崩、山体滑坡或者是陨石撞击海底,都会引发海啸。不过,如今地球上的大部分海啸,都是由地震引起的,并且这种地震的震源基本都在海底500千米以下,震级能达到6.0级。

海啸的成因有很多。

在人们对海啸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之后,就发现地震海啸想要出现至少要满足三个条件,分别是深海、大地震和开阔逐渐变迁的海岸。以深海为例,只有深海之上才会有庞大的水体,这是海啸的“原材料”,若是发生在浅海,就根本没有那么多水可供它操作了。

而当海底发生地震之后,就会让海底的地貌发生明显变化,某些部位会上升或下沉。这种动静自然会影响到上方的海水,让其开始波动,最终演变成“巨浪”

海底地貌发生变化最终让上方海水演变成“巨浪”

需要注意的是,一直以来,许多人会将海啸、海浪以及风暴潮搞混,认为这三者是一样的。但从特点上来说,它们却有着显著的区别。

比如从周期和波长来说,海啸的周期最长,在200到2000秒之间,波长更是长达10到100公里。相比之下,风暴潮的周期只有6到10秒,波长数量级在100米左右。

海啸的风暴潮的波长对比。

那么,海啸是否和地震一样存在分级?真的发生过浪高达到50米的恐怖海啸吗?

为了能够更好地应对海啸,人们曾多次尝试过建立衡量海啸强度的等级,不过各国建立的依旧存在差异。比如说以我国来说,就按照海啸警报对海啸完成了分级,具体分级从1到4,分别为特别严重、严重、较重和一般,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1级,它出现的特征是沿岸验潮站出现了200厘米以上的海啸波高。

当然这是以预警的发现为参照的,大家的感官可能没有那么直接,所以有些国家干脆直接根据地震和浪高来划分其强度。毕竟这一等级划分一直没有科学定义,难以做到全球统一。

人们往往用地震震级和浪高来划分海啸的强度。

在这种划分之下,他们创造出了“大海啸”这个称呼,通常使用这一词时就是在形容高度在100米以上的海啸了。根据资料来看,想引发规模如此恐怖的海啸,寻常的地震已经很难做到的,往往是由大规模的山崩、火山爆发或者巨大陨石撞击地球引起的。

值得一提的是,大海啸所处的海域越宽阔,那么它的强度就越会有所削弱。因为浪在行进的过程当中,是会变矮一些的。但是若是在封闭海域,那么浪高就将拥有更大的威力。

比如在1963年发生于意大利瓦伊昂大坝的海啸,就是因为库区的山体滑坡引起的。资料显示,当时的巨浪高度达到了250米左右,直接将下游的数个村庄淹没。

意大利瓦伊昂大坝的海啸巨浪高度达到了250米。

由此可见100米以上的海啸都是有机会出现的,更何况是50米呢,只不过相对于强度较小的海啸,这种海啸出现的概率比较低罢了。那么,若是倒霉遇到了50米高的海啸,应该选择跑向内陆还是迎面扎水里呢?

大家需要先明确一点,那就是这个假设的前提是,当时我们与这个海啸之间的距离已经非常近了,甚至可以说是“近在眼前”了。这样的话,到底是转身跑好还是迎面扎水里好呢?

海啸近在眼前,到底应该怎么做?

相信大部分人都会直接选择迎面扎水里,毕竟已经近在眼前了,人的腿肯定是跑不过海浪的。甚至有人会想,自己好歹有点游泳能力,憋住一口气扎到迎面而来的海浪中,应该还是有生存余地的。

可是现实的情况可能没有这么美好,因为即使游泳能力好,在骤然被卷入这种海浪的时候,也会在其中疯狂“翻滚”并且根据预计的情况来看,人在进入水中之后,可能会被“吸”带海浪的底部,之后随着波动被推向海浪的高处。

毫不夸张的说,如果做出这样的选择,就相当于选择了“全自动跳楼机”,要经历许多次从高处被抛下,然后再被送回高处。几番下来,估计再强壮的人,都已经被“摔”的面目全非了。

迎面扎入海中,可能会被海水裹挟连续抛高再抛下。

因此,千万别觉得会游泳面对海啸就可以万无一失,事实上,游泳在此时只是一个“辅助技能”罢了。这样说的话,还是转身跑向内陆更好吗?

其实由于相隔的距离太近,所以即使转身跑向内陆生存的几率也不大,因为没跑几步可能就被海水淹没了。不过,在求生欲爆棚的情况下,人的各项能力可能会提升。为了争取一线生机,还是可以选择逃跑。

综上所述,在直面海啸的时候,这两种选择其实都不乐观。既然这样,人类到底该如何应对海啸这种灾难?怎样才能博得一线生机呢?

海啸来临的时候,到底应该如何自救?

当然,这个延迟也没有大家想象的这么久,因为海啸波在大洋上航行的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1000公里左右。

海啸波的行进速度非常快。

但不管怎么说,这个时间足以让人们提前进行预警了。一旦发现海底地震,就可以根据实时获取的地震参数和海啸源参数,来对海啸进行预测,然后及时发出预警,让人们远离海岸,前往高处避险。

据悉,此前发生在智利的海啸,传到夏威夷需要经过13个小时,大约20个小时之后才会到达日本沿岸。利用海啸监测网获取到的地震波记录,就能在短时间内做出海啸警报,为有关地区赢得时间。

通过全球地震台网的检测,即使做出海啸警报。

如果没有及时的收到来自官方的预测信息,则可以通过海水的运动状态来进行判断。一般来说,当海岸的海水突然向后退了许多,就意味着远处的海水已经发生了变化。

此外,还可以根据海水的情况来判断,当海水中突然冒出了许多泡沫的时候,就意味着海啸可能要到来了。

海啸来临时,海水会有明显的变化。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0143424@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