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 > 为什么会得糖尿病:糖尿病病因复杂,涉及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

为什么会得糖尿病:糖尿病病因复杂,涉及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

时间:2024-09-06 10:53:55阅读:

为什么会得糖尿病:糖尿病病因复杂,涉及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

糖尿病的病因

糖尿病的病因较为复杂,涉及多种因素。

遗传因素:糖尿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2型糖尿病都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1/4~1/2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1型糖尿病有多种DNA位点参与发病,包括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密切。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多种明显的基因突变已在2型糖尿病中发现。

环境因素: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使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的个体容易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免疫系统异常,在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某些病毒感染后引起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手术和重大创伤:患者受到重大创伤时,对身体的压力因素会增加肾上腺素和糖皮质类固醇的分泌,增加血糖。如果糖尿病易发,可诱发糖尿病,正常人压力后血糖可恢复正常。

妊娠:妊娠糖尿病的病因是泌乳素、生长激素、雌激素、孕酮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此外,胎盘还能产生胰岛素酶,加速胰岛素降解。与此同时,近年来也有报道80%孕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

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包括肠道病毒B4病毒、流行性腮腺炎、脑炎、心肌炎等都会破坏胰岛细胞,使人体免疫失控,导致胰岛B细胞功能减低,导致糖尿病。

情绪和精神:现代医学认为,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心理压力和突然的精神创伤,会导致一系列胰岛素对抗激素的分泌,增加血糖。中医认为,情绪不规律,五志向,抑郁和火,消耗体液,导致阴虚阳亢,导致口渴。

酒精和化学药物:饮酒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过度的色欲会伤害人们的肾精。有些人服用温热干燥的春药,导致身体紊乱、干热内生、阴津损失,导致口渴。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利尿剂、降压药、苯妥英钠、兴奋剂等化学物质,导致葡萄糖不耐受,也会导致糖尿病。

胰岛病:胰腺炎、胰腺瘤、胰腺全切除或半切除引起胰岛素相对不足,导致糖尿病。此外,内分泌系统疾病和功能障碍,如腺垂体功能亢进和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也可以发生糖尿病。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不同类型的糖尿病发病机制有所不同。

1型糖尿病:主要是自身免疫的问题,自身抗体针对于胰岛细胞,导致胰岛细胞的破坏,最终出现胰岛素绝对的缺乏,所以1型糖尿病的患者需要依赖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胰岛素抵抗,即组织细胞上接受胰岛素的通道受阻,医学称为胰岛素受体受损,使胰岛细胞不能进入细胞发挥作用。这种情况下,胰岛细胞会拚命加倍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满足需要,长期如此会导致胰岛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血糖升高。此外,还存在α细胞胰升糖素分泌增多,并且胰升糖素的分泌不受胰岛素调控,肠促胰素作用的减弱以及肾小管葡萄糖重吸收增加等因素。

导致糖尿病的生活因素

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糖尿病的生活因素:

纵欲过度:会导致功能受损,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长期饮酒过度:损害肝脏,从而引发糖尿病。

患感染病:引起滤过性病原体的抵抗力减弱,使血糖值上升。

精神上过度痛苦、紧张、疲倦、焦虑:长期反复刺激神经系统,使胰腺受损。

少活动:经常活动的人比不经常活动的人长寿,患糖尿病的风险要小得多。适当的活动可以增加身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血液中葡萄糖的使用,降低血糖,从而减少糖尿病的发生。即使是中重度糖尿病患者,只要活动得当,也有利于改善病情。

身体胖:肥胖程度越严重,糖尿病的发病概率越高。长期坚持适量活动减肥,可增加脂肪分解,增加胰岛素数量,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有利于预防糖尿病。

糖尿病的遗传因素影响

糖尿病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生与多个易感基因和环境因素有关。研究显示,多个基因变异可以增加个体患1型糖尿病的风险,包括特定的HLA基因型、胰岛素基因变异、某些免疫调节基因等。这些基因变异与环境因素(如病毒感染)相互作用,导致胰岛β细胞受损,进而引发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是一种多基因参与的复杂疾病,其发病受多个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多个基因变异可以增加个体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包括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抵抗、肥胖相关基因等。这些基因变异可以单独或相互作用,增加个体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然而,即使存在这些基因变异,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等环境因素的调整,也可以降低患病风险或延缓疾病进展。

糖尿病的环境诱因

以下是一些可能诱发糖尿病的环境因素:

感染:感染在糖尿病的诱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病毒感染是Ⅰ型糖尿病的主要诱发因素。动物研究发现,病毒感染可引起胰岛炎,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和糖尿病。此外,病毒感染还会加重潜在的糖尿病,成为显性糖尿病。

肥胖:大多数Ⅰ型糖尿病患者肥胖。肥胖时,脂肪细胞膜和肌肉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胰岛素亲和力降低,体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导致糖利用障碍和血糖升高病。活动中国农民和矿工的糖尿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城市居民,这可能与城市人口参与的体育活动较少有关。

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结构:人们会摄入过多的饮食和高脂肪的饮食,所摄入的热量远远超过身体代谢和消耗的需要,由此也会引起肥胖,可以使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减低。长期以精制大米为主的饮食,也会造成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的摄入不足。

体力活动减少:长期缺乏体力活动,尤其是久坐的生活方式,会造成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一方面可以发生肥胖;另一方面因肌肉得不到适当的收缩和舒张,使肌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大量减少,肌肉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而出现血糖升高。

年龄增加:增龄也是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逐渐下降。

应激:机体在受到重大刺激时,如创伤、感染、长期血糖增高、膳食结构迅速改变、精神高度紧张等,会分泌大量应激激素,动员和分解机体的能源储备使血糖升高应付超常需求。

不同类型糖尿病的致病原因

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自身免疫攻击导致胰岛β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目前尚不清楚1型糖尿病的确切病因,但遗传因素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些特定的基因变异会增加1型糖尿病的风险,环境因素也在其中起到一定作用。

2型糖尿病:与长期高糖、高脂肪饮食、体育活动少、肥胖有关。如果人们肥胖,脂肪会在细胞中积累,降低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血糖。中医认为,饮食不当,酒醇厚,脂肪、甜、咸,过度损害脾胃,导致脾胃运输失职,导致内热、内热、干燥、谷物消耗、口渴。

妊娠期糖尿病:激素异常是导致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也与遗传因素和肥胖有关。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0143424@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