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的原因
耳鸣的产生原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耳部疾病:如外耳道炎、耵聍栓塞、外耳道肿物、中耳炎、鼓膜穿孔、耳硬化症、梅尼埃病、突发性聋、老年性聋等听觉系统疾病,会影响耳部的正常功能,导致耳鸣。例如,中耳炎患者由于中耳炎症未能得到及时控制,发生感染,使得耳道声音传导受到阻碍,从而引起传导性耳鸣。
全身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低血压、糖尿病、贫血、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全身性疾病,可能会影响耳部的血液供应或代谢,进而引发耳鸣。比如,高血压患者约有10%会出现耳鸣,耳鸣常呈搏动性,与脉搏、心跳同步。
心理因素:当人的情绪忧郁、焦虑不安、精神紧张、压力过大、睡眠不足时,可能会出现耳鸣。例如,一些学生在考试前由于精神高度紧张,可能会产生耳鸣症状。
噪声损伤:长期处于噪声环境,如汽车司机、拖拉车司机、舞厅工作人员等,或者短时间暴露于强噪声,如鞭炮声,都可能损伤内耳神经,导致耳鸣。此外,长期佩戴声音很大的耳机,也会引起耳鸣。
药物中毒:某些药物,如大剂量奎宁、奎尼丁、氯喹等,以及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对听神经及前庭神经有毒害作用,可引起剧烈耳鸣,甚至导致耳聋。
不良习惯:过量饮用酒精、吸烟、喝含咖啡因的饮料等不良习惯,都可能导致耳鸣,并有可能让病情恶化。
年龄因素:随着年纪增加,听力会开始衰退,有可能出现耳鸣。
导致耳鸣的常见疾病
以下疾病常可导致耳鸣的发生:
耳部疾病:外耳道的耵聍栓塞、外耳道炎、中耳的中耳炎、耳硬化症、鼓膜穿孔、内耳的听神经瘤、美尼尔氏综合症等,都可能引起耳鸣。
血管性疾病:血管畸形、颈静脉球体瘤、血管瘤、耳内小血管扩张等血管性疾病,会引起耳鸣。一般来源于静脉的耳鸣,可表现为嘈杂声,而来源于动脉的耳鸣,由可表现为与脉搏搏动一致的耳鸣声。
全身性疾病:脑供血不足、高血压、贫血、营养不良、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引发耳鸣。
生活中哪些因素会引起耳鸣
在日常生活中,以下因素容易引发耳鸣:
心理因素:受到意外事件等突然强烈的精神刺激可触发耳鸣,而过分焦虑、忧郁、压抑等不良情绪会加重耳鸣。相反,轻松、愉快等良好的情绪和心态可以减轻耳鸣。
不良生活习惯:长期抽烟喝酒、过度吸烟、睡眠不足、经常熬夜、压力过大等不良生活习惯,容易引起耳鸣。特别是城市青年,因工作和社交活动频繁,常处于这种不良生活状态中。
噪声:经常处于噪声环境中,如大型娱乐活动现场、电锯声旁等,接触噪声的时间越长,耳鸣发生率增加。长期佩戴声音过大的耳机,也会诱发耳鸣。
头颈部创伤:头颈部受到重创,容易伤及神经和肌肉,继而引起神经性耳鸣。
耳部疾病:如中耳炎,如果炎症未能得到及时控制,便可能发生感染,使得耳道声音传导受到阻碍,引起传导性耳鸣。
药物副作用:某些处方药,如非类固醇抗炎药物,可能导致急性、短暂的耳鸣。而一些耳毒性药物可引起永久性耳鸣。
鼻窦压力、气压伤:重感冒、流感、鼻窦感染会引起鼻塞,继而对中耳产生压力,引起耳鸣。潜水时水压的急剧变化也可引起的急性气压伤,从而产生耳鸣。
心理因素与耳鸣的关系
心理因素与耳鸣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
心理障碍:耳鸣患者常出现过分忧虑、烦躁及情绪波动、睡眠障碍、个性变化、抑郁状态等心理障碍。例如,大部分耳鸣患者为耳鸣而忧愁,过度忧虑的心理状态使其终日愁容满面,对疾病康复有害无益。
影响因素:与耳鸣患者的心理状态相关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年龄、文化程度以及情绪的稳定性。随着年龄的增大,特别是60岁以上的患者,躯体化症状尤为明显。文化程度越高,表现为心理障碍越严重。情绪越不稳定者,心理障碍越严重。
耳鸣的神经机制
目前对于耳鸣的神经机制尚不明确,但有以下几种可能:
外周机制:毛细胞在传入神经冲动中扮演重要角色,当外耳道肿胀、堵塞、鼓膜穿孔、内陷、中耳炎症、粘连、硬化等情况发生时,会导致传音障碍,从而使体内微弱声音更易被感知,形成耳鸣。例如,用一只手捂住耳朵,就会感到耳内轰轰的响声,这就是典型的传导性耳鸣。
神经性耳鸣:当内耳听觉感受器有病,如药物中毒、噪声外伤、美尼尔氏综合症等;听神经和听觉中枢遭受外伤或发生炎症、中毒、缺血、肿瘤等;以及颅内各种病变影响到听神经或听觉中枢时,都会出现耳鸣。这种耳鸣多为高频性蝉鸣或刺耳的尖声。
中枢性耳鸣:当切断了听神经后如耳鸣仍然存在则认为耳鸣来自中枢听路。严重的中枢性供血障碍、脑肿瘤、颅脑外伤、神经衰弱或神经外科术后都可出现中枢性耳鸣。常见于颈椎功能障碍与下颌关节肌关节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