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时突然抽搐一下的原因
睡觉时突然抽搐一下,即临睡肌抽跃症,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
睡眠障碍:入睡时,大脑皮层的大部分神经处于抑制状态,但仍有部分神经处于活动状态,发出微弱运动指令引起小腿抽搐,这属于一种条件反射。
缺钙:身体缺钙可能引起低钙血症,在其影响下,有些人晚上睡觉时会出现双侧手足抽搐的现象。
睡前过度运动:容易引起肌肉紧张,睡着后肌肉放松时可能导致抽搐。
精神压力过大:会使大脑神经无意识紧绷,导致夜间睡觉过程中出现抽搐现象。
生理性肌抽跃:中枢神经系统中某些抑制神经细胞受破坏或功能失调,导致神经元的抑制作用不足,造成运动神经元的兴奋度提高,最终会自发异常放电,反映在身体上,就成为肌肉的抽动。
其他因素:如女性在青春期或者更年期时内分泌失调、体质太差、下肢静脉曲张、离子紊乱、神经功能失调或神经系统调节不稳定、睡眠程度不深或浅睡眠时相延长、脑血管疾病等。
睡眠中肌肉抽搐的生理机制
人在睡眠时,中枢神经系统中某些抑制神经细胞受破坏或功能失调,导致神经元的抑制作用不足,造成运动神经元的兴奋度提高,最终会自发异常放电,反映在身体上,就成为肌肉的抽动。
肌抽跃是一种急速的肌肉不自主抽动,由于速度很快,因此人们常常呈现出类似触电一样的动作。发生肌抽跃的原因有很多,按照病因,肌抽跃可分为:生理性肌抽跃、病态性肌抽跃、癫痫性肌抽跃、症状性肌抽跃、脊髓性肌抽跃等。其中,生理性肌抽跃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
对大多人来说,对于肌抽跃经常引起人们脚下“踩空”这实际上正是神经肌肉异常兴奋,引起腿部肌肉或肌群发生的痉挛,是一种很正常的生理现象。其实,对于“睡觉的时候,突然抽搐着踹了一下腿”,学术上通常称为“入睡抽搐”。入睡抽动是指人在即将入睡时,突然全身肌肉不自主地抽动。在此过程中,往往还伴随自由坠落感甚至是模糊的梦境,并很可能导致惊醒。一般入睡抽动不会影响睡眠,但若过于频繁则可能导致周期性肢体抽动障碍,变身成“抽搐男”并导致失眠。
事实上,除了“入睡抽搐”,慢波睡眠第二阶段出现的“睡眠锭”也可能导致“肌肉颤搐”。睡眠锭是多见于丘脑和大脑皮质的一种特殊的脑电波,具体表现为脑电波突然出现大幅剧烈震荡,此时可能伴随着身体局部肌肉的突然抽搐。哈佛大学睡眠医学系的一项研究表明,脑电波中睡眠锭出现的频率越多,个体抵御外界干扰、保持睡眠的能力就越强,相应睡眠质量也就越好。血钙低会导致肌肉、神经兴奋性亢进,从而引起痉挛抽搐,这时我们可以适当的给身体补充一些钙质。
导致睡觉时突然抽搐的常见因素
导致睡觉时突然抽搐的常见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精神压力过大:现在很多人为了生计长时间处于忙碌的工作中,无形会增加身体负担,甚至出现压力增大的情况,在压力增大时,很多人容易失眠,甚至有大脑神经紧绷的情况出现。压力过大同样会在夜间睡觉的过程中导致抽搐现象。
低钙血症:钙质补给充足可以维持骨骼和牙齿健康的状态。部分人平时不注意营养供给,出现了营养缺乏的情况,很容易引发不良表现。如果有钙元素缺乏的情况,有可能会引发低钙血症,在低钙血症的影响下,部分人夜间睡觉时会出现双侧手足抽搐的情况。
睡前运动过量:一般在睡觉前不宜过量运动,否则容易出现兴奋的情况,部分人在睡觉前运动量大,运动之后出现肌肉紧张的表现,睡着之后肌肉开始变得放松,此时身体的调节会引发抽搐表现。
癫痫:癫痫是常见的疾病,由于异常放电的起始部位和传递方式的不同,容易出现多种不良症状。部分人存在潜在的癫痫病,在癫痫病影响身体的过程中,夜间睡觉时可能也会有不自主的身体抽搐症状。
体质太差:部分人平时缺乏运动,运动量不足时抵抗力降低,出现体质变差的情况,也容易在夜间睡觉时有抽搐的表现。
睡觉时抽搐与神经系统的关系
睡觉时突然抽搐与神经系统密切相关。
精神压力大:患者由于精神压力大,导致大脑过度疲劳,在睡觉时可能会出现神经抽搐的症状。
过度疲劳:患者由于过度疲劳,导致睡眠不足,在睡觉时可能会出现神经抽搐的症状。
寒冷刺激:如果患者在睡觉时没有做好保暖措施,导致身体受到寒冷刺激,可能会引起神经痉挛,从而出现上述现象。
低钙血症:低钙血症主要是由于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维生素D缺乏等原因引起的。患者一般会表现为手足抽搐、肌肉痉挛等症状。
癫痫:癫痫主要是由于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疾病。临床上一般会表现为全身抽搐、口吐白沫等症状,患者可能会出现睡觉时神经抽搐的情况。
如何预防睡觉时突然抽搐
为了预防睡觉时突然抽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心理调节:及时纾解压力,放松身心,睡前尽量不要让大脑填充太多信息,保持平静。
生理调节:
放松肌肉:每晚按摩一下大腿和小腿紧绷的肌肉,使其放松下来。
改善睡眠环境:保证睡眠时室内有着充足的氧气,并且规范自己的睡姿。
促进血液循环:泡澡或泡脚能使身体的血液循环更加畅通,使神经更加放松。
饮食调整:
补充钙质:钙被称为天然的身体放松剂,充足的钙质有利于帮助大脑制造褪黑素,提高睡眠质量。
补锌:锌元素可促进大脑神经细胞代谢,改善睡眠质量,从而缓解入睡抽动的发生。
补充DHA:富含DHA的食物可稳定脑部神经,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提高睡眠质量。
补充色氨酸:色氨酸被称为“天然的安眠药”,能够促进大脑制造血清素,让心情得到放松,减缓神经活动,引发睡意。
规律作息:保持稳定的生物钟,控制每日7 - 8小时的睡眠时长并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如果没办法睡足7小时,可通过30分钟左右的午觉来弥补。日常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太极等。
补充水分:睡前适当补充水分有助于稀释血液中的钠浓度,促进身体血液循环,从而缓解入睡抽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