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呕吐的原因
呕吐是一种复杂的生理现象,其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
消化系统相关原因
胃肠道疾病:这是较为常见的原因之一。例如,胃肠炎可能由于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导致胃肠道黏膜受到刺激和炎症反应,引起呕吐。胃溃疡患者,胃黏膜受损,胃酸刺激溃疡面,胃部的正常生理功能被打乱,容易引发呕吐。还有幽门梗阻,胃内容物无法顺利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会在胃内积聚,导致胃部压力升高,从而引起呕吐,这种呕吐通常会吐出宿食,即胃中停留过久、经过发酵的食物 。
肝胆胰疾病:像胆囊炎,胆囊发炎时会影响胆汁的正常分泌和排泄,胆汁反流或者胆囊的炎症刺激周围组织,可能引发呕吐。胰腺炎也可能导致呕吐,胰腺的炎症会影响胰液等消化液的分泌和消化功能,同时炎症产生的疼痛等刺激信号传导到大脑,触发呕吐反射 。
中枢神经系统相关原因
颅内病变:当颅内有肿瘤、出血或发生感染等病变时,会导致颅内压升高。颅内压升高会对呕吐中枢产生直接的压迫或刺激,从而引发呕吐。这种呕吐通常是喷射性的,即呕吐物会迅速有力地喷出,与一般胃肠道疾病引起的呕吐有所不同。例如,脑出血患者,血液在颅内积聚,增加颅内压力,刺激呕吐中枢导致呕吐 。
偏头痛:偏头痛发作时,除了头部一侧剧烈疼痛外,还常常伴有恶心和呕吐症状。这是因为偏头痛发作时会引起脑部血管的异常收缩和扩张,刺激了与呕吐反射相关的神经通路,从而导致呕吐反应 。
其他身体系统疾病原因
内分泌及代谢紊乱:例如糖尿病患者,当血糖控制不佳,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体内酸性代谢产物堆积,会影响身体的内环境稳定,刺激胃肠道并影响神经系统功能,从而引发呕吐。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身体代谢加快,也可能影响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呕吐。
泌尿系统疾病:如尿毒症患者,体内代谢废物不能有效排出,大量毒素在体内蓄积,会影响全身各个系统的功能,包括消化系统,导致恶心、呕吐等症状。
外部因素
药物副作用:许多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可能会引起呕吐副作用。例如,化疗药物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产生影响,其中就包括刺激胃肠道黏膜细胞,导致恶心和呕吐。抗生素类药物如阿奇霉素,部分患者服用后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引起呕吐。还有一些非甾体抗炎药,因为对胃肠道黏膜有刺激作用,也可能导致呕吐 。
中毒:误食有毒物质,如食物中毒中的变质食物含有细菌毒素,或者误服化学毒物如农药等,这些毒素进入人体后会对胃肠道黏膜、神经系统等产生损害,引发呕吐反射,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试图将有毒物质排出体外。
前庭功能障碍:例如晕车、晕船等情况,是因为内耳的前庭器官在受到运动刺激时,向大脑发送的信号与眼睛看到的和身体感受到的信号不一致,导致大脑产生混乱,进而刺激呕吐中枢引发呕吐。
二、常见疾病导致呕吐的机理
反射性呕吐
机理:反射性呕吐是由于身体各部位的感受器受到刺激后,通过传入神经将信号传导至呕吐中枢,再由呕吐中枢发出指令,引起呕吐反射。例如,咽部受到刺激(如吸烟引起的剧咳刺激咽部)时,咽部的感受器将刺激信号通过舌咽神经等传入神经传至呕吐中枢。胃肠道受到刺激时,如急性胃肠炎,炎症因子刺激胃肠道黏膜上的感受器,感受器将信号经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传入呕吐中枢。在呕吐中枢的协调下,身体会先出现恶心的感觉,此时胃张力和蠕动减弱,十二指肠张力增强,可能伴有十二指肠液反流;接着进入干呕阶段,胃上部放松而胃窦部短暂收缩;最后发生呕吐,胃内容物经食管、口腔排出体外 。
举例:当一个人患有急性阑尾炎时,阑尾的炎症会刺激周围的腹膜等组织,这些组织中的感受器将疼痛和炎症刺激信号通过神经传导至呕吐中枢,引发呕吐。这种呕吐就是身体对局部炎症的一种反射性反应,目的是提醒身体可能存在的疾病威胁。
中枢性呕吐
机理:中枢性呕吐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直接受到刺激或功能紊乱而引起呕吐中枢兴奋导致的呕吐。颅内病变(如肿瘤、出血、感染等)会导致颅内压升高,直接压迫或刺激呕吐中枢。某些药物(如阿片类药物)、毒素(如尿毒症患者体内蓄积的毒素)或者全身性疾病(如肝性脑病时血氨升高对大脑的影响)等,也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间接刺激呕吐中枢。当中枢性呕吐发生时,往往没有明显的胃肠道前驱症状,呕吐可能比较突然,而且可能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头晕、意识障碍等。
举例:在脑肿瘤患者中,肿瘤的生长占据颅内空间,导致颅内压力逐渐升高。这种压力变化直接作用于位于延髓的呕吐中枢,引起呕吐反射。患者可能在没有明显胃肠道不适的情况下突然呕吐,并且随着肿瘤的发展,呕吐可能会越来越频繁。
前庭障碍性呕吐
机理:主要与内耳的前庭器官功能有关。当前庭器官受到过度刺激(如晕车、晕船、航空晕动症等情况)或者发生病变(如梅尼埃病)时,前庭器官会向大脑发送异常的神经冲动。这些冲动会影响到与呕吐反射相关的神经通路,尤其是前庭神经核与呕吐中枢之间的联系,从而引发呕吐。在晕车时,车辆的颠簸、摇晃等运动刺激内耳的半规管等前庭器官,使其产生的感觉信号与身体的其他感觉信号(如视觉信号、本体感觉信号)不匹配,大脑接收到这种混乱的信号后,通过神经传导引发呕吐。
举例:梅尼埃病患者,内耳的膜迷路积水,影响了前庭器官的正常功能。在疾病发作时,患者除了有眩晕、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外,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这是因为前庭器官功能紊乱,向大脑发送的错误信号导致呕吐中枢兴奋,从而引起呕吐。
三、饮食不当引起呕吐的情况
进食速度与量的问题
快速进食:如果进食速度过快,大量食物在短时间内进入胃部,胃部会迅速扩张。这种突然的扩张会刺激胃部的牵张感受器,通过迷走神经将信号传至呕吐中枢,引起呕吐反射。例如,有些人在参加吃播比赛或者狼吞虎咽地吃饭时,可能会在进食过程中或进食后不久就出现呕吐的情况。
过度进食:当摄入的食物量远远超过胃部的正常容纳量时,胃部过度扩张,消化液分泌相对不足,食物不能被及时有效地消化和排空。这会导致胃部压力升高,胃内食物反流至食管,同时刺激胃部的感受器,引发呕吐。比如在吃自助餐时,有些人可能因为过度进食而出现呕吐症状。
食物性质与刺激性
辛辣食物:辛辣食物中含有的辣椒素等成分对胃肠道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食用过多辛辣食物后,辣椒素会刺激胃黏膜上的神经末梢,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引起胃部的不适感和疼痛。这种刺激信号会通过神经传导至呕吐中枢,引发呕吐。例如,食用大量辣椒或者麻辣火锅后,有些人可能会感到胃部灼热、恶心,进而呕吐。
生冷食物:生冷食物(如冰淇淋、生鱼片等)进入胃肠道后,会降低胃肠道的温度,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血液循环和消化功能。同时,生冷食物可能携带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容易引起胃肠道感染。胃肠道受到寒冷刺激和病原体感染的双重影响,黏膜的正常功能被破坏,感受器受到刺激,从而引发呕吐。例如,有些人在食用大量冰淇淋后可能会出现腹痛、腹泻和呕吐等症状。
变质食物:变质食物中含有细菌、霉菌等微生物产生的毒素,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肠毒素、黄曲霉毒素等。这些毒素进入胃肠道后,会破坏胃肠道黏膜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引起胃肠道炎症反应。炎症刺激胃肠道黏膜上的感受器,通过神经传导引发呕吐。食用变质的肉类、奶类制品等容易导致食物中毒,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
食物过敏与不耐受
食物过敏:某些人对特定的食物过敏,如对牛奶、鸡蛋、海鲜等过敏。当过敏体质的人食用这些过敏食物后,身体的免疫系统会将这些食物视为外来的有害物质,启动免疫反应。这种免疫反应会释放如组胺等生物活性物质,组胺会引起胃肠道平滑肌收缩、血管通透性增加等变化,导致胃肠道痉挛、水肿,刺激呕吐中枢,引发呕吐。例如,对海鲜过敏的人,食用虾、蟹等海鲜后,可能很快就会出现呕吐、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
食物不耐受:与食物过敏不同,食物不耐受是由于人体缺乏消化某些食物的特定酶而导致的。例如乳糖不耐受者,体内缺乏乳糖酶,无法完全消化牛奶中的乳糖。当饮用牛奶后,乳糖在肠道内积聚,被肠道细菌分解发酵,产生气体和酸性物质,引起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时也可能导致呕吐。
四、精神因素与呕吐的关系
精神性呕吐的表现与特点
无器质性病变基础:精神性呕吐是一种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呕吐类型,多数患者没有严重的器质性疾病。例如,一些患者在进行身体检查时,各项生理指标均正常,但仍然会出现呕吐症状。这种呕吐通常是反复发生的,呕吐物为刚吃进的食物,不伴有其他明显的身体疾病症状,如发热、腹痛(除了呕吐本身可能引起的轻微腹部不适)等。
与情绪状态相关:患者的情绪状态对呕吐有明显的影响。当患者处于焦虑、抑郁、紧张、压力大等不良情绪状态时,更容易出现呕吐症状。例如,一些学生在面临考试压力时,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职场人士在面临工作上的重大压力事件,如项目截止日期临近、面临失业风险等情况下,也可能出现精神性呕吐。
不影响食欲和下次进食:与由身体疾病引起的呕吐不同,精神性呕吐通常不会影响患者的食欲和下次进食的意愿。患者在呕吐后,可能很快就能够恢复正常的饮食状态,这也是精神性呕吐的一个重要特点。
精神因素引发呕吐的机制
神经调节机制:当人处于不良情绪状态时,大脑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对身体产生影响。例如,焦虑、抑郁等情绪会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植物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正常情况下,两者处于平衡状态,调节着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时,这种平衡被打破,会影响胃肠道的蠕动、消化液的分泌等功能。例如,交感神经兴奋可能会抑制胃肠道的蠕动,使胃排空延迟,导致胃部不适,进而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呕吐。
心理暗示作用:心理暗示也在精神性呕吐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例如,一个人如果曾经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下(如看到令人恶心的东西或者闻到难闻的气味)发生过呕吐,之后当再次处于类似情境或者回忆起这种情境时,即使没有实际的物理刺激,大脑也可能会发出呕吐的指令。这种心理暗示通过大脑的神经传导,影响呕吐中枢,引发呕吐。
五、药物副作用导致呕吐的案例
化疗药物
案例情况:在癌症的化学药物治疗中,呕吐是常见的副作用之一。例如,一位肺癌患者接受顺铂化疗。顺铂是一种常用的化疗药物,它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也有较大的毒性。顺铂会直接刺激胃肠道黏膜细胞,导致黏膜细胞受损,引起炎症反应。这种炎症刺激胃肠道黏膜上的感受器,通过神经传导至呕吐中枢,引发呕吐。患者在化疗后的数小时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症状,严重时可能会持续数天,甚至影响患者的营养摄入和后续治疗的耐受性。为了减轻这种呕吐副作用,通常需要使用止吐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如5 - HT3拮抗剂(如昂丹司琼)、甲氧氯普胺等 。
抗生素类药物
案例情况:有一位患者因呼吸道感染使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阿奇霉素在进入人体后,可能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部分患者在服用阿奇霉素后会出现呕吐症状。这是因为阿奇霉素会刺激胃黏膜,干扰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导致胃部不适和呕吐。一般来说,这种呕吐症状在停药后会逐渐缓解。在临床应用中,如果患者对阿奇霉素的胃肠道反应较为敏感,医生可能会考虑更换其他抗生素进行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
案例情况:一位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长期服用布洛芬来缓解关节疼痛。布洛芬属于非甾体抗炎药,它通过抑制体内的环氧化酶(COX)来减少炎症介质的产生,从而达到抗炎、止痛的效果。然而,布洛芬也会对胃肠道黏膜产生刺激作用。长期服用后,患者的胃肠道黏膜会受到损伤,引发胃部炎症,刺激呕吐中枢,导致呕吐。患者可能会在服药后的一段时间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导致胃肠道溃疡、出血等并发症。为了减少这种副作用的发生,患者在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时,通常需要配合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如奥美拉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