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十万个为什么 > 丰都为什么叫鬼城:丰都鬼城源于古代宗教、传说和历史,成为独特文化象征

丰都为什么叫鬼城:丰都鬼城源于古代宗教、传说和历史,成为独特文化象征

时间:2024-11-02 23:20:44阅读:

丰都为什么叫鬼城:丰都鬼城源于古代宗教、传说和历史,成为独特文化象征

一、丰都鬼城的由来

丰都被称为鬼城的由来有多种说法,涵盖了道教、鬼帝传说、佛教以及阴王成仙传说等方面。

道教之说:东汉末年,张道陵创立“五斗米”教,吸收了不少巫术成为后来的“鬼教”。公元198年,他的孙子张鲁在丰都设立道教“平都治”,使这里成为道教的传教中心。后来道教又杜撰出“罗丰山”,称其为北阴大帝治理的鬼都,北阴大帝是道教第七级中心神,专管地狱。在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中,丰都居道教七十二福地的第四十五位。

鬼帝(土伯)之说:在上古时代,由于科学不发达,巴族和蜀族以氐羌部落为主,面对大自然现象无法正确解释,认为由鬼神主宰。东周时,丰都曾为巴子别都,随着巴蜀两族交往,产生了共同信仰的宗教神——土伯,这是巴蜀鬼族的第一代鬼帝,他住在幽都,如今丰都还留有“幽都”遗迹。

佛教“阎罗王”之说:“阎罗王”是梵文音译,原是古印度神话里管理阴间之王,佛教沿用后称其为管理地狱的魔王,他手下有十八判官,分管十八地狱,据《一切经音义》称,“阎罗王”即“平等王”,能平等治罪。

阴、王成仙之说:这是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早在公元270年左右,晋人葛洪在《神仙传》中有阴、王成仙的说法。汉朝时,阴长生是刘肇皇后的曾祖父,王方平官至朝中散大夫,他们不满社会现状,先后到丰都修炼,于魏青龙初年成仙而去。到唐朝,二人被讹传成“阴王”,即阴间之王。再加上历代统治阶级刻意渲染,历代文人、官吏通过小说、诗词、游记和碑文描述,如《西游记》《聊斋志异》《说岳全传》《西洋记》等,最终形成了丰都鬼城。

二、丰都成为鬼城的历史背景

地理位置与交通因素

丰都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地处巴国、蜀国等诸侯国的交界地带。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不同地域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地方。不同地区的人们带着各自的文化、信仰和传说在此汇聚,为丰都鬼城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例如,来自不同部落和地区的人们可能会把自己本土关于鬼神、灵魂归宿的传说带到这里,经过交流融合,逐渐形成了丰都独特的鬼城文化。

它位于长江三峡库区的丰都县,距离重庆市区约170公里,地势险峻,群山环绕。在古代,这种相对险峻的地势可能给人一种神秘、幽深的感觉,容易让人联想到阴曹地府的所在,为鬼城概念的产生提供了地理环境上的暗示。

历史发展与文化融合

从东汉开始,道教就在丰都有深厚的根基,如张鲁设立道教“平都治”。道教的发展为鬼城文化融入了许多道教元素,像北阴大帝等与地狱相关的概念。随着时间推移,佛教传入中国并与本土文化融合,佛教中的阎罗王等概念也被吸纳到丰都鬼城文化之中。这种不同宗教文化在丰都的融合发展,丰富了鬼城文化的内涵。例如,在丰都鬼城的建筑和传说中,既有道教的神祇,也有佛教的元素,二者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鬼城的形象。

丰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文化交融,巴族和蜀族的文化交流产生了鬼帝(土伯)信仰,之后汉族文化在明清时期成为巴蜀地区的主流文化,进一步推动了鬼城文化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不同文化的神话、传说、信仰不断融合、演变,逐渐形成了如今我们看到的丰都鬼城文化体系。

三、丰都鬼城名称的文化渊源

宗教文化的影响

道教文化的根基:道教在丰都的发展对鬼城名称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东汉末年道教在丰都的传播,使其成为道教的重要据点。道教的地狱观念,如北阴大帝治理鬼都的说法,将丰都与鬼城联系起来。北阴大帝作为道教第七级中心神专管地狱,这种宗教地位的设定使得丰都在道教的神话体系中有了特殊的地位,成为了人们心目中鬼都的象征。在道教的影响下,丰都的一些地名、建筑等都带有道教色彩,例如在道教七十二福地中丰都居第四十五位,这一排名也从侧面反映了丰都在道教文化中的特殊意义,为丰都被称为鬼城提供了宗教文化上的依据。

佛教文化的融入:佛教传入后,其关于阎罗王管理地狱的概念也融入到丰都鬼城文化中。阎罗王本是古印度神话里的阴间之王,佛教沿用并加以发展。在丰都鬼城的文化构建中,阎罗王与道教的地狱观念相互补充,丰富了鬼城的宗教文化内涵。佛教中十八判官分管十八地狱等说法也为丰都鬼城的构建提供了更多元素,使得丰都鬼城的名称在宗教文化层面更加充实。两种宗教文化在丰都的融合,共同营造出了鬼城的神秘氛围,使丰都与鬼城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民间传说与文化传承

众多传说的汇聚:丰都有许多与鬼城相关的民间传说,如阴、王成仙被讹传为“阴王”即阴间之王的传说。这些传说在民间代代相传,经过不断地丰富和演绎,逐渐成为丰都鬼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像天子娘娘、黑白无常、牛头马面、孟婆等传说,它们不仅丰富了鬼城的故事内容,也加深了人们对丰都作为鬼城的印象。这些传说中的人物和情节往往与死亡、灵魂归宿等概念相关,进一步强化了丰都鬼城的概念。例如天子娘娘的传说,通过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将人间与阴间(丰都鬼城)联系起来,让人们更加相信丰都就是灵魂的归宿之处。

文化传承的作用:这些民间传说在传承过程中,不断被文人、官吏等记录和传播。从古代的小说、诗词、游记到现代的文学作品和旅游宣传,都在不断强化丰都鬼城的名称。例如《西游记》里孙悟空大闹阎罗殿的情节,将丰都鬼城的形象传播得更为广泛。这种文化传承使得丰都鬼城的名称深入人心,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

四、丰都鬼城传说和故事

天子娘娘的传说

很久以前,四川大竹县龙水镇的卢员外之女卢瑛,才貌双全。卢员外外出收账半年未归,母女到丰都名山进香祈祷。卢瑛见阎罗天子塑像英俊,心生爱慕,阎罗天子竟对她含情脉脉地笑。之后卢瑛听到小蜜蜂说父亲三天后回来,果然应验。小蜜蜂又问她想不想做天子娘娘,卢瑛起初不以为意,后来却神情恍惚病倒。卢员外夫妇梦到阎罗天子迎娶卢瑛为天子娘娘,醒来发现女儿失踪。他们赶到丰都名山,看到天子殿后小神龛里供奉的天子娘娘像和卢瑛一模一样。从此,天子娘娘是大竹人的消息传开,大竹一带的善男信女每年香会都会来朝拜,大竹县也修建了天子娘娘庙,香火旺盛。

黑白无常的来历

黑白无常生前是孤儿,后结为兄弟并在衙门做衙役,他们仗义耿直、斩奸除恶,深受百姓爱戴。一次外出办事遇雨,白无常回家拿伞却因肚痛昏睡,黑无常在桥下苦等被洪水淹死。白无常醒来后悲痛万分,安葬黑无常后上吊自尽。他们的阴魂到阴间后,城隍爷感怀其情谊和侠义,将他们封为神,专门捉拿恶鬼阴魂。

牛头马面的传说

宋末时,青州胡家村的牛斗和马勉两位书生,牛斗贫寒但读书刻苦,马勉富贵却不学无术。两人结伴进京赶考,牛斗临考仍勤奋温习,马勉却忙着送礼。考试时牛斗奋笔疾书,马勉却睡觉。但张榜后马勉中状元,牛斗落榜。牛斗悲愤投湖自尽,他的魂灵到汴梁魁星阁告状无果,又到阴朝地府向阎王告状。阎王怒斥马勉,马勉谄媚得免,牛斗反被指控诬告。牛斗向玉皇大帝告状后,玉帝严惩相关诸神,因牛斗尸首已腐不能还阳,便让他留在冥界,马勉不久人世,二人便留在阎王身边。后经讹传,“牛斗”、“马勉”成了“牛头马面”,形象也被传为一个牛头人身,一个人身马面。

孟婆的来历

孟婆生于西汉,自幼念佛吃斋,终生未嫁,她忘记自己名字只记得姓孟。孟婆擅长煲汤且好客大方。皇帝微服私访尝过她的汤想带她入京,被拒后杀了她。她的亡魂到阎罗殿时,阎王正为灵魂转世后仍记前世之事烦恼,见孟婆无欲无求又会煲汤,便让她在奈何桥边开办孟婆茶庄,熬孟婆汤让灵魂喝了忘却前世恩怨,才能转世投胎。

五、丰都被称鬼城的历史考证

古代文献记载

在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中,提到丰都居道教七十二福地的第四十五位,这表明早在北魏时期,丰都在道教文化体系中就有特殊的地位。道教与鬼城概念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一记载为丰都被称为鬼城提供了早期的文献依据。

晋人葛洪在公元270年左右的《神仙传》中有阴、王成仙的记载,这是丰都阴、王成仙传说的源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传说不断演变,成为丰都被称为鬼城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些古代文献的记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丰都在古代就与鬼城概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考证丰都被称为鬼城的重要历史资料。

历史发展与演变过程

从东周时期丰都曾为巴子别都开始,这里就产生了鬼帝(土伯)的传说,这是丰都鬼城文化的早期起源之一。随着巴族和蜀族的文化交流融合,鬼帝信仰逐渐在当地扎根。之后道教、佛教的传入和发展,不断为丰都鬼城文化注入新的元素。例如道教的“平都治”设立、佛教阎罗王概念的融入等。

在唐代,阴、王被讹传为“阴王”,即阴间之王,这一讹传经过历代统治阶级的渲染和文人官吏的传播,通过小说、诗词、游记和碑文等形式不断扩散。明清时期,随着汉文化在巴蜀地区占据主流,丰都鬼城的概念进一步被塑造和强化。到现代,丰都鬼城已经成为一个集多种文化元素于一体,有着丰富传说和独特建筑的著名文化旅游胜地,其历史演变过程清晰地展现了它被称为鬼城的发展脉络。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0143424@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