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能导致脚痒越挠越痒的因素
脚痒越挠越痒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皮肤损伤与炎症反应
当脚部皮肤因为各种原因(如干燥、感染、过敏等)已经处于瘙痒状态时,搔抓这个动作会对皮肤造成进一步的损伤。搔抓会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使皮肤表层受损,这就如同打开了一道防线的缺口。原本皮肤可以阻挡外界的一些刺激物、微生物等,但搔抓后的破损使得这些有害物质更容易侵入皮肤内部,从而引发炎症反应加剧。例如,皮肤破损后可能会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趁虚而入,进一步感染皮肤,加重瘙痒感。而且,皮肤破损后的炎症反应会释放出如组胺、前列腺素等化学物质,这些物质本身就是致痒因子,会刺激神经末梢,让瘙痒感更加强烈,形成越挠越痒的恶性循环。
(二)神经反射机制
搔抓这个动作会刺激皮肤中的神经末梢。在正常情况下,神经末梢受到轻微刺激时会向大脑传递一种感觉信号,当搔抓力度较大或者持续搔抓时,这种刺激信号会不断地被强化并传向大脑。大脑接收到这些信号后,可能会错误地解读为皮肤需要更多的搔抓来缓解不适,从而进一步诱导搔抓行为。同时,神经末梢在受到搔抓刺激后,会释放一些神经递质,这些神经递质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瘙痒的感觉。例如,搔抓可能会促使神经末梢释放P物质,P物质是一种致炎性神经肽,它会使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出如组胺等致痒物质,进而加重瘙痒感。
(三)心理因素的影响
心理状态在脚痒越挠越痒的现象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当人们感觉到脚痒时,往往会产生焦虑、烦躁等情绪,而这些负面情绪会进一步放大瘙痒的感觉。从心理层面来说,搔抓的动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暂时分散人们对瘙痒的注意力,给人一种短暂的缓解感。但这种缓解是非常短暂的,一旦停止搔抓,瘙痒感会更强烈地回来,而且由于之前的搔抓已经对皮肤造成了损伤,所以会感觉比之前更痒。例如,在一些患有慢性瘙痒疾病(如特应性皮炎)的患者中,心理压力往往会加重瘙痒症状,而瘙痒症状的加重又会进一步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二、脚痒的生理机制
(一)皮肤的生理结构与瘙痒感受器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具有多种功能,其中包括感受外界的刺激。在皮肤中存在着专门的瘙痒感受器,这些感受器主要是一些特殊的无髓鞘神经末梢C纤维的亚型。当脚部皮肤受到各种刺激时,这些瘙痒感受器就会被激活。例如,皮肤干燥时,皮肤细胞间的水分减少,会导致皮肤的物理性质发生改变,这种改变会刺激瘙痒感受器;又如,当脚部感染真菌时,真菌的代谢产物或者菌丝本身可能会直接刺激瘙痒感受器,从而产生瘙痒的感觉。
(二)瘙痒信号的传导通路
一旦瘙痒感受器被激活,它们就会向脊髓后角传导神经冲动。这个传导过程就像是一条信息高速公路,将瘙痒的信号从皮肤传递到脊髓。然后,神经冲动会通过脊髓丘脑束传到丘脑,最后直达躯体感觉皮层。在这个传导通路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瘙痒的感觉。例如,如果脊髓中的某些神经元功能异常,可能会对瘙痒信号进行错误的放大或者抑制,从而影响大脑接收到的瘙痒感觉的强度。而且,不同类型的瘙痒(如组胺能瘙痒和非组胺能瘙痒)可能在传导通路上存在差异,它们可能会激活不同的神经纤维亚群,并且在各个层级的传导中表现出不同的特性。
(三)致痒物质的作用
多种物质都可以导致瘙痒感的产生。
(1)组胺
组胺主要存在于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中。当脚部皮肤受到损伤、过敏或者感染等刺激时,这些细胞会发生脱颗粒现象,从而释放出组胺。组胺可以刺激C纤维末梢相关受体,进而产生瘙痒和疼痛的感觉。例如,在脚部发生过敏反应时,过敏原与体内的抗体结合后会促使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发瘙痒症状。
(2)P物质
P物质是一种致炎性神经肽,由11个氨基酸组成,产生于神经节背根,由感受伤害的神经纤维A和C转运到外周。高浓度的P物质会使肥大细胞脱颗粒;低浓度P物质则刺激肥大细胞上特异性受体NK1,使肥大细胞致敏释放肿瘤坏死因子(TNF - α),TNF - α作用于神经末梢伤害性感受器引发瘙痒。
(3)5 - 羟色胺
其致瘙痒是通过中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共同作用产生的。在外周,它间接促使肥大细胞释放组胺,而在中枢它通过类阿片物质神经递质系统发挥致痒作用。
(4)前列腺素(PGE)
是一种血管舒张剂,存在于正在愈合的伤口中。PGE可引起日光照射的皮肤发生炎症和瘙痒,抗组胺药物能部分减轻由它引起的皮肤瘙痒。PGE2自身不会引起痒感,但它能降低痒感阈值和增强由组胺产生的痒感。
(5)乙酰胆碱
为一种神经递质,属自主神经系统。患者在病发特应性皮炎时,瘙痒感觉在出汗时或出汗后产生为典型症状,故特应性皮炎与乙酰胆碱有一定的相关性。实验表明:经皮注射乙酰胆碱,在正常人体表现痛觉超过痒觉,而在特应性皮炎中主要表现为痒觉。
(6)白介素(IL)
IL - 1是致炎因子,但不引起瘙痒。IL - 2引起轻微痒感,可以发生在特应性皮炎的患者,也可发生在皮内注射IL - 2的正常人。
(7)白三烯
白三烯B4是被P物质和神经鞘氨醇磷酸胆碱激发的下游致痒介质。向小鼠皮内注射白三烯B4可通过白三烯B4受体1(BLT1)受体的介导引发瘙痒。
(8)蛋白酶
一种引起非组胺依赖性瘙痒的重要物质。主要通过蛋白酶激活受体(PARs)引发瘙痒,蛋白酶激活受体是通过蛋白酶诱导的作为栓系配体的细胞外结构域的部分裂解来激活,已经在传入神经上被识别,主要是PAR2和PAR4两种受体。
(9)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受体 - 1(TRPV1)
可以被辣椒素激活,所以又叫辣椒素受体,也可以被高温(42℃)和酸性(pH 5.9)环境激活。各种瘙痒介质,如花生酸类物质、组胺、缓激肽、ATP以及各种神经因子等,都可以归结为拥有香草样物质的作用,他们可以直接激活或者通过激活各种细胞间的信号传递通路激活TRPV1。该受体的激活可以使神经末梢去极化而释放分泌性颗粒,其中含有神经肽P物质等。
三、缓解脚痒越挠越痒的方法
(一)针对不同病因的治疗
(1)皮肤干燥引起的脚痒
如果是皮肤干燥导致的脚痒,需要做好皮肤的保湿工作。可以使用含有甘油、尿素或透明质酸的保湿霜或乳液,每天多次涂抹。在干燥的季节或者环境中,还可以使用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减少皮肤水分的流失。例如,在冬季,很多人会因为皮肤干燥而出现脚痒的症状,此时使用保湿产品可以有效缓解瘙痒。
(2)真菌感染引起的脚痒(如足癣)
对于真菌感染引起的脚痒,需要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外用抗真菌药膏,如克霉唑栓、硝酸咪康唑乳膏等是常见的治疗方法。如果感染较严重,可能需要口服抗真菌药物,如特比萘芬或伊曲康唑。同时,要注意保持脚部的清洁和干燥,避免与他人共用拖鞋、脚盆等生活用品,防止交叉感染。
(3)过敏反应引起的脚痒
如果是过敏反应导致的脚痒,首先要找出过敏原并避免接触。可以口服或外用抗组胺药,如盐酸苯海拉明片、氯雷他定片等。如果是接触了某种材料的鞋子或袜子导致过敏,应停止使用该物品。还可以用冷毛巾敷在过敏部位以减轻瘙痒和肿胀。
(4)神经性皮炎引起的脚痒
对于神经性皮炎引起的脚痒,可以使用含有类固醇的药膏进行治疗,必要时口服抗组胺药物。同时,要注意避免精神紧张、焦虑等情绪,因为这些情绪可能会加重神经性皮炎的症状。
(5)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脚痒
如果是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脚痒,需要使用相应的驱虫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换鞋袜,保持脚部清洁。
(二)避免搔抓的方法
(1)物理防护
可以通过剪短指甲来减少搔抓对皮肤造成的损伤。长指甲在搔抓时更容易划破皮肤,导致皮肤破损和感染加重。另外,也可以在想要搔抓的皮肤上涂抹润肤剂,这样既可以滋润皮肤,又可以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搔抓的冲动。
(2)分散注意力
当感觉到脚痒时,尝试通过分散注意力来减少搔抓的欲望。例如,可以听音乐、看电影、读书或者做一些手工活等。将注意力从脚部的瘙痒感上转移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想要搔抓的冲动。
(3)冷疗
冷毛巾或冰块进行物理降温也是一种缓解瘙痒的方法。冷敷可以使皮肤局部的血管收缩,减少炎症反应,同时也可以麻痹神经末梢,减轻瘙痒感。但要注意冷敷的温度和时间,避免冻伤皮肤。
四、脚痒与神经系统的关系
(一)瘙痒的神经传导通路
瘙痒信号的传导与神经系统密切相关。从皮肤中的瘙痒感受器开始,当这些感受器被激活后,它们会将瘙痒信号通过感觉神经纤维(如无髓鞘C纤维和有髓鞘Aδ纤维)向脊髓传导。这些神经纤维的细胞体位于背根神经节(DRG)和三叉神经节。然后,信号会在脊髓背角进行处理,脊髓背角分为几个形态学上可区分的椎板,其中椎板I和II接受来自C纤维和Aδ纤维的直接输入,它们共同编码疼痛、瘙痒、愉悦、触摸和温度等感觉。之后,瘙痒信息会通过脊髓丘脑束传到丘脑,最后直达躯体感觉皮层,从而让大脑感知到瘙痒的感觉。在这个传导通路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瘙痒的感觉。例如,如果脊髓中的某些神经元功能异常,可能会对瘙痒信号进行错误的放大或者抑制,从而影响大脑接收到的瘙痒感觉的强度。
(二)瘙痒特异性神经肽与神经元
胃泌素释放肽(GRP)被认为是一种关键的瘙痒特异性神经肽。表达GRP受体(GRPR)的脊髓神经元是将周围瘙痒信息传递到大脑的关键部分。研究表明,GRPR神经元满足定义瘙痒特异性神经元的三个关键标准:它们传递瘙痒信息,但不传递疼痛信息(通过功能丧失方法证明),它们的激活唤起与瘙痒相关但不与疼痛相关的行为,它们被疼痛和冷却抑制。这些神经元在瘙痒的传导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体感系统中,瘙痒的特异性是通过选择性释放缓慢作用的瘙痒神经肽来编码的,而不是通过瘙痒刺激特异性受体或特定的感觉神经元子集的激活编码。瘙痒刺激主要激活瘙痒感受器,但也略微激活皮肤中的痛觉感受器;然而,痛觉感受器的中央末端无法释放疼痛神经递质,因此脊柱疼痛回路保持静止。这表明神经系统在区分瘙痒和疼痛信号方面有着复杂的机制。
(三)神经系统对瘙痒的调节
神经系统不仅负责瘙痒信号的传导,还对瘙痒有着调节的作用。例如,痛觉可以抑制瘙痒,这是因为疼痛信号和瘙痒信号在传导通路中有一定的相互作用。当身体感受到疼痛时,会通过某些神经机制抑制瘙痒信号的传递。另外,阿片类药物抑制疼痛但诱发瘙痒,这也说明了神经系统中不同信号之间的复杂关系。此外,心理因素也会通过神经系统影响瘙痒的感觉。当人们处于焦虑、紧张等情绪状态时,大脑会通过神经系统对瘙痒感觉进行调节,往往会加重瘙痒的感觉。例如,在患有特应性皮炎等瘙痒性疾病的患者中,心理压力会使瘙痒症状更加严重,这是因为心理压力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进而影响瘙痒的调节机制。
五、常见导致脚痒越挠越痒的疾病
(一)足癣
(1)病因与症状
足癣是由于皮肤癣菌感染脚部皮肤所引起的疾病。这些癣菌在脚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容易滋生繁殖。足癣的主要症状包括脚部皮肤瘙痒、水疱、脱屑等,而且瘙痒感往往比较强烈,容易出现越挠越痒的情况。例如,在脚趾间、脚底等部位常常会出现皮肤发白、起水疱,水疱破裂后会有液体渗出,同时伴有明显的瘙痒感。
(2)发病机制
癣菌在脚部皮肤表面生长繁殖时,会分解皮肤的角质层,其代谢产物会刺激皮肤中的瘙痒感受器,从而引发瘙痒。同时,癣菌的菌丝也可能直接刺激神经末梢,导致瘙痒感的产生。搔抓会破坏皮肤的完整性,使得癣菌更容易向周围皮肤扩散,进一步加重感染和瘙痒症状。
(二)湿疹
(1)病因与症状
湿疹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变态反应、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以及敏感体质有关。脚部湿疹表现为瘙痒、红肿以及水疱等症状。患者往往会感到脚部皮肤瘙痒难忍,搔抓后会使症状加重。例如,在接触了某些过敏原(如某些化学物质、食物等)后,脚部皮肤可能会出现湿疹样的改变,瘙痒感会随着搔抓而加剧。
(2)发病机制
在湿疹的发病过程中,免疫系统会对某些刺激物产生异常反应。这种免疫反应会导致皮肤细胞释放出多种炎症介质,如组胺、前列腺素等,这些炎症介质会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瘙痒感。搔抓会进一步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使更多的刺激物进入皮肤内部,加重炎症反应,从而导致瘙痒感更加强烈。
(三)接触性皮炎
(1)病因与症状
接触性皮炎是由于脚部皮肤接触了某些外源性物质后,在接触部位发生的炎症反应。这些物质可能是鞋子、袜子的材质,也可能是某些化学物质(如清洁剂、染料等)。症状主要表现为接触部位的皮肤瘙痒、红斑、肿胀等。例如,如果对某种材质的袜子过敏,穿上后脚部接触袜子的部位就会出现瘙痒、发红等症状,搔抓后症状会加重。
(2)发病机制
当皮肤接触到致敏物质后,免疫系统会识别这些物质为外来的有害物质,并启动免疫反应。在这个过程中,皮肤中的肥大细胞会被激活,释放出组胺等炎症介质,从而引起瘙痒。搔抓会使皮肤破损,增加致敏物质的吸收,同时也会引发更多的炎症介质释放,导致瘙痒感加剧。
(四)神经性皮炎
(1)病因与症状
神经性皮炎的发病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如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压力等。脚部神经性皮炎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搔抓后皮肤会逐渐增厚,形成苔藓样变。患者会感到瘙痒不断,而且越挠越痒,尤其是在精神压力较大时,症状会更加明显。
(2)发病机制
精神因素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导致神经末梢释放一些神经递质的异常。例如,在精神紧张时,神经末梢可能会释放更多的P物质等神经肽,这些物质会使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出组胺等致痒物质。搔抓会进一步刺激皮肤,使神经末梢更加兴奋,释放更多的致痒物质,形成恶性循环。
(五)糖尿病足
(1)病因与症状
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会导致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在脚部表现为皮肤干燥、瘙痒、感觉减退等症状。糖尿病足患者的脚痒也容易越挠越痒,而且由于神经病变,患者可能对瘙痒的感觉更加敏感,同时对搔抓造成的损伤感知减弱,容易导致皮肤破损后不易愈合,进一步加重病情。
(2)发病机制
高血糖会损害神经纤维,影响神经的正常传导功能,包括瘙痒信号的传导。同时,血管病变会导致脚部皮肤的血液供应减少,皮肤营养物质供应不足,使得皮肤的屏障功能下降,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产生瘙痒。搔抓后的皮肤破损在血糖较高的环境下容易滋生细菌,引发感染,加重瘙痒和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