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屎的成分
粪便主要是食物未被吸收而产生的残渣部分,经消化道通过大肠,从肛门以固体、半流体或流体形式排出体外。其成分包含约四分之一的水分,其余大多为蛋白质、无机物、脂肪、未消化的食物纤维、脱了水的消化液残余、从肠道脱落的细胞和死掉的细菌,还有维生素K、维生素B等。例如,不溶于水纤维含量多的食物(像麦糠及全谷类),由于在大肠无法完全消化,会增加大便的份量;而水溶性的纤维(像乳胶或胶素)可被大肠完全消化,对大便份量没有影响。在固体成分方面,有饲料消化残渣(如果是动物粪便)、细菌、消化道粘膜脱落物、分泌物以及细菌分解代谢物等,一般正常粪便的水分占65 - 70%,固体成分占30 - 35%。
二、导致屎发臭的成分
大便发臭与多种成分有关。首先,当摄入含有大量硫化物的食物(如肉类、鸡蛋、大蒜、十字花科蔬菜等)时,这些食物在肠道内分解会产生硫化氢等气体,从而导致大便异常臭味。其次,高蛋白、高营养食物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吲哚,如果人体不能完全消化、吸收这类营养成分,吲哚就会使大便的气味特别臭。另外,细菌分解食物残渣的过程中会生成粪臭素(3 - 甲基吲哚),这种物质在高浓度的时候拥有极其浓郁臭味,它在大肠中“发酵”聚集,是导致屎臭的重要成分之一。像洋葱中硫、氮含量高,吃下去后会在肠道里合成产生硫化氢、氨气,这两样东西也是臭味的主要成分。
三、人体消化与屎臭的关系
人体的消化过程与屎臭有着密切联系。我们吃下去的食物会经过食道、胃的粉碎来到肠道,在进入大肠以前,这些物质并没有什么臭味。但当食物残渣进入大肠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如果人体消化功能不佳,例如暴饮暴食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在食物消化时就会分解出大量粪臭素等有臭味的物质。另外,便秘也会让大便变臭,因为大便停留时间太长,在肠道内还会发酵产生难闻的气体。肠道菌群失调同样会影响大便的气味,正常的肠道菌群有助于食物的正常消化和代谢,如果菌群失调,可能导致食物分解异常,产生过多有臭味的物质。而且,不同的饮食结构对消化过程和屎臭也有影响,比如长期摄入大量高蛋白、高脂肪食物,消化负担加重,不能完全消化吸收的部分在肠道内产生臭味物质;而增加蔬菜、杂粮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含量,可以稀释臭气体的浓度,减轻大便的臭味。
四、屎臭的化学原理
粪便的气味由细菌分解产物所致。其中味道较大的主要成分为吲哚、粪臭素、碳化氢、胺、乙酸、丁酸等,最“臭”的是吲哚、粪臭素和硫化氢。食物是由碳、氢、氧、氮、硫所组成,在经过分解之后,氮和硫会产生一股臭味,这也是大便发臭的一个原因。粪臭素起源于细菌代谢,厌氧细菌会将芳香氨基酸发酵成多种化合物,使其保持稳定的芳香环。当这些化合物在宿主体内累积到亚毫摩尔浓度时,就会产生生理或病理效应。从化学角度看,像洋葱中的硫、氮元素在肠道内发生化学反应合成硫化氢、氨气等有臭味的气体;高蛋白食物中的某些成分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吲哚等物质,这些物质本身就具有臭味或者在肠道内细菌的作用下进一步转化为有臭味的物质,从而使大便发臭。
五、不同动物的屎臭味差异及原因
不同动物的屎臭味存在差异。对于健康的植食性动物来说,它们的粪便往往不臭,有时还散发着泥土、草或花的味道,例如兔子、松鼠等。这是因为它们的食物主要是植物,植物性食物在肠道内的消化过程相对简单,产生的臭味物质较少。而杂食性和肉食性动物的粪便通常比较臭。杂食性动物的食物来源多样,包括植物和动物,消化过程相对复杂,会产生更多种类的代谢产物,其中不乏有臭味的物质。肉食性动物的食物以肉类为主,肉类富含蛋白质,在肠道内消化分解时会产生较多的吲哚、硫化氢等臭味物质。另外,动物消化道的结构差异也会影响粪便的臭味。禽类的消化道和哺乳动物不一样,它们普遍有两个胃,这种结构差异会使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和代谢产物有所不同,从而导致粪便臭味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