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的病因
盆腔炎是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最常见)、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盆腔脓肿及生殖器结核,是一种发生在女性生殖道的感染性疾病。多因性传播细菌从阴道扩散到子宫、输卵管或卵巢所致。盆腔炎性疾病指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种多微生物感染,包括宫颈、子宫、输卵管和卵巢;可能有脓肿。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以同时累及几个部位。盆腔炎性疾病多由阴道细菌导致,通常致病菌是在性交时由患性传播感染的性伴侣传染,最常见的性传播细菌包括淋球菌,可引发淋病。
引发盆腔炎的常见因素
不良生活习惯
饮食寒凉:喜爱吃辛辣、生冷的食物,喝酒、吃海鲜频繁,这些食物会对盆腔的小血管造成一定刺激。如果处于经期,仍然经常进食上述食物,很可能导致经血不畅,长期淤堵在子宫内,诱发炎症病灶,促使局部充血,从而引发盆腔炎。
不注意个人卫生:平时不注重个人卫生护理,特别是经期更换卫生巾不及时容易滋生细菌,导致病原体入侵。
性生活频繁:性生活的过程中会将病原体带入阴道和宫腔,所以频繁的性生活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盆腔炎。
免疫力下降
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女性的自然防御机能遭到破坏,容易引发盆腔炎。
逆行感染
细菌可能通过阴道逆行向上感染,引发盆腔炎。
炎症蔓延
其他部位的炎症,如阴道炎、宫颈炎等,如果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蔓延至盆腔,导致盆腔炎。
手术原因
某些妇科手术,如人工流产、刮宫术等,如果操作不当或术后护理不佳,可能引发盆腔感染。
哪些情况容易导致盆腔炎
年龄:盆腔炎高发年龄为15-25岁。年轻女性容易发生盆腔炎可能与频繁性生活、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宫颈黏液机械防御功能较差有关。
月经期不良生活习惯:在月经期,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饮食寒凉、进行剧烈运动等,都可能增加盆腔炎的发病风险。
卫生习惯不佳:不注意个人卫生,如不及时更换内裤、不经常清洗外阴等,容易导致细菌滋生,进而引发盆腔感染。
性生活不洁:性生活过程中,如果双方未做好清洁工作,或者存在多个性伴侣的情况,都会增加盆腔感染的风险。
长时间久坐:长时间久坐不动会影响盆腔的血液循环,降低局部抵抗力,为细菌入侵创造有利条件。
免疫防御下降:女性的自然防御功能和机体免疫功能对于预防炎症的发生至关重要。当这些防御功能受到破坏或者免疫功能下降时,更容易患盆腔炎。
盆腔炎的致病机制
盆腔炎性疾病指女性上生殖道结构的急性感染,可累及子宫、输卵管、卵巢,常伴有临近盆腔器官受累。通常认为盆腔炎是由性传播病原体上行至上生殖道所致,这使得该病有别于经宫颈的医疗操作、妊娠及其他能扩展到盆腔器官的原发腹腔疾病引起的盆腔感染。许多类型的细菌会导致盆腔炎性疾病,但最常见的是淋病感染和衣原体感染。通常经由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被这些细菌感染。若子宫颈形成的正常屏障被破坏,则细菌也可能进入生殖道,但这种情况不常见。
如何预防盆腔炎
安全的夫妻生活:因为导致盆腔炎最常见的淋球菌、衣原体感染都属于性传播疾病。所以,少同房伴侣、使用安全套是不二法则。
性传播疾病筛查:性活跃、性生活频繁,以及年龄较大但感染风险较高的女性(如多个性伴侣或有新的性伴侣)以及性伴侣有性传播疾病者,每年进行沙眼衣原体的筛查。对于高危女性(如多个性伴侣,或既往淋病感染史,或居住在淋病高发社区),也推荐检查淋病奈瑟菌。
注意性生活卫生:性生活前后用清水清洗外阴部;如患性传播疾病,治愈前,禁止性生活,远离性病原体感染。
及时诊断治疗下生殖道感染:及时、正确诊断治疗下生殖道感染和及时治疗外阴阴道炎,防止病原菌上行性感染。
做好经期、孕期及产期的卫生宣传:保持个人卫生,使用合适的卫生用品,在孕期和产期,特别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避免盆浴和性行为,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及做好术前准备:在进行涉及手术或侵入性医疗操作时,必须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术后做好护理,预防感染。
注意个人卫生:在月经期、人流术后以及上环、取环等妇科手术后,阴道可能出现流血现象,要注意个人卫生。
盆腔炎的治疗方法
急性盆腔炎
一般护理:急性盆腔炎患者应取半卧位进行卧床休息,防止炎症扩散。
支持治疗:包括卧床休息,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等流食或半流食,少量输血,物理降温等。
药物治疗:使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以静脉滴注收效最快,如第二代头孢菌素,克林霉素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联合用药,急性盆腔炎经过抗生素治疗可清除病原体,改善症状和体征,减少后遗症。
对症治疗: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伴有高热病人往往会因为呼吸热而导致高渗性脱水,根据具体的失液情况,进行补充生理盐水和葡萄糖。
手术治疗:在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慢性盆腔炎
物理治疗:短波、超短波等物理治疗方法常用于慢性盆腔炎的治疗。超短波可使局部小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加强组织新陈代谢,加速组织的再生,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达到消炎止痛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