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 > 无锡为什么叫无锡:无锡名称由来复杂,与锡矿、古越语等有关

无锡为什么叫无锡:无锡名称由来复杂,与锡矿、古越语等有关

时间:2024-09-27 22:40:04阅读:

无锡为什么叫无锡:无锡名称由来复杂,与锡矿、古越语等有关

无锡名称的由来

关于无锡名称的由来,存在多种说法。

一种流行的说法是与锡山的锡矿有关。据唐朝陆羽《惠山寺记》记载,周、秦间锡山产锡,在当时锡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可掺入铜中冶炼青铜器,人们为争夺锡矿资源,纷争不断。到汉朝时锡矿采尽,于是得名“无锡”。新莽时传说锡复出,改县名为“有锡”,东汉初又恢复为无锡。并且后汉有樵客于山下得铭云:“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清;有锡沴,天下弊;无锡乂,天下济”。不过清光绪年间的《无锡金匮县志》认为“王莽时大改郡县之名往往与旧名相反”,所谓“锡出而更名,孝顺时锡竭而复旧,殆不足据”。

另一种说法认为“无锡”是古越语地名。“无”是发语词,无实义,“锡”的原义因古越语佚亡已久,无从考证。当今一些地名学者、语言学者、历史地理学者在总结前人学术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江浙地区大量地名的调查研究得出这一结论。他们发现“无锡”和江浙地区其他许多地名,如夫椒、余杭、句容、姑苏等一样,都是属于齐头式地名,冠首字虽然写法不同,但古音相合或相近,都是古越语的发语词,无实义。这些地名随着古代吴越地区的氏族迁徙、流散和与华夏族的融合,原义渐至湮没,但一部分却因用汉字记录同样的发音而保存下来,后人望文生义,以为无锡就是没有锡的意思。

还有一种说法是无锡地名来源于战国黄歇(春申君),“立无锡塘,治无锡湖”,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建县,以湖名作县名称,名无锡县。但经现代科学测定,锡山泥层中不可能含有锡矿,经考古调查,也从未发现过锡山开采锡矿的遗迹,所以无锡名称的由来是因为锡矿这一说法难以成立。

无锡地名的历史演变

无锡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其所属的行政区划不断发生变化。

春秋时,无锡位于吴国境内,春秋后期吴国为越国所灭,战国前期,无锡位于越国境内,战国后期越国为楚国所灭。秦代设置郡县,无锡属会稽郡。西汉时增设州(刺史),无锡属扬州会稽郡。东汉时,无锡仍属扬州会稽郡。三国时期,无锡属吴国扬州毗陵典农校尉。西晋时,南北短暂统一,无锡属扬州毗陵郡。东晋时,司马氏退守长江流域,无锡属扬州。南朝宋时期,无锡属南徐州。南朝齐时,无锡属南徐州。隋代统一以后,重设郡县制度,无锡属毗陵郡。唐代在郡县以上增加道行政区,无锡属江南东道常州。十国时期,无锡属吴与南唐。北宋时,改唐代道为路,无锡属两浙路常州。南宋时,两浙路分为东西两部,无锡属两浙西路常州。元代时始设行省,无锡属江浙行省常州路。明代调整前代行省边界,无锡属南直隶常州府。清代将南直隶(江南省)分为安徽与江苏,无锡属江苏常州府。

在名称方面,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始置无锡县,新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改无锡县为有锡县,东汉建武年间复称无锡县。三国时,孙吴废无锡县,分无锡以西为屯田,置毗陵典农校尉。晋太康元年(280年),复置无锡县。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无锡县为州。明洪武元年(1368年),又降州为县。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无锡县为无锡、金匮两县。民国元年(1912年),两县合并为一,复称无锡县。

古代无锡的称呼及原因

在古代,无锡有“勾吴”这一称呼。从历史记载来看,商朝末年,周太王长子伯仲雍因王位被其最小的弟弟季历抢走,携其弟仲雍从陕西一路逃至荆蛮,自称“句(gōu,勾)吴”,并被尊称为“吴太伯”,这可以看作是无锡地区早期的一种称呼的起源。当时这一地区开始有了自己的政权组织形式,虽然还处于较为原始的状态,但“勾吴”成为了这一地域的一种标识。随着历史的发展,无锡的称呼逐渐演变为“无锡”,但“勾吴”作为早期的称呼,反映了无锡地区在古代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阶段,是无锡地区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锡得名的传说和故事

一、锡山锡矿与无锡得名传说

有传说认为无锡的得名与锡山的锡矿有关。周、秦间锡山产锡,当时锡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人们为了开采锡矿,纷争不断。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到汉朝时锡矿被采尽,于是这个地方就被命名为“无锡”。新莽时期又传说锡矿复出,便改县名为“有锡”,但东汉初又恢复为“无锡”。这个传说背后反映了当时锡矿资源对于当地的重要性以及人们对资源的争夺情况。如果锡矿存在,就可能引发战争和争夺(有锡兵,天下争),而锡矿采尽后则天下安宁(无锡宁,天下清),这也体现了当时人们渴望和平稳定的心理。

二、无锡名称的古越语来源传说

从另一个角度看,有说法认为“无锡”是古越语地名。虽然“无”作为发语词无实义,“锡”的原义也因古越语的佚亡而无法考证,但这种说法是学者们经过对江浙地区大量地名的调查研究得出的。在传说层面上,可以想象在古代吴越地区,各个氏族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氏族的迁徙、流散以及与华夏族的融合,这些古越语地名的原义逐渐消失,只留下了用汉字记录的发音。“无锡”就像夫椒、余杭、句容、姑苏等江浙地区的地名一样,成为了历史文化融合的一种见证,虽然原义已不可考,但却承载着古代吴越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专家对无锡名称的解读

专家对无锡名称的解读主要集中在两种主流观点上。

一种观点是从历史文献和传统说法出发,认为无锡名称与锡山的锡矿资源情况有关。例如陆羽的《惠山寺记》中的记载被很多学者重视,其中提到周、秦间锡山产锡,至汉朝锡尽,所以得名“无锡”。这种观点有一定的历史文献依据,并且从当时的社会经济和资源重要性角度看,锡矿的有无对当地的影响是巨大的。在青铜时代,锡是冶炼青铜器的重要原料,有锡就可能吸引各方势力争夺,导致纷争不断;而锡矿采尽后,相对就会安宁,这符合当时的社会发展逻辑。不过也有专家提出质疑,像清光绪年间的《无锡金匮县志》就认为“王莽时大改郡县之名往往与旧名相反”,所谓“锡出而更名,孝顺时锡竭而复旧,殆不足据”,对这种基于锡矿资源变化而得名的观点提出了挑战。

另一种观点是现代专家从语言学和地名学角度提出的,认为“无锡”是古越语地名。地名学者、语言学者、历史地理学者在总结前人学术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江浙地区大量地名的调查研究后得出这一结论。他们发现“无锡”和江浙地区其他很多地名类似,如夫椒、余杭、句容、姑苏等,都属于齐头式地名,冠首字虽然写法不同,但古音相合或相近,都是古越语的发语词,无实义。这些地名在古代吴越地区氏族的发展变迁过程中,原义逐渐湮没,只是因为用汉字记录了相同的发音才得以保存下来。这种解读从更宏观的地域文化和语言演变的角度来解释无锡的名称,为理解无锡名称的由来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0143424@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