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月经肚子痛的原因
来月经肚子痛,也就是痛经,其原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身体虚弱与保暖不当:女性身体较虚弱,月经期间若不注意保暖,容易受到外界寒气侵袭,导致寒气侵体,从而引起痛经。
内分泌紊乱:月经期间女性内分泌会发生变化,这种紊乱可能造成小腹疼痛。
生活与精神压力:月经期间生活压力较大或精神紧张,也会引发肚子疼的症状。
妇科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妇科疾病可能导致痛经。比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内膜异位的位置在来月经时会出血,引发腹腔炎症,导致腹痛。
月经期间生理变化与腹痛的关系
女性在月经期间,身体会经历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这些变化与腹痛密切相关。
首先,大脑中有接受雌激素信号的受体,当激素发生细微变化时,大脑会迅速做出反应,这是经前期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月经周期由垂体释放的黄体生成激素和促卵泡素、卵巢产生的雌激素和孕酮调控。雌激素和孕酮刺激子宫和乳房,为可能的受精做准备。月经周期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激素水平的变化都会对身体产生影响。
另外,经期腹痛是指女性月经期或/及前后出现的子宫痉挛性疼痛或由于疾病的病变累及生殖器官或盆腔神经等产生的腹痛。经期腹痛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是指没有器质性病变的经期腹痛,其原因尚不明确,但实际上是有原因的,只是现代医疗水平还不能明确。
如何缓解月经期间的肚子痛
以下是一些缓解月经期间肚子痛的方法:
保暖:可以通过洗热水澡、使用浸过热水的毛巾、使用发热贴片或电热垫、喝热水或热汤、多穿衣服等方式保暖,缓解疼痛。其中,使用加热垫时,热量应在 40 至 45 摄氏度之间,并且应至少使用四个小时,效果较好。
运动:适当的运动,如散步、游泳、瑜伽等低影响的有氧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痉挛。但对于疼痛严重的时期,可能无法适应剧烈运动。建议从月经前几天开始每天锻炼 30 分钟,并持续到月经的前几天。
减轻压力:心理压力会加剧月经来潮,因为压力会导致身体释放皮质醇,增加子宫肌肉收缩。可以通过正念冥想、哈他瑜伽、保证充足睡眠等方式减轻压力,且应在排卵前的月经周期前半段减轻压力。
饮食调整:避免吃咸的、高脂肪或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乳制品、炸鸡、炸薯条等,以防腹胀和炎症加重经期痉挛。多吃绿叶蔬菜、坚果、富含脂肪的鱼等富含关键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有助于缓解经痛。
避免咖啡因:咖啡因会使血管变窄,限制血液流向子宫,可能增加经痛。应用水、花草茶或无咖啡因饮料代替含咖啡因的饮料。
使用草药:生姜是一种天然抗炎剂,可能有助于降低前列腺素的水平,减轻疼痛。可以在月经开始前三天每天服用四粒姜胶囊,也可以将其粉末服用,切碎并制成茶,或作为姜糖食用。锌是一种矿物质,也可以减少炎症,建议在月经开始前每天服用四到五天。还可以使用黑升麻来缓解经痛。
多喝水:脱水可能导致子宫内的肌肉更易抽筋,每天喝 8 到 10 杯水有助于冲洗消化系统,减轻与水潴留相关的疼痛,喝温水或热水有助于缓解痉挛。
服用非处方药: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和萘普生,以及对乙酰氨基酚,可安全地结合使用,进一步缓解疼痛。布洛芬还可以通过减少月经血流量来使经期更舒适,其通过减少前列腺素来实现这一点。
激素避孕:使用激素节育,如口服避孕药或补丁、环、荷尔蒙等,可以帮助减轻痉挛,减少血流量,从而减少不适。但必须在开始抽筋之前定期使用避孕措施。
性高潮:性高潮时更多的血液会流向子宫,可能有助于缓解痉挛,同时身体会释放多巴胺和催产素,这两种激素是天然的止痛药。
按摩:按摩腹部区域可以放松肌肉,减少痉挛。从月经前五天到月经开始那天,每天接受腹部深层组织按摩 5 分钟,可明显减轻经痛和痛经。
针灸:针灸在缓解经痛方面可能比非甾体抗炎药更有效,通过刺激穴位释放内啡肽,天然止痛化学物质。指压法使用坚定的压力代替针头来刺激穴位,也可能有助于缓解经痛。
休息:月经期间孕酮水平会显著下降,孕酮是一种帮助放松的激素。保持良好的休息很重要,应尝试每晚在同一时间上床睡觉、避免摄入咖啡因以及减少卧室中的光线和噪音。以胎儿的姿势睡觉可以减轻腹部肌肉的压力并缓解痉挛。
中医对月经肚子痛的解释
中医认为,痛经是指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周期性的出现小腹疼痛。
中医妇科学认为,胞宫周期性地出血,月月如期,经常不变,称为“月经”。正常女子到了 14 岁左右,月经开始来潮。健康女子一般到 49 岁左右月经闭止。月经从初潮到绝经,中间除妊娠期、哺乳期外,月经都是有规律地按时来潮。正常月经周期一般为 28 天左右,但在 21 - 35 天也属正常范围。经期指每次行经持续时间,正常者为 3 - 7 天,多数为 4 - 5 天。经量指经期排出的血量,一般行经总量约为 50 - 80ml;经期每日经量,第一天最少,第二天最多,第三天较多,第四天减少。经色指月经的颜色,正常者多为暗红色;由于受经量的影响,所以月经开始时的颜色较淡,继而逐渐加深,最后又转呈淡红。经质指经血的质地,正常经血应是不稀不稠,不凝结,无血块,也无特殊气味。经期一般无不适感觉,仅有部分妇女经前和经期有轻微的腰酸,小腹发胀,情绪变化等,也属正常现象。
痛经的原因有很多,大致分为实痛和虚痛两大类,实痛主要分为寒凝血瘀型、气滞血瘀型、湿热瘀阻型,虚痛主要为气血虚弱型、肾气亏虚型。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寒凝气滞血瘀型。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痛经总归是由于气血运行不通畅造成的。气血遇寒则凝,寒凝子宫,月经期气血下注子宫,子宫内气血更加瘀滞,“痛则不通”;气血得温则行则通,“通则不痛”。气血运行不畅,产生瘀血、疼痛是结果,而根本原因则是由于寒凝。乳头、小腹为肝经经脉循行部位,女性由于情绪容易波动抑郁,造成肝气不舒,久而久之形成肝郁气滞,气机运行不畅,从而导致乳房、小腹胀痛。同时肝经也会受寒,导致小腹冷痛、宫寒等症。所以大的治疗原则是既要温经散寒、疏肝解郁以治本,又要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以治标。
中医专家说,与其用药止痛,不如按摩以下几个穴位,对原发性痛经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的效果。比如按揉三阴交穴,具有交通心肾,引火下行的作用,对所有妇科疾病疼痛均有缓解作用。其位置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 3 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不同年龄段月经肚子痛的特点
不同年龄段的女性,月经肚子痛的特点有所不同。
初潮不久的女孩子,痛经的人较少,这个阶段痛经的女孩子,大概率和家族遗传的子宫前位或后位有关。正常子宫位置中的经血,可以靠自身重力自行排出。而子宫前位或后位中的经血,容易淤积并且很难靠自身重力自行排出,如果长时间淤积,轻则影响子宫健康,重则可能影响正常孕育,必须想办法排出。身体想出来的办法就是分泌大量前列腺素,促使子宫剧烈收缩,把淤积的经血排出,副作用就是痛经。如果分泌的大量前列腺素进入肠胃,同时会呕吐、拉肚子。
大概从高中到结婚生育之前这个阶段痛经的人是最多的,并且原发性痛经占绝大多数。
在结婚生育之后,痛经的人数大幅减少,很多原来痛经的人会明显缓解甚至是痛经消失。继发性痛经主要发生在这个年龄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