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植入术的原理和特点
粒子植入术,也称为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是肿瘤近距离放射治疗的一种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将放射性粒子,如碘 125 粒子,植入肿瘤内部,持续低剂量地释放γ射线,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的 DNA,造成 DNA 的双链断裂,还能间接使体内水分子电离产生自由基,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不敏感的静止期细胞一旦进入分裂期,在γ射线的持续作用下也会迅速凋亡。经过足够的半衰期和足够的剂量,使肿瘤细胞无法繁殖,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而正常组织不受损伤或仅受轻微损伤。
粒子植入术具有多种特点,包括:
稳:对周围组织器官及内环境影响很小。
准:跟靶,不受呼吸运动影响。
狠:肿瘤剂量可以达到外放疗剂量的 2 倍以上,疗效显著。
快:常规外放疗需要近 5 - 6 周才能完成的治疗,粒子植入治疗通常仅需 1 - 2 小时即可完成。
省:对于直径小于 5cm 的肿瘤,粒子治疗通常费用在 3 万元以下,而外放疗,尤其是高端的精准放疗通常费用要 5、6 万元甚至 10 几万元以上,可以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为患者和医保节约大量费用。
大医院医疗技术选择的影响因素
大医院在选择医疗技术时,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医疗技术水平:这是患者选择医疗机构的关键因素之一,大医院通常更倾向于选择技术成熟、效果显著且风险可控的治疗方法。
患者需求和病情特点:不同患者的病情复杂程度和个体差异较大,大医院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医疗资源配置:包括设备、人员等方面的资源。如果开展粒子植入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来购置专用设备,以及培训专业人员,这可能会影响大医院的决策。
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大医院需要对新技术进行充分的评估,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充分验证。
医保政策和费用:医保覆盖范围和报销比例也会影响医院对技术的选择,以保障患者的经济负担在可承受范围内。
粒子植入术的风险和局限性
粒子植入术虽然在肿瘤治疗中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风险和局限性。
适用范围有限:粒子植入治疗仅适用于局部肿瘤的治疗,对于已经发生转移或扩散的肿瘤,其治疗效果有限。
穿刺相关风险:粒子植入治疗需要用穿刺的方法把粒子植入到预定的位置,因此是一种微创治疗,存在穿刺相关的并发症风险,如出血、感染等。
对某些器官不适用:一些被大血管、重要脏器(如心脏)完全遮蔽的肿瘤是无法完成此类治疗的。空腔脏器(如食管、胃肠道的恶性肿瘤)多数也不适合做粒子植入治疗。
放射性污染:粒子植入治疗具有一定的放射性,可能产生放射性污染,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大医院常见肿瘤治疗方法对比粒子植入术
常见的肿瘤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与粒子植入术相比:
手术治疗:可以直接切除肿瘤组织,但对于一些位置特殊、肿瘤较大或患者身体状况不允许的情况,手术可能无法进行。
化疗:通过药物全身性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但副作用较大,可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外放疗:机器发射射线,通过皮肤聚焦于肿瘤所在地进行杀伤,但射线会穿过正常的皮肤及组织,对周围正常组织细胞有一定破坏作用,且定位精确性相对较低。
粒子植入术的优势在于:
局部治疗剂量高:放射源距肿瘤近,能对肿瘤组织直接照射。
减少对健康组织的损伤:只作用于局部区域,较大程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适用范围较广:对于不愿行根治性手术以及一些无法手术的实体肿瘤患者,碘 125 粒子植入是不错的选择。对于已发生转移的肿瘤患者,也可达到有效控制转移灶生长,保持器官功能、减轻疼痛的目的。
国内外粒子植入术的应用现状
近年来,粒子植入术在国内外的应用逐渐增多。在国外,前列腺癌治疗上,粒子植入是标准治疗手段,在抗击肿瘤的同时,保全器官功能。在国内,粒子植入术在各种恶性肿瘤治疗中也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应用前景广泛,是一种有效的近距离放射治疗手段。随着超声、CT、MR、内窥镜及三维(3D)打印技术的发展,其临床应用进一步拓展。但同时,也需要加强质量控制、开展大数据研究及多学科合作,以规范临床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