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十万个为什么 > 为什么面瘫前七天不让针灸:面瘫七天内针灸需谨慎,恢复期针灸重要

为什么面瘫前七天不让针灸:面瘫七天内针灸需谨慎,恢复期针灸重要

时间:2024-10-30 10:00:18阅读:

为什么面瘫前七天不让针灸:面瘫七天内针灸需谨慎,恢复期针灸重要

面瘫前七天不让针灸:西医传统观点与现代认识的转变

一、西医传统观点下的解释

在西医传统观点中,面瘫前七天不让针灸主要是因为面瘫发病7到14天为急性期,尤其是前7天内症状大多会达到一个高峰期,这被视为疾病的自然发展过程。例如,在这个阶段,面神经可能处于炎症水肿状态,针灸这种外界刺激可能会干扰身体自身的恢复机制,甚至可能加重局部的炎症反应。从神经生理角度看,面瘫可能是由于病毒感染等因素导致的炎性水肿压迫面神经,在炎症未得到有效控制之前进行针灸,可能会进一步影响面神经的正常功能恢复。而且在急性期,面神经比较脆弱,针灸操作不当可能会造成额外的损伤,尽管这种损伤可能不是必然发生的,但从风险防范的角度出发,早期不进行针灸是一种谨慎的做法。传统上认为在这个阶段应该先采用药物治疗,如使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减轻炎性水肿,这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待急性期过后再考虑针灸等其他治疗方法。例如临床上常用的泼尼松等药物,可以在发病初期通过减轻炎症反应来缓解病情,避免过早针灸可能带来的风险 。

二、现代认识的转变

随着近年来对面瘫发生机制有更深入的了解之后,面瘫前七天不让扎针灸的嘱咐现在已经不那么严格了。现代研究发现,早期针灸干预可能并不会像之前认为的那样必然加重病情。有观点认为,针灸治疗讲求越早介入疗效越好,从中医角度或针灸角度来说,面瘫后越早扎针越好。部分临床实践表明,在面瘫早期进行针灸治疗,在急性期内病情并不会过多加重,而且到恢复期时可以恢复得更快,甚至有些患者得了面瘫后扎针及时,能够在两周之内基本痊愈。同时,各种药物和针刺治疗之间的作用并不冲突,例如患者在吃中药或西药后都可以进行针刺治疗。然而,尽管现代认识有所转变,但对于早期七天之内的面瘫针灸也需要有一些特定的注意事项,例如需要操作者有更精准的操作等 。

面瘫早期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一、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在面瘫早期,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是非常关键的。因为面瘫可能与病毒感染导致的炎性水肿压迫面神经有关,所以使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能够减轻炎性水肿。例如,泼尼松是常用的药物,初剂量为1毫克/每天每公斤体重,可以顿服或者分2次口服,连续5天,以后的一周内逐渐减量;或者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 15毫克/天,持续7 - 10天。使用糖皮质激素需要注意时间,一般建议在发病3天内尽早使用,这样可以在炎症早期发挥作用,减轻面神经的压迫,促进面瘫的恢复。而且为了减少对胃黏膜的损伤,一般建议在早饭后服用糖皮质激素,这样既能增加药效又能保护胃黏膜 。

抗病毒治疗

如果明确面瘫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那么尽早配合抗病毒治疗也是必要的。虽然抗病毒药物常有恶心的副作用,但只要不影响身体机能和生活质量,坚持7天左右即可停药。抗病毒治疗可以针对病因进行干预,与糖皮质激素等其他治疗手段协同作用,共同改善面瘫患者的病情。

二、物理治疗

热敷

面瘫早期,热敷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物理治疗方法。坚持用热水敷脸有利于面部活血,能够促进面部血液循环,缓解面神经的缺血状态,有助于减轻面神经的损伤。热敷可以每天进行多次,每次15 - 20分钟左右,温度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宜。

按摩

经常轻揉面部的神经部位有利于康复。按摩可以改善面部肌肉的血液循环,增强肌肉的营养供应,防止肌肉萎缩。按摩时手法要轻柔,从面部的近端向远端进行按摩,例如从太阳穴附近向面颊部、下颌部按摩,可以每天进行2 - 3次,每次按摩时间5 - 10分钟。

三、针灸治疗争议与研究

不同观点的存在

在面瘫早期治疗中,针灸治疗一直存在争议。从中医传统观点来看,针灸治疗面瘫的理论基础是通过针刺穴位来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一些中医认为面瘫后越早扎针越好,认为针灸能够疏通经络,改善面部气血运行,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然而,西医观点对此存在不同看法。国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分析,如Teixeira等分析了1929 - 2008年之间符合随机或半随机对照条件的45篇发表于英文杂志上的文章,结果显示针灸治疗方法与对照治疗和未治疗组相比,无显著疗效;He等检索了1966 - 2009年以来,包括Medline、EMBASE和中国生物医学检索系统等在内的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的几乎所有文献,未能得到针灸有效治疗贝尔面瘫的证据。但这些研究结果并不能完全否定针灸在面瘫治疗中的作用,因为针灸治疗的效果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针刺手法、选穴等 。

现代研究的探索方向

现代对于针灸治疗面瘫的研究更多地从分期选穴、治疗时机、针刺手法、针灸联合其他疗法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例如,研究发现不同的穴位组合对于面瘫的治疗效果可能不同,一些常用的穴位如阳白、地仓、颊车、翳风等在面瘫治疗中被广泛应用。在针刺手法上,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调整针刺的深度、角度和刺激强度。同时,针灸联合其他疗法,如针灸联合药物治疗、针灸联合物理治疗等也成为研究的热点方向。研究发现针灸与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等联合使用可能会提高面瘫的治疗效果,而且针灸与热敷、按摩等物理治疗相结合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

面瘫七天内针灸的风险探讨

一、可能加重炎症反应

面神经的生理状态

在面瘫发生后的七天内,面神经往往处于炎性水肿状态。这是因为面瘫可能是由病毒感染等因素引起的,导致面神经周围组织出现炎症反应,产生水肿。此时,如果进行针灸治疗,针刺的刺激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局部的炎症反应。从细胞层面看,针灸刺激可能会促使局部的免疫细胞释放更多的炎症介质,如白细胞介素 - 1、肿瘤坏死因子 - α等,这些炎症介质会进一步加剧炎症反应,导致面神经周围的水肿更加严重,从而影响面神经的正常功能恢复。例如,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当对处于炎症急性期的神经组织进行针刺刺激后,局部的炎症指标会明显升高,神经功能的恢复也会受到阻碍。

对病情发展的影响

面瘫前七天内,病情本身处于一个发展阶段,大多数患者的症状会逐渐加重。如果在这个时候进行针灸,即使病情的加重可能是疾病自然发展的结果,但由于针灸的介入,可能会被误认为是针灸导致的病情恶化。这种误解可能会影响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而且,如果针灸刺激加重了炎症反应,可能会使面神经受到更大的损伤,导致面瘫症状更加严重,如眼睑闭合不全更加明显、口角歪斜程度加大等,延长患者的康复时间。

二、操作不当的潜在危害

针刺深度和角度问题

不同的操作者插入针头的深度和角度之间存在细微差异,这在面瘫七天内进行针灸时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风险。如果针刺深度过深,可能会直接损伤面神经本身,尤其是在面神经已经处于炎症水肿状态下,这种损伤可能会更加严重。例如,在面部穴位针刺时,一些靠近面神经干的穴位,如翳风穴,如果针刺角度不当或者深度过深,可能会刺破面神经鞘膜,导致面神经的直接损伤,从而加重面瘫症状。

刺激强度的把握

针刺的刺激强度也很难精确统一。在面瘫急性期,面神经比较脆弱,过度的刺激强度可能会对神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而如果刺激强度不足,又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例如,在针刺地仓、颊车等穴位时,如果刺激强度过大,可能会引起面部肌肉的过度收缩,进一步影响面神经的恢复;如果刺激强度过小,则无法起到调节经络气血的作用,不能促进面瘫的康复。

面瘫七天内治疗的注意事项

一、药物治疗方面

糖皮质激素的规范使用

如前面所述,糖皮质激素在面瘫早期治疗中非常重要。在七天内,如果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一定要按照规范的剂量和疗程使用。以泼尼松为例,初剂量为1毫克/每天每公斤体重,顿服或者分2次口服,连续5天,之后的一周内逐渐减量。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比如可能会影响血糖、血压,还可能对胃肠道黏膜造成损伤。为了减轻对胃肠道的刺激,最好在早饭后服用。如果患者本身存在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需要更加谨慎,密切监测血糖、血压的变化,必要时调整其他治疗药物的剂量 。

抗病毒药物的合理应用

当明确是病毒感染引起的面瘫时,抗病毒药物的使用要合理。虽然抗病毒药物常有恶心等副作用,但只要不影响身体机能和生活质量,坚持使用7天左右。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恶心症状较为严重,可以考虑调整用药时间或者配合一些减轻恶心的药物。同时,要注意抗病毒药物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时,要观察是否会增加某些副作用的发生概率。

二、物理治疗相关

热敷的正确操作

热敷是面瘫七天内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在进行热敷时,要注意温度的控制,避免烫伤皮肤。一般来说,温度控制在40 - 50℃为宜。可以使用热毛巾或者热水袋进行热敷,每次热敷时间15 - 20分钟,每天可以进行3 - 4次。热敷的部位要覆盖面瘫侧的面部肌肉,包括眼睑、面颊、口角等部位,以促进整个面部的血液循环。

按摩的注意要点

按摩面部神经部位时,手法要轻柔。从面部的近端向远端进行按摩,如从太阳穴附近开始,向面颊部、下颌部方向按摩。按摩的力度要适中,避免过度用力拉扯面部肌肉。每天可以进行2 - 3次,每次按摩时间5 - 10分钟。在按摩过程中,如果发现面部有疼痛或者不适的部位,要适当减轻力度或者避开该部位。

三、其他注意事项

眼部护理

面瘫患者在七天内可能会出现眼睑闭合不全的情况,这就需要特别注意眼部护理。可以局部应用红霉素眼膏,预防角膜溃疡和局部感染的出现。因为眼睑闭合不全时,眼球容易暴露在空气中,泪液蒸发过快,角膜容易干燥、受损,使用红霉素眼膏可以起到保护角膜、滋润眼球的作用。同时,患者要尽量避免长时间用眼,减少看电视、看手机等行为,让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

生活习惯调整

在生活习惯方面,患者应注意不要用冷水洗脸,避免直接吹风,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物,防止感冒。洗澡、洗头后机体毛孔张开,应注意避风寒,防止再次感受外邪。因为面瘫的发生可能与风邪入侵有关,在发病后的七天内,身体处于较为脆弱的状态,更要注意避免风寒的侵袭。另外,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可使正气充盛,外邪无以入侵,但在发病七天内,锻炼要适度,避免过度劳累。

面瘫恢复阶段与针灸时机的关系

一、不同恢复阶段的特点

急性期(发病1 - 7天)

这个阶段是面瘫发病的初始时期,主要表现为口眼歪斜、患侧眼睑闭合不全、迎风流泪、鼻唇沟消失或变浅,不能做皱眉、蹙额的表情,口角歪向健侧等症状。从病理生理角度看,此时面神经处于炎症水肿期,病情可能会逐渐加重。在这个阶段,对于针灸时机的选择存在争议。传统西医观点认为这个时期针灸可能存在风险,如可能加重炎症反应等,但现代研究也有观点认为早期针灸可能不会加重病情,甚至有利于后期恢复。不过总体来说,这个阶段如果进行针灸需要更加谨慎,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如病情的严重程度、患者的身体状况等。

平台期(发病8 - 15天)

平台期是在急性期之后,此时病情相对稳定,不再像急性期那样快速发展。在这个阶段,面部的一些症状可能没有明显的加重或减轻。从神经修复的角度看,这个时期是身体自身修复机制开始发挥作用的阶段,也是针灸介入的一个比较合适的时机。此时进行针灸,可以起到调节经络气血、促进神经修复的作用。研究表明,这个阶段针灸治疗可能会提高面瘫的恢复速度和效果。

恢复期(发病16天 - 3个月)

恢复期是面瘫患者症状逐渐改善的阶段。在这个时期,面神经开始逐渐修复,面部肌肉的功能也在慢慢恢复。针灸在这个阶段仍然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通过针刺穴位,可以进一步促进面部神经的修复和功能恢复。而且在这个阶段,针灸的选穴、手法等可以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如果患者口角歪斜改善较慢,可以针对性地加强地仓、颊车等穴位的针刺刺激。不过,这个阶段针灸的疗程也不宜过长,一般3 - 6个月为宜,过长的治疗时间可能导致皮肤损伤和神经功能紊乱。

后遗症期(3个月以上)

如果面瘫超过3个月仍然遗留口眼歪斜等症状,就进入了后遗症期。在这个阶段,针灸治疗的难度相对较大,但仍然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手段。不过,对于针灸的效果不能期望过高,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如手术治疗等。例如,对于一些面部肌肉严重萎缩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神经修复手术或者带血管神经肌瓣的移植手术等,同时配合针灸治疗来改善面部功能。

二、针灸时机对恢复的影响

早期针灸的潜在优势与风险

在急性期或早期(发病7天内)进行针灸,虽然存在争议,但如果操作得当并且患者适合,可能会有一些潜在的优势。例如,部分患者可能会恢复得更快,在两周之内基本痊愈。早期针灸可能通过调节经络气血,改善面神经周围的微环境,促进炎症的吸收和神经功能的恢复。然而,如前面所提到的,这个时期进行针灸也存在风险,如可能加重炎症反应、操作不当造成神经损伤等。

中期(平台期 - 恢复期)针灸的重要性

在平台期到恢复期进行针灸是比较公认的有效时机。这个时期针灸可以充分利用身体自身的修复机制,协同促进面神经的修复。针灸可以调节面部经络的气血运行,改善面部肌肉的营养供应,增强肌肉的收缩功能。通过准确的选穴和适当的针刺手法,可以针对不同的面瘫症状进行治疗。例如,在平台期开始针灸,随着病情进入恢复期,可以逐渐调整针灸的穴位和刺激强度,以适应面部神经和肌肉功能的恢复情况。

后期(后遗症期)针灸的辅助作用

在后遗症期,针灸主要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虽然这个阶段单纯依靠针灸难以完全恢复面部功能,但可以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针灸可以改善面部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萎缩的程度,减轻面部的不适感。例如,在进行手术修复后,针灸可以促进手术区域的血液循环,加速神经和肌肉的修复,提高整体的治疗效果。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0143424@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