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立秋,民间流传着不少谚语,有些谚语能够通过立秋当天的天气,来预测当年庄稼是否丰收,“雷打秋,冬半收”这句谚语就是这样的例子。
“雷打秋,冬半收”从字面意思来分析,如果立秋当天打雷,那么到收获的季节,只能收一半,也就是说减产一半,这里的“秋”,有人说指立秋,有人说指秋天,不过,指立秋的说法较多。
不同的区域,看待立秋打雷这件事,说法不一。比如,豫东区域如果立秋出现打雷现象,当年可能发生水灾,被认为是不好的象征。而在江苏一带,有“秋礴碌,损万斛”的说法,意思是说打雷会损失粮食。在陕西一带,有“雷鼓立秋,五谷天哗”的说法,大概意思也是指如果立秋当天打雷,庄稼得不到丰收。在湖北一带,有“立秋雷电,天收一半”的说法,和“雷打秋,冬半收”一个意思。
通过上述不同地区,关于立秋打雷的说法可以看出,大概所指的意思基本相同,立秋打雷是不好的现象,很有可能影响当年庄稼的产量。实际情况真的如此吗?
从气象上来说,打雷一般会伴随着下雨,当然也有只打雷不下雨的情况,不过,根据经验来判断,大部分的情况下,打雷都会下雨。
民间还有这样的说法,立秋当天如果下雨,那么整个秋季雨水就较多,而从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来说,立秋以后进入生长中后期,比如常见的玉米、花生、大豆、水稻等作物,此时田间的农作物对于水分比较敏感。
但出现连续的阴雨天气,一方面田间容易形成积水,不利于农作物中后期的生长,并且还增加了倒伏的几率,一旦出现倒伏,减产避免不了。另外一方面,立秋过后,还有一个完整的伏天,也就是说还会热一段时间,如果出现连续的阴雨天气,形成高温高湿的环境,农作物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病虫害的发生比较厉害,造成的危害也比较大,最终也会导致减产。
通过上面的内容,大家可以大概理解“雷打秋,冬半收”所要表达的含义,但是,从实际情况来分析,立秋打雷真的会导致农作物减产吗?
根据往年的经验分析,答案是否定的,并没有出现立秋打雷,当年农作物就减产的情况。
其一,对于长时间无有效降雨的地区,立秋过后出现适当的降雨,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俗语说“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适当的降雨不仅不会减产,还会促进农作物的生长,最终形成增产。
其二,俗语都有一定的区域性,立秋当天,有些地方可能出现打雷,也有很多地方不会出现打雷的情况,并且在同一个地区,不同的乡镇都会有打雷和不打雷之分。
整体来看,立秋是否打雷,对于农作物的产量影响有限,最终产量是增产还是减产,从种到收一系列的管理,是主要的原因。比如底肥、追肥、除草、杀虫、防病、控旺、浇水、收获等等。只是根据立秋当天是否打雷,就判断最终的产量,显得过于不严谨。
不过,“雷打秋,冬半收”这句俗语既然能流传到现在,在某些程度上,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如果当地立秋过后降水较多,提前做好排水工作。
根据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得知,今日立秋,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四川盆地西部和北部、福建东部、浙江南部、台湾岛等地,局部地区可能会出现打雷的天气。
关于“雷打秋,冬半收”的相关解释,就和大家说这么多,问问大家,你往年遇到过立秋打雷的情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