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十万个为什么 > 猪为什么要骟(为什么要把猪阉割,阉割后有什么好处,猪下崽不好吗?)

猪为什么要骟(为什么要把猪阉割,阉割后有什么好处,猪下崽不好吗?)

时间:2024-04-09 15:36:23阅读:

猪为什么要骟(为什么要把猪阉割,阉割后有什么好处,猪下崽不好吗?)

农村的小伙伴们或许都很清楚,以前流行小家小户养殖模式,养三两头猪,可以到过节时自己吃,也可以拿去卖换点钱买别的东西。然而,猪仔在买来不久都需要进行生殖系统的检查,如果是公猪,多半是要将猪仔阉割的。剜下的--也有可能被拿去做菜,不过做不好的话会很难吃,有一股难言的腥臊之气。

趋利避害是生物的本能,小猪在被阉割的时候会十分剧烈地挣扎。不过我国对动物的阉割术历史久远,用一些简单的工具直接将猪仔去势,然后甚至不用缝合,只需要涂上一些止血抗菌的药物,然后将小猪扔回猪圈,也较少发生感染事件。这样,这头猪长大后就没有繁殖能力,即便在母猪发情的时候,它们也不会有特殊的兴趣。

将猪等动物绝育看起来是很残忍的事情,毕竟它们也是鲜活的生命,剥夺它们生育的权利真的好吗?这种疑问对于很多宠物主来说也存在,其实现代的很多动物经过人类的驯化、培育,有一些已经丧失了自主分娩的能力,而且在发情期如果得不到满足,将可能引发生殖道的感染,也会对家庭卫生带来一定的考验。为了宠物的健康也需要将其绝育。

可是将牲畜阉割又是为什么呢?阉割后的牲畜就没有了生育能力,对于养殖户来说,如果将牲畜养大后,要么将其宰杀吃肉,要么将其拉去售卖,然后猪圈就空了出来,想要养的话就需要重新买猪仔,这无疑需要花一定的钱,如果不把猪阉割,让它们自由繁衍,成年猪可以拉去卖,猪仔可以放着继续养,这样岂不是更方便,还能省下一些钱?

以往农村确实有这样干的,常常可以见到一头母猪带着若干个猪仔在村子里游荡,这样的猪已经养了一定年月,平时觅食的时候自己跑出去,到了晚上该回家的时候它又会带着猪仔回家,这样的饲养模式相当省事,它自己就可以在外边寻找食物吃的饱饱的,对于农村从事农业活动的人来说,这样饲养有很多好处,可为什么没人这么干呢?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如今的猪品种不适合自己家里繁育。猪的驯化经历了近万年的历史,这么长的时间内人类不断地探索,培育出了一些长肉快的猪,合理饲养情况下最快3个月就可以出栏,食物-肉的转化效率很高。这无疑可以提高牲畜的饲养效率,为人类提供更多的肉食。可是在人类驯化育种的过程中,培育出了很多猪品种,为了固定猪的性状也用了近亲繁殖的手段,自己家给猪配种,可能导致产下性状不良的杂交猪,导致生长减缓、夭折增多。

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食用。猪这种动物驯化历史很长,可是在古代一些时期明明有的人家里自己养的有猪,可是却不喜欢吃,原因在于猪的肉有一股难以明说的腥臊之气,宋朝时苏轼发明了东坡肉,并参与推广食用猪肉,渐渐地猪走入了寻常百姓的家,水浒这个小说中就有鲁达为了找茬故意刁难镇关西,让镇关西亲自操刀剁几种肉馅。

猪尤其是公猪若是不阉割的话,因为繁殖的需求在繁殖期内公猪会食欲下降,到处寻找母猪寻求交配繁衍,这导致公猪长肉较为缓慢,而雄激素分泌多导致公猪脂肪过度消耗,肌肉量大,猪肉变得比较糙,同时由于活动量大,公猪的肌肉组织中产生更多的酸性物质,导致猪肉有一股腥臊之气,会导致猪肉的使用口感下降。

最后还有一个次要因素。公猪长得稍微快一些,而且体型也比较大,其实猪也是一种比较聪明的动物,它们可以识别周围的风险。而公猪性情较为刚猛,如果觉得自己有危险它们也按耐不住反抗,甚至咬人,我国就曾经发生过猪贩被重500斤的公猪咬破大腿动脉的死亡事件。将公猪阉割,雄激素较少的情况下,公猪性情也会变得不是那么凶猛,有助于保护饲养者的安全。

人类驯化、饲养牲畜,就是为了人类服务,所以饲养动物的生存、繁衍都被掌握在人类的手中。过去我国养的猪很多是本土培育来的品种,虽然肉质较好吃,可是也有生长慢的缺陷,有的还需要采取放养、半放养的饲养模式。自己繁育的话还可能影响猪的品种,导致猪性状更差。好在有专门的育崽机构,专门生产性状优良的猪拿去卖。

而猪仔的价格肯定是低于出栏的成年猪,收回成本也不成问题。现在为了拯救本土猪品种,这些年也有人呼吁重新养本土土猪,还有人用野猪为家猪配种,培育人们需要的肉好吃、长得也比较快、适应性强的新猪品种。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0143424@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