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十万个为什么 > 古为什么成语(成语“尽善尽美”出自《论语》,它和武王伐纣的典故有关系)

古为什么成语(成语“尽善尽美”出自《论语》,它和武王伐纣的典故有关系)

时间:2024-01-09 08:38:37阅读:

古为什么成语(成语“尽善尽美”出自《论语》,它和武王伐纣的典故有关系)

其实,无论是《韶》还是《武》,都是古代的一种乐舞形式,那么,既然它们都是同一类事物,但是为什么孔子对它们的态度却不一样呢,这就要从两种乐舞所存在的年代以及两种乐舞的目的说起了。

《韶》这种乐舞,相传是出自舜的时代,乐曲雍容大气,目的则是为了赞美舜帝的上一任尧帝的圣德,那么,对于舜帝来说,尧帝最大的圣德是什么呢,当然是禅让制度了,古代政权的交接通过禅让的方式进行和平过渡,恰好是对孔子“和”的思想的最好呈现,大概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吧,所以孔子称《韶》为“尽善尽美”

说完被孔子推崇备至的《韶》,我们再仔细探究一下《武》的细节。《武》这首乐舞又称为《大武》,其实是为了表现武王伐纣而创作的一种大型古典乐舞,相传,周武王讨伐纣王之后,又害怕民众百姓不能长久服从自己,所以创作了这样一首宣告个人勇武的乐舞来“秀肌肉”

《武》这首 乐舞的队伍,分为八个行列,每个行列八人,也就是本篇章开篇提到的只有天子才能使用的“八佾”,六十四个人,主演头戴冠冕,手拿盾牌玉斧头,表演起来,非常雄壮威武。但是这样的乐舞,美则美矣,但是过分宣扬周武王的武力。

同时,武王伐纣,虽然顺应天意、替天行道,但是在孔子看来,仍然有“以臣伐君”的意味,这样一来,与孔子一直宣扬的“礼”的思想不合,所以孔子才会有 “尽美矣,未尽善也”的论述。

最后总结而言,一样是乐舞,《韶》与孔子“和”的思想契合,所以“尽善尽美”《武》与孔子“礼”的思想不合,所以“未尽善也”

成语“尽善尽美”出自《论语》,它和武王伐纣的典故有关系,您学到了吗?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0143424@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