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是肠道的一面镜子,能照出肠道病变。一旦粪便形状或颜色发生改变,应及早去医院做肠道相关检查,及早发现潜藏的病变。
正常情况下粪便呈现黄色,这也让人们纳闷,为什么大便是黄色的呢?
红细胞衰老后会产生代谢废物胆红素,医学上称为间接胆红素,并不溶于水,可跟血液中蛋白相结合。间接胆红素易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肝脏,在肝脏中完成代谢和加工,然后转变为结合胆红素。
此类胆红素可溶于水,经过肝脏分泌进入胆管,在胆囊内储存。从吃饭的那一刻起,胆囊逐渐排空胆汁,胆汁中含有众多胆红素。胆红素进入小肠后转化成粪胆原,然后跟粪便混合,使得粪便呈现黄色。
1、呈现灰白色。
大便呈现灰白色或是黄疸。也有可能是胆道堵塞造成的,因为蛔虫、肿瘤或结石等堵塞胆道,使得胆红素不能跟随粪便排出。
2、呈现红色。
血便提示下消化道出血,直结肠、回肠以及空肠路程比较短,发生化学反应,以上任何一个部位出血都会使得大便呈现红色。若上消化道出血量比较大,血液还没有来得及积聚,那么拉出来的粪便呈鲜红色。若血液跟粪便混合在一起,说明患有消化道疾病。血液附着在粪便表面,又或是拉完大便后才滴血,说明是痔疮。
3、呈现黑色。
排除饮食因素,若大便呈现黑色,十有八九是上消化道出血,常见于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或是胃癌。
1、排便速度快。
肠道润滑的情况下,排便顺畅,3分钟以内就能完成排便。但排便时费劲且大便干结,极有可能是出现便秘。
2、粪便呈现长条状。
身体健康时粪便性状正常,要么呈现长条状,要么呈现香蕉状。胃肠道功能受损会影响排便,造成排便不畅、粪便不成形、大便干燥或黏腻等。
3、排便规律。
排便规律是身体健康的表现,排便时间固定,每天排便一两次或两天排便一次。由于所吃的食物经过一系列消化和吸收后,能把代谢废物排出,所以代表着身体健康。
温馨提示。
培养定时排大便的好习惯,有助于形成条件反射,一般排便时间建议早晨醒来后,不管是否有便意都可去厕所蹲一蹲。平时应注意饮食,多喝水,多吃含膳食纤维的新鲜蔬果和杂粮,能促进胃肠道蠕动,帮助排便。
另外,减少久坐或久站时间,保持适度运动,勤对小腹部按摩。值得注意的是,若是便血或黑便持续时间长,同时伴有身体消瘦、贫血和乏力、排便习惯发生改变等,还需及早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