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小名叫“小糖果”,宝爸觉得听上去就甜甜的,很招人喜欢。女儿也很“应景”,从小就对各种糖果来者不拒,为了让她少吃糖,我真是绞尽脑汁。
糖果可以说是孩子最喜欢的零食了,男孩女孩都爱吃,了解了有关糖果的一些知识后,我才晓得,这其实是人类幼崽的一种“本能”
糖这种物质,刚在欧洲出现的时候,就得到了人们的强烈喜爱,和盐一样,成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调味品。
成年人对此都“很上头”,更别提自制力差的宝宝了,也曾一度被认为是“堕落”的象征,瘾头大,根本“戒不掉”
研究人员专门做过实验:它们让动物习惯性地摄入甜食,发现甜食会刺激动物大脑中产生一种类似--的物质,让它们感到快乐。
在用糖投喂了一段时间后,研究人员给动物们“断糖”,大脑中的化学物质失去平衡,小动物感到焦躁不安,很是痛苦。
其实人类也是一样,吃糖的时候,大脑神经开始分泌多巴胺,让孩子们感到快乐。一旦品尝过甜食的味道,有过这种味觉刺激,孩子们会很快记住这种感觉,并不断寻求快乐。
当孩子发出软软糯糯的声音,用渴望的眼神望向父母,祈求多吃一块糖时,我想大部分的父母都无法拒绝。
别以为孩子只是“堕落”了,在娃的生长发育中,糖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岁的孩子,脑重已经接近成人,大脑的能量需求非常多,三大营养物质中,即脂肪、蛋白质、糖,只有糖分能够通过幼儿的血脑屏障,进入大脑提供能量。
人体中能量的55%到60%来自于糖,脂肪占12%到15%,蛋白质占25%。
孩子活泼好动,能量消耗大而迅速,糖分能够及时补充能量。生病要去医院打葡萄糖,也是同样的道理。
基于以上两点原因不难看出,小孩爱吃糖是一种“本能反应”,难怪会控制不住。
话虽如此,吃糖过多给孩子造成的隐患也不小:孩子变成重口味,不爱吃饭。吃糖过多,容易引发龋齿。偏爱甜食,还会让孩子变成小胖子。
英国BBC曾记录了一组实验,结果发现吃糖的人比吃肉的人更爱胖。
1岁以内的小婴儿:4到6个月的宝宝能够吃辅食了,要吃“原味食物”,不能添加盐和糖。
1岁以后的宝宝:孩子的饮食多样化起来,能吃“大人饭”了。在给孩子各种口味的食物时,也应遵循从单一到多样,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要给娃吃“重口味”的饭菜。
1~3岁的孩子:在米饭、馒头、蔬菜、水果中,均含有一定量的糖分,按时吃饭的娃,这些糖分已经能够基本满足他们成长所需,不需要额外补充糖分。对于孩子来说,不要过早、过多地给他吃糖。
3岁以上的孩子:孩子此时的零食种类更加丰富了,父母完全“禁糖”是不可能的,过分管控会激起孩子更大的好奇心和“叛逆心”,适当给娃吃就好。
延迟满足是一种心理效应,是说为了获得更有价值的长远目标,而能暂时放弃即时满足的选择性倾向。
当孩子吃糖“上瘾”,父母可以学会三步走,来控制这件事情的走向。
第一步,对于孩子提出的要求表示接纳,推脱和发脾气,最终的结果都是得不偿失。只有先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才有机会对孩子进行引导教育。
“我知道你很想吃糖,但是你刚才吃了太多的零食了,我们下午再吃,而且只能吃一颗”,让孩子暂时放下这件事情。
第二步,和孩子普及有关糖果的知识,如简单列举吃糖过多的危害,吃其他健康食品的好处,如坚果、水果等,“能让宝宝长大个哦”,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和选择。
第三步,延迟满足不是言而无信,答应孩子的事情要兑现,不过可以让他自己做选择,吃还是不吃,吃糖果还是其他。
让孩子学会延迟满足,并不仅仅是针对吃糖这件事,而是培养孩子的自控力,不必为了获得“眼下的快乐”而不管不顾。
当然,它也有前提条件,要满足孩子的基本生活需求,不能说孩子吃口饭都要延迟满足。能够听懂父母的指令,并能做出回应,大概适用于四五岁以上的孩子。对于小宝宝,还是建议您将糖果藏起来比较合适。
互动话题:你家孩子爱吃糖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