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十万个为什么 > 为什么随父姓(孩子为什么要随父姓?父姓制度的起源,是孩子归属权的平衡)

为什么随父姓(孩子为什么要随父姓?父姓制度的起源,是孩子归属权的平衡)

时间:2024-03-06 10:09:02阅读:

为什么随父姓(孩子为什么要随父姓?父姓制度的起源,是孩子归属权的平衡)

戴维,人称“婚姻破坏者”,因为他的工作,是DNA亲子鉴定师,在职11年间,他经手了将近2万个委托,其中“非亲生”的概率在26%~28%,也就是说,有3~4K位男性朋友因为他的检测结果,逃离了“喜当爹”的命运。

在DNA鉴定技术出来之前,关于孩子是谁的这个问题上,男女是不平等的,而且是女性欺负男性的,因为孩子一定是母亲亲生的,但男人并不知道孩子是不是自己的。

在母系社会的群婚制度下,男人不在乎孩子是谁的,因为他们根本不理解孩子居然和男人有关系,男人们只需要关心孩子是不是属于一个族群的,那个时候,孩子随母姓仅仅是为了方便归类。

男人无法确定孩子是不是自己的,但他们希望别人知道孩子是自己的,那怎么办?给孩子打上一个专属标志就是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随父姓是男女对孩子归属不平等的补偿。

大家好,今天是育儿内容的第26期,我是善于剖析孩子问题,还能给问题父母答疑解惑的淅淅爸。今天想跟大家聊聊“孩子跟谁姓”的问题。

前段时间,一对新婚夫妇因为孩子跟谁姓而对簿公堂,在孩子还没满月的时候就离婚了,还上了热搜。

现在,人们的观念越来越开明了,男女平等的观念更不是什么新鲜事,技术上也解决孩子宗属的问题,可为什么“孩子随母姓”这样的事情,仍然能一次次家庭争执呢?

用腚儿都能想到,这是男人们在维护男权主义,因为孩子随母姓会让男方及其家庭难堪,这很好理解,就像上门女婿总会被带上有色眼光看待一样。然而事情真的不是那么简单。

在经济学里面有个词,叫“社会准则”,社会准则有两个形成的条件:。

大多数人都在跟着这个社会准则在做。

大多数人觉得这么做是对的。

只要满足了以上两个条件,一个社会准则就形成了。

请注意,社会准则的形成不需要任何的逻辑和理由,即使一件事现在看起来丝毫没有逻辑,它也可能成为一个社会准则。

一个社会准则或者说社会习惯一旦形成了,违背它就需要付出成本。有时候成本甚至会很高。这些成本不一定是钱,有可能是来自于他人的压力,不满甚至伤害等等。

举个例子,礼金就是一个社会准则,婚姻是情侣双方情感的结果,但一旦到谈婚论嫁就不可避免的要涉及礼金的问题。如果按逻辑讲,婚姻是小年轻两个人之间的,扯个证就是9块钱的事情。

当社会上大多数人结婚的时候都会给礼金,并且大多数人觉得这是对的话,那不给对方理解的行为就会给自己和对方造成压力,很不划算。

同理,当我们出习葬礼的时候通常要穿暗色的衣服,如果你穿得五彩缤纷,即便你泪流满面悲呦不已,也会被认定是不尊重人,不合礼数。

如果你在此基础上春光满面,那么分分钟亲属会送你个葬礼。

在这些事情上你没有伤害谁,只是不符合社会准则而已。

而“随父姓”就是一个社会准则。至少在2020的当下,它依旧保留上面提到的两个形成要素:大多数人是这样做的,并且大多数人觉得这样做是对的。

回到最初的问题上来,孩子可以随母姓吗?可以,即便是法律也明确规定,子女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

而问题在于,当孩子随母姓的话,就违反了上述的社会准则,违反这个准则就要付出成本。当你做出孩子随母姓的决定的时候,请考虑以下两个成本。

孩子是经过母亲十月怀胎而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母亲对孩子的爱,那是刻画在基因和内分泌中的先天情感。但相比之下,父亲对孩子的情感多是后天培养而来的。

感情这件事情被许多因素左右,跟谁姓也是很重要的一环,作为一个母亲不会因为孩子跟不跟自己姓而更爱孩子,但是除了母亲之外,其他后天的情感包括父亲、外公外婆、爷爷奶奶都会因为孩子姓什么产生不同程度的爱。

有一个女性朋友就经常跟我吐槽这一点,父亲是上门女婿,大弟弟随母姓,而她和小弟弟则随父姓。

在她的成长历程中饱受坎坷,父母是公平的,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则不然,打小时候开始,爷爷就独宠随他姓大弟弟,小到一颗糖果、大到身后遗产都只给这个弟弟,她和小弟弟在外公外婆那却并没有因为同姓而被充,反而被处处嫌弃。

上面说的社会准则导致孩子不随父姓会遇到许多特殊情况,这并不单单包括成人世界里面的议论,还会包括孩子之间,同学间会追问他为什么,是不是父亲在家里没地位,又或者是父母离婚了。

这些方方面面的事情,或许会引发心理学上的“鸟笼效应”这里有个著名的故事。

1907年的时候,心理学家詹姆斯和好友物理学家卡尔森进行了一场打赌,詹姆斯说自己有一个方法可以让根本不喜欢小鸟的卡尔森养一只小鸟,卡尔森欣然接受。

几天后卡尔森过生日,詹姆斯给他送了一只精致漂亮的鸟笼,卡尔森自然知道詹姆斯打什么算盘,但也不以为意,他说。

“即使你给我鸟笼,我还是不会养鸟,我只当它是一件漂亮的工艺品。 你和我打赌,你会输的。”

但是没过多久,卡尔森就认输了,他买了一只鸟放进鸟笼里,过起了遛鸟的生活。因为自从有了那个鸟笼,只要家里来客人,看到鸟笼都会问他:“你养的鸟去哪里了?是飞走了吗?”

卡尔森只要一次次向客人解释鸟笼是朋友送的。

然而每次卡尔森解释完后,客人都会投来不信任的目光,无奈之下,卡尔森只好买了一只鸟。

所以,你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当孩子被同学一次次质疑自己姓氏问题的时候,他是不是会因此在心理上设下了一个父母关系不好的“鸟笼”?

又或者孩子的父亲在面对外界的质疑时,对孩子的身世产生疑惑而后悔当初的选择?

当然可以改变。但是社会准则的改变往往用一定的牺牲和成本换的,而且有一定的滞后性。换句话说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现在在争取冠姓权的女性,或者坚持不给彩礼的男性,往往都是要担负成本的一批人,真正获益的不是他们自己,而是后代的女人或者男人们。

回到最初的问题,孩子不一定要随父姓,但是不随父姓很可能会担负社会准则带来的额外成本。

那么淅爸是否支持孩子随母姓呢?

在不影响家庭和谐的情况下,个人是非常支持孩子随母姓的,个人认为这是有助于推动男女平等的事情,虽然人心中的成见就像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但愚公移山的事情告诉我们,几代人的努力,没有搬不动的山。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0143424@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