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十万个为什么 > 为什么叫师傅(“师傅”与“师父”有何区别?别傻傻分不清,被人笑话了)

为什么叫师傅(“师傅”与“师父”有何区别?别傻傻分不清,被人笑话了)

时间:2024-02-01 15:32:49阅读:

为什么叫师傅(“师傅”与“师父”有何区别?别傻傻分不清,被人笑话了)

不同词汇之间,有时候差之一字,谬之千里。有时候相同的字放在不同地方,意思竟然千差万别。

例如前段时间火遍全网的绕口令,“人要是行,干一行行一行,一行行行行行。”一个16字的短句,竟然有一半都是同一个字。但很明显,“行”字在不同位置,代表的涵义截然不同。因此虽然多次使用,丝毫没有让人感觉到重复,拖沓。

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师傅”与“师父”这两个词,因为发音相同,很多人都分不清两者的区别。用的时候更是不加讲究,草率地胡抓乱用了。

但其实在中国字典词义的解释中,这两个词有着明显的区别。“师父”和“师傅”不能乱用,也不能乱叫,不要小看这一字之差,这里面的学问其实很深。

“师傅”一词的起源与发展。

“师傅”这个词起源很早,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榖梁传》,“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

其中“羁”指的是女童,“贯”指的是男童,古代男女8岁以上称为童。这句话是说,不论男孩女孩,到了8岁还没有拜师学习,就是父亲的过错。

在这里,“师傅”只是用来指有学问的,传道授课的“老师”,使用范围比较广。

发展到秦汉时期,“师傅”一词成为了皇宫贵族子弟老师的专称。在这里“师傅”的两个字都有了各自的寓意,“师”指的是“太师”,“傅”指的是“太傅”而“师傅”就成为了两种官职的合称,代表着尊贵的地位和极高的官职。

例如《史记·吴王濞传》有记载:“吴太子师傅皆楚人。”一个“皆”字,可知“师”和“傅”是并列关系,两者是不同的职位。

从汉朝到南宋时期,“师傅”这个称呼基本上都用作了对于帝王老师的一个专称。

从南宋开始,“师傅”的所指逐渐下移,很多民间的学子也会称自己的老师为师傅。例如朱熹就喜欢用师傅一词来称呼一般的授业老师。

发展到明清时期,“师傅”一词不仅仅可以用来指称老师,还可以用来称呼工商、戏剧等各行各业中传授技艺的人。

发展到现在,“师傅”一词更是被广泛运用到了生活各个领域。例如“司机师傅”、“工人师傅”、“修车师傅”、“木匠师傅”等等。

不论男女老少,不论是打招呼或是问路,都可以统一喊一声师傅。

“师父”的产生与发展。

“师父”这个词是在唐朝出现的,比“师傅”要晚一些。例如唐朝十八学士之一姚思廉在他的《梁书》中就提到过。高祖德皇后郗徽的祖父郗绍,曾任“宋国子祭酒,领东海王师父”

在这里,“师父”只是用来指称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与“师傅”涵义基本相同。

发展到唐朝后期,“师父”一词就拥有了特殊的涵义。例如南唐尉迟偓在《中朝故事》记载过。说唐咸通年间,有个幻术艺人在京城表演。在一次表演失败之后,他向观众赔礼致歉说:“小术不行,且望纵之,某当拜为师父。”

意思就是自己学艺不精,希望能拜高人为师,重新钻研技艺。从此“师父”开始用来指具有特殊技能的人。

发展到元明时期,“师父”一词已经被普遍用作对和尚、道士的尊称,逐渐与“师傅”的涵义割裂开来。

例如《西游记》中就曾写过,“你这个泼怪,岂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父子无隔宿之仇。你伤害我师父,我怎么不来救他?”

说到这里,我们再来重新看看“师傅”与“师父”两个词。

很明显,“师傅”作为对老师的尊称,其中是含有尊敬的情感的。“师父”一词则是将“师”当做“父”一样尊重,其中的感情显然更加浓烈。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一生中最亲近的人当属父母,而“师父”一词将老师与父亲的地位划上了等号。这就意味着“师父”不仅要承担着授业解惑的责任,更要在生活、世俗等方面指导学生。其重要程度,完全不亚于父亲。

因此,虽然“师父”与“师傅”的基本意义相通,但很明显“师父”这个词的分量更重,情感更深。

在今天,即使是正规学校的老师,大部分也只是负责教授知识的任务,很少有人能面面俱到,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导者。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0143424@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