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关于“心理疲劳”的解释和介绍,从2000年就有,到了20多年后的今天,还是存在,似乎在大多数人看来,目前的情况更严重。不信,我们看看下面的情况:。
1。上班路上,拥挤不堪的公交,地铁上,人们大都是默不作声,眼神冷淡,一脸的倦怠和烦躁,这不是去上班,而是去受罪。
2。办公室里,老板,领导在台上慷慨激昂,而你和同事们,在干嘛?看手机?如果看不了手机,就会不停地想着工作,烦躁的工作,总是解决不完问题,变来变去的客户需求。
3。每天不止10个小时的工作,每天像无头苍蝇一样忙碌,可总是觉得这一切没有意义?
4。单身的回到家,面对的总是喋喋不休的催婚和啰嗦。有家的回到屋,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能争吵冷战。
那么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么容易觉得累?这疲劳不只是身体上的,精疲力竭,因为睡多长时间起床后,也不能消除这种疲惫感,甚至是越睡越累。这种累,好像无处不在,充斥着你的整个生活当中。甚至有的时候,情绪低落,脾气暴躁易怒,对自己,对这个世界都失去了兴趣。---没意思,似乎做什么都没意思。
这就是“心理疲劳”美国心理学家 布列尔 曾说过:一个普通坐着工作的人,如果健康状况良好的话,那他的疲劳百分之百来自心理因素,或者说就是情绪的影响。
心理疲劳一也可称为:“精神疲劳”是指由脑力劳动繁重、神经系统紧张程度过高或长时间从事单调、厌烦的工作而引起的精神疲怠现象。表现为心绪不安,动机丧失,注意不易集中,思维迟钝,情绪低落,工作效率下降,反应时延长,工作正确率降低等。其持续发展,将导致头痛、头晕、失眠及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等。
态度、期望、动机。
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什么?也就是我们对工作,生活两个方面,都存在了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而导致的心理问题。
我突然觉得,年轻人不是主观“主观躺平”,是因为病了,才不得已“躺平”,可是怎么治?没有医生的情况下,只能先自救。
人们常说,如果知道一个病,要学会预防,确诊了要去就医。先说预防。
1)。强体健身,劳逸结合。
2)。做自己喜欢的事,不喜欢就换成自己喜欢的。
3)。做任何事情,目的要明确,目标要客观。就是不要不切实际的幻想,达不到高标准,就换个低目标。
4)。跟同事之间,不要虚情假意,有一说一,不行就怼。怼不过就换工作。憋在心里,积重难返。
5)。自己就是“小强”,要有不屈的战斗意志。
至于治疗,就难多了,首先要明确定位,不能像《功夫》里包租婆说周星星那样:腰里揣着死耗子,冒充打猎的。知道自己是谁,自己干什么,这才是治疗的关键。
想想世界上有那么多人都是这样,你心里会好受一些,不是吗,你看,公交地铁里多少人都跟你一样的。
这样的治疗,总是太消极了,那就主动些,精神些,看看网络上,或者大神作家们写的关于什么工作管理,什么时间管理,什么精准管理,什么心理管理。学会了,病也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