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沉浸在天下青椒皆苦逼的自嘲状态中?
“青椒”并非都苦,苦的只是你自己。
60万年薪企业竞聘,“95后”学者张志维,硕博连读刚毕业就留校任教,还被直聘为副教授。他就职前已经在通信领域的研究和产品研发方面取得突出成就,被认为“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青椒”,你认为他苦吗?“青椒”也各有分类,并不是所有人都是那么苦逼。
01 看清事实真相,青椒也有类别划分。
第一类,天选型科研人员。
他们集运气与实力于一身,在就职上他们被各大高校争相聘用并追加各种优厚待遇,在科学研究上他们总是能够不断突破,实力碾压周围一众同辈人。
被称为“韦神”的热门人物韦东奕,他的升学就职路就让大家望尘莫及,可谓是真正的天选型科研人员。
1991年出生在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教授,父亲更是数学系教授。
14岁被破格录取到了附中的奥数班,直接跳过中考,算是被“保送”到重点高中的。
15岁,他入选数学奥赛国家集训队。
17岁,获得了IMO满分金牌。
2014年,韦东奕获得了北大学士学位,人称“韦教主”,北大的数学学神。
2018年,他获得了北大博士学位。
2019年,他在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做博士后并出站,2019年12月之后留校,担任助理教授。
第二类,无忧型官二代、富二代。
就职高校教学和搞科研是常规操作,而搞科研离不开团队、资金和前辈的支持。官二代和富二代,无疑在这几方面有较大优势。除此之外他们基本上不用承担生活压力,甚至还会获得父母的补助。
弗雷德里克·桑格,搞生物的朋友们肯定知道他,近代生物学的奠基人,获得过两次诺贝尔奖。1943年桑格博士毕业,虽然希望继续留在学校工作,但由于没有什么出色的成绩,担心无法打动各个大学的教授。
所以,桑格动了动脑子,在求职信后面加了一句“我不缺钱,可以不拿工资。”
不出意料,教授们很欢迎这种自带工资的人力,纷纷给他递来橄榄枝。最后他选择了剑桥的一个实验室。就这样,桑格开始了他开挂的研究生涯。。
第三类,进取型小康独生子女。
他们的生活、家庭压力都不是很大,毕业院校也是多偏向985/211院校和“双一流”高校,入职高校更多的是职业发展的自由选择,薪资往往会当成零花钱,他们基本上“衣食无忧”
第四类,拼搏型贫寒子女。
这部学者有的在科研和教学上有所成就,有的则没有。有成就的人可以依靠自己的技能作校外兼职,获得温饱的滋润生活问题不大。反之,没有成就的人,他们为缓解生活的压力,增加实验增加课时成为他们的常规操作,由此他们身体状况也相对比较差,要承受的压力也很大。
可以清楚看到,“青椒”也有不同的类别划分。曾经就有博士提到过,有一个富二代同事,真的不知道到底是该羡慕还是嫉妒恨,还有点不想和对方作同事。
02 缘何提起“青椒”,皆道一声“苦”
现实承担的苦。
舆论渲染带来的苦。
在舆论的渲染和引导下,作为外围人员不得不感慨,哇,“青椒”真的好苦。
作为圈内人员,对于求职者,舆论的渲染让他们变得小心翼翼,甚至打起求职高校的退堂鼓。
对于已经就职高校的博士,舆论的渲染让他们认为,自己真的很苦,甚至把苦的程度放大。
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提到“青椒”皆道一声苦的原因。
“青椒”的确很苦,只是苦的程度不同。
舆论的渲染和引导渐渐把“青椒”苦的程度放大,并在潜移默化中根植了一粒“青椒”很苦的种子。面对舆论的渲染和引导,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掉进了它挖好的“陷阱”博士又该如何正确对待铺面而来的“青椒苦”信息,又该如何树立“青椒”正确观念?
03 放平心态,哪个职业不苦。
三百六十行,哪行容易呢?当我们陷入“青椒苦”的漩涡中,每天不断感慨自己怎么那么苦,却忘记,哪个职业都不容易。
苦是不共情的。
当你还在抱怨求职难,考核压力大时,别人已经轻轻松松拿到国家级项目,而你却不知道他拿到国家级项目背后的故事。
经历不同承受的压力不同,忍耐苦的程度也不同。不要大大咧咧随意规劝人,不要自怨自艾自己真的好苦。
小心。不正确的重复,会产生不正确的观念,进而变成行为,最后成为习惯。
放平心态,你不苦。不要让自己真变得很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