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多数人人为怎么会“无中生有”呢?有就是有,无就是没有,两者如此相反对立,表面看来是胡扯,这就是你为什么是普通人?这就是你为什么没有开智?这也就是生活中好多人闷闷不乐,快乐不起来的一大秘密。因为你认识问题只停留在表面,没有发自内心的思考,这样能体会人生的真谛吗?我们看看老子是怎么回答的?细心体会定能打开你的心智让你从此不再迷茫,快乐一生。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告诉我们,无和有乃是道产生天地万物时由无形质向有形质的活动,道无形象,无言语,无作为,我们所认识到的,只是他的一种德性而已,所以德就是道德属性。由此可知,道的德性就是循环反复、柔弱顺应,而人只有顺从自然之道,把握循环反复、柔弱顺应的德性,才能无灾无难,一切顺利。老子所说的好像难以理解,有人认为,这一句可以概括出“无--有--万物”的公式,并说万物毕竟是从“无”而来的。其实,老子讲的“有”和“无”,把“无”当作第一性东西,而把“有”当作第二性的东西,这是否正确呢?其实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只有当你真正安心于无名、无为、无求和无语的时候,你才算真正进入无上的境界,才能体会什么是妙不可言,什么是无中生有,什么是无限自由,什么是永永远远,什么是无穷无尽,什么是完美无缺,什么是无可而无不可,什么是无为而无不为。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无中生有,有从无中诞生,那么无便是最初的,最无解的力量。我今天主要说得是 人的思想上的“无”和“有”人各有路,不能强行, 人各有性,不能强同, 人各有爱,不能强求 ,人各有缘,不能强结 ,人各有志,不能强为世界。世界万物各有习性,树自由生长才能伟岸, 花自由开放才能娇艳 ,让来的随意,让去的随意, 给自己一片快乐心空。给别人一份来去自由,人生要有留白给自己心灵留一份空白 ,让自己有喘息的时候,人生的路走走停停是一种闲适。边走边看是一种优雅,边走边忘是一种豁达,闲看日升月现淡看云起雨落 ~~~生活中的你我,难免不受委屈,难免不被人误解无端之事总是无中生有,多事之人总是捕风捉影,有时候不是不懂,只是不想说明有口难言不如不言,很多时候沉默是蔑视最完美的措辞。懂你的人何须解释,不懂你的人又何必臆想。
要想拥有的越多,必须放下的越多,才能“无中生有”我们生活中有好多人觉得不快乐、不幸福,为什么呢?是因为你心里装的东西太多 了,舍不得丢掉,不能适当的清空,做不到一定的“无”,所以多有烦恼,这里的烦恼就是做不到“无”而产生的“有”其实所谓的悲伤难过,不过是自己闲得无聊没事找事无中生有。还有好多人内心的私欲装的太多,抓住就不想放,结果自讨苦吃,后果不堪设想。老子还说:“无以生为,贤于贵生”,就是说,人要在安逸享受的同时,要有忧患意识,说明白就是说,让我们心中的安逸享乐适当的“无”,要居安思危,才能真正拥有 内心和物质上的富有。
有一位禅师在山顶上建了一座草庵。山下有一座道观,当家的道士害怕禅师影响了道观里的香火,就对外宣称禅师的草庵压住了道观的风水。于是,道士决定施法来赶走禅师,道士的法术果然厉害,今天呼风唤雨,明天黑雾漫漫,后天雷鸣闪电、、、、、、然而,禅师却不以为然,只是在草庵里--参禅,对道士的法术不理不睬。一年多的时间都过去了,道士所有的法术都施遍了,禅师却依旧照样参禅,并没有被吓走。黔驴技穷的道士胆颤心惊,心想:这个道士的道行生不可测,我的法术既然对他毫无作用,他的反击必定比我凌厉十倍。恍惚中,道士似乎看到了自己被禅师反击的悲惨景象。于是,他放弃了道观连夜逃走了。
当地的的百姓好奇的问禅师:“那个道士的法术那么厉害,你是怎么战胜他的?”
禅师说:“我连战都没战他,他是被‘无’给打败了。”
禅师见众人不甚理解,继而笑着解释说:“他有法术,我没有法术,有,虽然很好,可是有了有,也就有了有限,有边,有量,有尽头。而无,是无限,无边,无际,无尽头。我以无对有,以不变应万变,他当然不能取胜了。”
这是一则故事,而这个故事中却蕴含着宇宙的真理。有就会有限,而无则就是无限,这是多么富有智慧的真理呀。对于有限的地球,我们人类通过长期的奋斗成为了主宰。对于无限的宇宙,我们人类就算再有能耐也不可能将其占有。有是一种智慧,因为我们拥有的东西是靠千万代的人运用智慧,付出辛劳而得来的。而无则是一种更大更无穷的智慧,因为我们没有的就算运用更多的智慧,付出更大的努力都很难得的来。有句话说:“无中生有”,平时看来这句话是毫无道理的言语,而此时却感受到了它的真意,无的土壤里才能生出有的事物啊。
在我们的生命中,有形的身体是有限的,而无形的思想却是无限的,有限的身体最多能征服几个人,而无形的思想却能征服千万人。个人外在的有形力量是有限的,而身体内蕴含的无形力量则是巨大的。就如曹操的几万大军却敌不过猛张飞桥头一声大喝的威慑力。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有家有车有房子,有吃有喝有票子,有再多的东西还不如无病无灾无痛苦,无忧无虑无烦恼。有物固然很好,但无伤则更好。
在我们的人生中,有欲有求很容易,因为人一生下来,就已生出七情六欲,欲望和求生的本能会随之而来,伴我们一生。而想要做到无欲无求则非易事,因为这需要我们超强的自控力,需要舍得一切的大胸怀,需要放下一切的平常心。 拥有需要智慧,无求则需要大智慧。
老子说: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故常有,欲以观其徼。这是《道德经》第一章中的两句话。徼,边界、分界线的意思,引申为事物的表象。本意是:保持虚无的状态,是为了观察事物玄妙的本质。保持实有的状态,是为了观察事物所体现出来的表面现象。其实,这两句话讲的是欲望,以及人应该如何与世界相处。如果你想认识这个世界的本质,你就应该跳出事物本身,清空自己的欲望。
如果你想体验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就应该保持自己的欲望,去追求世界上一切值得追求的事物。总而言之,前者是出世的,后者则是入世的。那么,人应该如何控制这欲望的有和无呢?也就是说,在面对一件具体的事情时,该采取入世还是出世的态度呢?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得从这两句话本身寻找答案。从本质上来说,这个世界是空无的,有了这个大前提,你的欲望就不会任意泛滥。
但是,人的欲望又是无法消除的,这也是自然的规律。所以,你的欲望必须是符合自然的,也是有限度的,当你在欲望满足时就会适可而止。到底什么情况下才算满足呢?一,你的身体或心灵感到疲乏。二、你的行为受到了外界的制约。这就是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两个边界,是通过欲望去感知的。京东的刘东强说,世界上唯一可以不劳而获得是贫穷,可以无中生有的事梦想。世界虽然残酷,但只要你愿意走,总会有路,看不到美好是因为你没有坚持下去,人生贵在行动,迟疑不决时你不防先迈出一步,前进不必遗憾,若美好,叫它精彩,若糟糕,叫它经历。所以只有把你人生的有和无做到的恰到好处,即便是困境也会绝处逢生。,。
当你的欲望触碰到边界时,就应该静下心来,暂时放下欲望,去反思这欲望给你到底带来了什么,然后进行适当的取舍,重新达成平衡。当你的平衡处于静止状态时,你就会窥见自己的本质,找到自己的使命,此时激发的欲望就不再是功利的、激进的、短视的、纯粹利己的,它得到了升华。
一首小诗,说得很好。
灵气化剑,万物皆兵,。
虚空一笑,夺命追魂,。
无中生有,紫气天涯。
一世为道 太上忘情 ,。
一世为佛 四大皆空 ,。
一世为帝 海纳百川 ,。
一世为儒 方圆入世 ,。
一世为仙 潇洒坦荡 ,。
一世为人 无中生有。
幸福不再是拥有,而是适当地心灵的清空。人心是容器 时常刷新,时常清空 才会面朝阳光,轻装而行。这几句话,更耐人寻味。
人有烦恼,。
就是因为记性太好,。
不该记的也抱着不放,。
背负太多,反而难以前进。
追求,就会有失望,。
活着,就会有烦恼,。
大千世界,人无完人,。
看看别人的错,再想想自己的过,。
看看他人的非,再谅谅他人的难。
人心越淡,伤害就越少,。
人心越宽,快乐就越多。
遭遇误解,努力争辩大多徒劳,。
不如一笑而过,让时间给出答案,。
话不投机,不如静心沉默。
烦恼本无根,。
不捡自然无,。
世间之事,一念而已,。
心中若有事事重,。
心中若无事事轻,。
想开了自然微笑,。
看透了肯定放下。
放下了贪念、看淡了得失,。
才能品尝幸福。
只有把我们人生的“有”和“无”做到的恰到好处,才能“无”中生“有”,我们的人生才有拥有快乐、幸福。。。大家还有什么看法,来讨论区提出自己的看法,我们共同探讨人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