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色青,宜食甘,粳米棗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小豆李韭皆酸。肺色白,宜食苦,麥杏薤皆苦。脾色黃,宜食鹹,大豆栗藿皆鹹。腎色黑,宜食辛,黃黍桃蔥皆辛。辛散,酸收,甘緩,苦堅,鹹軟。毒藥攻邪,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此五者,有辛酸甘苦鹹,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緩或急,或堅或軟,四時五臟,病隨五味所宜也。”——《黃帝內經·臟氣法時論》。
第三段就是“肺色白,宜食苦,麦杏薤皆苦”它这个顺序是肝心肺脾肾,不是肝心脾肺肾。马莳注解∶“西方庚心金,其色白,肺亦属金,故色亦白。肺苦气上逆,惟苦为能泄之,故宜食苦,凡麦、杏、薤皆苦,皆可食也”薤就是瓜蒌薤白白酒汤的薤,指的是什么呢?《本草纲目》里边记载很详细∶“薤气如葱,根如小蒜,叶如韭”,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小蒜这样一种植物。
这个地方先按照《类经》的注解来理解就能很容易理解∶“盖咸之利湿,与苦之泻者,各有宜也”其实治脾病有的时候需要用苦味的药,比如脾胃特别湿,很多人就喜欢用燥湿的,用苍术、厚朴,有的时候加点黄连厚肠胃,可以直接燥,就地解决这个湿。有的时候可能用上茯苓、泽泻,甚至是薏米这些来利湿,它肯定是走小便,走小便不就是走肾吗?所以利小便的这种方法他认为是用咸的方法,苦的方法是直接燥,所以说对于湿,他的这种排出的方法,古人有燥湿和利湿两种方法,《黄帝内经》的这段就是用利湿的方法,从这角度就很容易理解,叫做“咸之利湿,与苦之泻者,各有宜也”这里边有一个菜叫做藿,藿是什么呢?张介宾认为是豆叶。豆什么呢?就是大豆,就是大豆的叶,这就是第四段话的意思。
第五段话是“肾色黑,宜食辛,黄黍桃葱皆辛”王冰注解∶“肾性喜燥,故食辛物而取其津润也”,心以润之。马莳注解∶“北方壬癸水,其色黑,肾亦属水,故其色亦黑,肾苦燥,即食辛以润之,故宜食辛,黄黍桃葱皆辛,皆可食也”这段话不难理解,就是说这个辛味的适合肾,吃了之后益肾,辛味有桃、葱、黄黍,黄黍是什么东西呢?就是比较糯的那种黄米。
我们再往后看,“--攻邪”,--我们刚才讲了,就是药物的通称,有偏性的这些药物都叫做--,张介宾注解∶“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者,以气味之有偏也,盖气味之正者,谷食之属也,所以养人之正气,气味之偏者,药饵之属是也,所以去人之邪气”五谷为什么养人呢?是因为它的气是正的,养人之正气,气味偏的,所有的草药气味都是偏的,气味偏的比较重的,这些都是叫做药饵之术,就是调整身体不平衡的,所以叫做去人之邪气。
再往后,“五谷为养”,五谷就是我们知道的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五谷可以养五脏,所以叫做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果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桃李杏栗枣,五果是可以助,补助五脏,所以叫做五果为助,还有是什么呢?五菜为充。五菜就是葵藿薤葱韭,这是五菜,五菜是可以充五脏,所以叫做五菜为充。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八百六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