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形状形成的原因
地球的形状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首先,地球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在这个过程中,太阳星云中的不易挥发的固体尘粒相互结合,形成越来越大的颗粒环状物,开始吸附周围较小的尘粒,逐渐形成了地球星胚。
然后,由于陨石的撞击、放射性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的重力收缩,地球温度逐渐升高,内部物质开始熔化,使地球外部较重的物质逐渐下沉,内部较轻的物质逐渐上升,形成了密度较大的地核。
此外,地球内部的能量活动使地球变的形状不规则。如果地球内部停止活动,许多亿年后,地球将可能变成一个非常标准的圆球形(离心力和其它天体的引力除外)。
同时,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形成也有其原因。地球的内因是由于地球的板块运动引起的,板块运动为垂直运动或平行运动;外因又分为风成地貌、流水地貌、冰蚀地貌。风成地貌又分为风力堆积、风力侵蚀,流水地貌分为流水沉积、流水侵蚀,冰蚀地貌一般为冰川活动形成,个体复杂。
地球是圆形的科学依据
在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中,有许多科学依据证明地球是圆形的。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认为地球是圆形的,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在海洋中航行的船只发现,无论船只的行进方向如何变化,船身总是首先从观察者的视野中消失,这个观察结果表明了地球的曲率,从而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
麦哲伦是一个有着环游世界计划的航海家,他率领的船队环绕地球航行一周成功,为大地是球形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随着测量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测量地球的形状。通过人造卫星的测量,我们知道地球的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极半径为6357千米,两者相差21千米。这意味着地球并非完美的球形,而是稍微扁平的不规则球体,扁率为1/298。
为什么地球会呈现圆形的形态
地球呈现圆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引力作用:地球处于银河系,它一直围绕着太阳转圈,且不停的自转。在宇宙中,物体的质量越大,其引力就越强。对于行星来说,质心在行星的核心,所以行星的引力试图把所有东西都拉向中心。地球的引力把所有物质都拉向中心,使其趋于球形。
自转影响:地球在自转时会产生离心力,使得地球的形状呈现近似椭球体,但由于地球的自转速度相对较慢,所以地球在水平方向上的形状更接近于圆形。另外,地球的重力也会使物质在表面上均匀分布,进一步维持了地球的圆形。
物质特性:地球从形成之初直至现在,主要是由液态岩石构成的,在引力极小的太空,液态物质将自动形成球形。就像在微重力的空间站上,水流出来后就会自动收缩成球形的。地球在诞生初期也是炽热的液体星球,因此在自身的引力下就自然而然地收缩成了球形。
关于地球圆形的理论研究
在关于地球圆形的理论研究中,古希腊时期就有了相关的探讨。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就进行了研究,认为大地是球体的结构,但由于无法拿出证据让人信服,于是就研究立体图形,提出了“地圆说”的概念。
到了公元前350年左右,亚里士多德对“地圆说”提出了多项有力的论据,比如从港口看出海的船舶,不管向着哪个方向航行,其船身总是先从海面消失;月相变化显示了地球的形状;向南北方向做长途旅行的人会注意到,南方能看到在北方看不到的一些恒星。并且他推断,大地不仅是球形的,而且其直径不会太大。
公元2世纪时,另一位古希腊科学家托勒玫在他的《天文学大成》中也提出了地球是球形的观点。
地球圆形的自然因素
地球之所以呈现圆形,有以下自然因素:
液体特性:一般液态的物质由于内聚力和表面张力的共同作用,都呈现为圆球形状,因为这样的形状最稳定,维持这样的形状所消耗的能量最小。地球的地心是由重金属液体组成,地表上百分之七十是海洋,所以地球自然为圆形了。
天体规律:宇宙中的天体绝大部分都是球形或者接近球形的。这是由于物质的一个基本特征决定的,那就是所有的液态或者气态的物质由于万有引力的影响而趋向于最小体积即球形的特点。地球形成的早期,基本由液态的熔岩组成,所以是球形的,而在自转导致的离心力下,产生了一定的变形,变成了椭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