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的起源和发展
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与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关于十二生肖的起源,历代学者众说纷纭。有人认为生肖与地支同源,可以追溯到史前的传说时代,如《史记》中所载黄帝“建造甲子以命岁”,“大挠作甲子”,学者们认为这里所说的甲子就是指的十二生肖。还有学者持生肖外来说的观点,认为十二生肖是由古巴比伦传入中国的,如郭沫若认为生肖为中东地区居民模仿巴比伦黄道十二宫而制定,其传入中国的时间当在汉武帝通西域之时。
但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证明,生肖的确起源于中国,是华夏先民动物崇拜、图腾崇拜以及早期天文学的结晶。《诗经·小雅·吉日》里有“吉日庚午,即差我马”八个字,意思是庚午吉日时辰好,是跃马出猎的好日子,这是将午与马相对应的例子。可见在春秋前后,地支与十二种动物的对应关系已经确立并流传。1975 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的竹简,进一步证明十二生肖在春秋前后已存在。出土竹简的《日书》甲种有一章标题为《盗者》,其内容为盗者相貌特征,其中记载了与现在流行说法近似的十二生肖。
和今天流行的十二生肖说法完全一致的是东汉王充的记载,王充《论衡·物势》载:“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已,蛇也。”“辰为龙,已为蛇。辰、已之位在东南。”如此,十二生肖便齐了,且与现今流行的十二生肖配属完全相同,这的确算是古文献中关于生肖的较早的最完备的记载。
到了南北朝,生肖已普遍使用,南朝《南齐书·五行志》中已经有具体的按人的出生年份称属某种动物的记载。南朝·陈·诗人沈炯,曾创作了一首十二属相诗,其言曰:“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龙隰远青翠,蛇柳近徘徊。马兰方远摘,羊负始春栽。猴栗羞芳果,鸡砧引清杯。狗其怀物外,猪蠡窅悠哉。”这首十二属相诗明显是按十二地支所配动物的顺序写成的,说明当时十二生肖已为人们所十分熟悉。
猫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在古埃及文化中,猫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自公元前 2000 年左右开始,猫已经成为古埃及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并在整个古埃及历史上持续了数千年。古埃及人认为,猫是负责保护家庭和儿童的神灵,在他们的信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猫被崇拜为神灵,并被认为是一种具有神秘力量的动物。据信,古埃及的猫神是巴斯特(Bastet),她是生育、生命和家庭的女神,常被描绘成一只有着猫头的女性。巴斯特是一位受人们喜爱的神,她保护着家庭,被认为可以抵御邪恶的侵袭。因此,人们常在家中供奉巴斯特的雕像或神龛,以求家庭幸福平安。除了巴斯特之外,古埃及还有一位猫神,叫作莫尼斯(Mihos),他是智慧和战争的神。人们相信,莫尼斯可以保护埃及免受敌人的入侵,并给予人们智慧和勇气。
在中国古代,猫也有着特殊的地位。猫捕捉田鼠,对农作物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使猫在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信仰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古埃及一样,中国古代也有崇拜猫的现象。《诗经·大雅·韩奕》中有最早关于猫的记载:“有熊有罴,有猫有虎,庆既令居,韩姞燕誉。”将猫和和熊、虎这种凶猛的野外掠食者排列在一起,显然这里的猫指的不是已经进入人们生活中的家猫,而是指山猫也就是野猫。野猫野性难驯,令人害怕。而后来,体型更加娇小、性格更加温顺的家猫,却因为自身的一些习性和特征,受到人们的尊敬,甚至也被人们所惧怕。周天子于腊月农事完毕后举行蜡祭,祭祀八种神灵,其中就包括猫。猫捕食田鼠,虎捕食野猪,都保护农作物免遭破坏,因此应当受到人们的报答。《旧唐书》中则对“祭猫”的礼仪进行了详细的记载,其中写道:“五方之猫、於菟及龙、麟、朱鸟、白虎、玄武,方别各用少牢一,各座笾、豆、簠、簋、俎各一。”在年终大祭中,猫能与这些神灵被共同祭祀,且能享受诸侯、卿大夫才能享受的祭品——太牢(羊、猪各一只),可见猫在古代人心中的地位之尊贵。
但同时,也流传出许多猫鬼的传说。人对于黑夜是有畏惧感的,而猫偏偏喜欢在黑夜中出没,久而久之,人就对于猫产生了一种连带的恐惧感,认为猫很神秘。而且猫傲娇的性格和疏离感,使其与人同住却与人的关系忽近忽远,捉摸不透。猫鬼,就是猫的鬼魂,术士利用“猫鬼”杀死指定的人,并夺取他的财产,是一种凶恶的妖术:蓄养猫鬼的人先做一套仪式念一番咒语,然后把事先准备好的老猫杀掉。此后每当子夜时分,蓄养之人必须祭祀它,选择子夜时分是因为子时对应的属肖是鼠,此时祭祀有把鼠献给猫的意思。历史上猫鬼害人的“独孤陀事件”,在正史《隋书》和《资治通鉴》中都有记载。
十二生肖形成时猫未入选的可能原因
关于十二生肖里面没有猫的原因,有多种说法。
一种流传很广的说法是,老鼠听到天庭评选十二生肖的消息后,告诉好友猫,约定一起去。但老鼠心怀叵测,背地里告诉其他动物属相竞选的时间比消息传出的要早,导致猫一直没有出现在属相竞选的场合中,最终落选十二生肖。猫自此开始向老鼠报复。
还有一种说法是,传说中的十二生肖是根据古代天文学年历中的十二地支来决定的,而猫之所以未被列入十二生肖,是因为相似的动物象征已被占用。比如,老鼠被认为代表子时,而猫和老鼠是有关联的动物,两者不能同时成为一个阶段。
另外,有传说称,古时百兽齐聚,选出十二位杰出代表加入生肖。然而,猫因为自己的懒惰和睡眠习惯所束缚,无法及时赶到会议现场,所以没有入选十二生肖。
也有传说,当众神创造十二生肖时,猫曾经向他们发出请求,希望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但众神认为猫不需要人类那么多的保护和喂养,它们有自己独立的生存方式,并且猫通常被视为神秘而神圣的动物,其存在超越了十二生肖,所以拒绝了猫的请求。
但从历史角度来看,十二生肖出现在西周时期,而我国的家猫是从印度传入的,开始于汉明帝时期。所以在十二生肖形成时,中国根本就没有猫,这是十二生肖中没有猫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同文化中生肖与动物的关系对比
在汉英文化中,生肖动物的隐喻含义存在着差异。
在汉语中,“鼠”虽然居于十二生肖之首,但人们对鼠的印象并不好,认为其胆小、卑微、不光明正大,相关词语大都带有贬义,如“胆小如鼠、鼠窃狗盗、抱头鼠窜、首鼠两端”等。而在英语中,老鼠被认为是不祥之物,常用来指卑鄙小人,相关习语也多带贬义,如“as cowardly as a rat(胆小如鼠),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穷得像教堂里的耗子)”等。
对于“牛”,在中国人心中,牛是体格健壮、埋头苦干、甘愿奉献的典型代表,受到人们的普遍赞颂,有“健壮如牛、力大如牛、踏实肯干、任劳任怨”等称赞的词语。而在西方人眼中,bull 给人的印象是横冲直撞、性情暴烈并且好斗健壮,常用来喻指“粗壮的人”,在经济术语中,bull 指“买低卖高的投机者,或投机商人”,如“a bull market(投机市场或上涨行情)”,且汉语中的“牛饮”相对应的英语成语是“鱼饮(to drink like a fish)”,“力大如牛”是“as strong as a horse”,“吹牛”是“talk horse”。
在汉语中,“虎”为百兽之王,代表着勇猛、凶恶、强大、威武,同时也几乎成了“凶恶”的代名词,有“谈虎色变、放虎归山、调虎离山、骑虎难下、虎口余生”等词语。而在英语中,较少使用老虎为喻体,如“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中对老虎的定义是“a very energetic persevering person(一个充满生机、坚忍不拔的人)”,英语中对新兴的亚洲的经济强国“四小龙”以老虎来形容其经济蓬勃发展:the Four Tiger Asia。
关于十二生肖没有猫的民间传说和解释
关于十二生肖为什么没有猫,有许多民间传说。
有传说称,当年天庭选拔十二生肖的时候,猫得到了消息,它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老鼠,两个动物相约到时候一起去参加排位。到了排位那天,牛知道自己速度慢,为了能排上,特意起了个大早赶往天庭。狡黠的老鼠瞅准了时机,悄悄爬上了牛背,就这样不费吹灰之力到了天庭,抢了个第一。但是老鼠背弃了和猫的约定,没有叫醒猫,当猫睡醒,十二生肖早已排好了。于是,猫和老鼠从此成了仇家,而十二生肖中也没有猫。
也有传说,玉帝决定在天庭里召开一个生肖大会,选出当生肖的动物,并规定了到会的时间。那时候,猫和老鼠是非常好的朋友,决定一起去参加。猫让老鼠第二天叫醒自己,老鼠拍着胸脯答应了,结果第二天老鼠起得很早,自己偷偷上天庭去了,根本就没有叫醒熟睡的猫。
还有传说,当年轩辕黄帝要选十二动物担任宫廷卫士,猫托老鼠报名,老鼠给忘了,结果猫没有选上,从此与鼠结下冤家。
实际上,十二生肖大致起源于战国晚期,到东汉时期逐渐固定了次序与内涵,而当时中国并没有猫,所以十二生肖也就没有猫。猫原产于埃及,猫何时传入中国已不可考。民间传说则是系唐三藏从印度带回。在猫传入中国以前,中国就有了十二生肖。依照动物学的分类,老虎属于哺乳动物、食肉类、猫科。虎和猫,其实是“本家”之亲。有了老虎代表,猫咪在十二生肖“大会”里,已不愁没有“发言权”,亦勉堪自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