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长了颗“痣”,一碰就疼,而且还会动。
近日,55岁的金女士发现右耳廓上长出一颗黑色的痣,一碰就会有些许疼痛,痣的周围还有少量出血。遂到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就诊,接诊的钟剑波医生用“皮肤镜”一看,这颗“痣”竟然在蠕动。
原来这不是一颗“痣”,而是一只正在吸血的蜱虫。
蜱虫是一种体外寄生虫,通常出没在草丛、灌木丛、森林等植物茂密的地方,每年4月~10月都是蜱虫的活跃期。
蜱虫会将自己的头埋在人体的皮肤内,无论是幼虫、若虫、成虫均能吸血。它们不仅可咬伤皮肤,而且是螺旋体、立克次体、病毒、细菌感染的媒介,可感染人、家畜及野生动物。
蜱虫吸血时,口器可牢牢地固定在宿主皮肤上,受到惊吓也不离去。一旦发现身上有蜱虫,千万不可用硬拽、死捏、火烧等方式,因为蜱虫的嘴巴有倒刺,刺入皮肤后很难被拔除,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折断蜱虫的口器,刺激蜱虫分泌更多唾液,增加感染的可能性。
正确的方法是:。
可以用酒精涂抹蜱虫,用专用的镊子或钳子夹住蜱虫的头部,注意不要夹腹部,垂直向上拔出,取出后用碘伏给伤口消毒。
如果蜱虫叮咬得很牢固,或者钻入过深,建议直接请医生处理。被蜱虫叮咬后,如果携带疾病,潜伏期可长达1个月,若有高烧不适等症状,尽快去医院检查。
预防蜱咬伤,应当记住三点:。
1、喷杀虫剂。
消灭家畜体表和畜舍中的蜱虫,可喷洒--、敌敌畏等杀虫剂。住房要通风干燥,填抹墙缝,堵封洞穴,畜棚禽舍要打扫干净或用药物喷洒,以消灭蜱的孳生场所。
2、加强个人防护。
进入林区或野外工作,要穿长袖衣衫,扎紧腰带、袖口、裤腿,颈部系上毛巾,皮肤表面涂擦药膏可预防蜱虫叮咬,外出归来时洗澡更衣,防止把蜱虫带回家。
3、少去草丛野地。
现在正是人们外出旅游的旺季,到野外游玩,除上述两点要注意之外,尽量别去尚未开发好的风景区,少去草丛密集的森林野地,以避免蜱虫咬伤。(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张颖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