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人头皮健康白皮书》显示,中国受脱发问题困扰的人约有2亿,发病率高且日趋严重,每年以15%至18%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脱发已经成为全国性话题,也越来越朝着低龄化发展,“头顶经济”开始收割年轻群体成为不争的事实,究竟是何种因素诱发了人类脱发?
多种诱因。
脱发其实是一种自然现象,正常的头皮每天平均会脱落50~100根。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脱发,有些是暂时的,而另外一些可能是永久性的。遗传、激素变化、外在环境或正常衰老都是脱发的因素。
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在压力、作息、饮食、环境等因素对脱发的影响。2021年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自然》报道了慢性压力如何损害毛囊干细胞的生物学机制,他们发现一种主要的应激激素会使毛囊干细胞停留在一个较长的静止期,阻碍毛囊和头发再生,证实了长期以来关于压力可能导致脱发的现象。同年东京医科齿科大学团队也在《自然》发表研究称肥胖会加速脱发,他们发现在小鼠身上,长期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会直接作用于毛囊干细胞,导致其数量减少和分化方向异常,最终使毛囊萎缩,进而发生脱发。
以上因素引起的脱发一般不会对毛囊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因毛囊关闭萎缩导致的脱发,如果及时解决致病因素,通常还有机会重新长出正常头发。除这些因素外,实际上人类面临的90%左右的脱发都是雄激素性脱发,这种脱发在一定程度上会因毛囊闭合坏死导致不可逆的脱发,而造成这种脱发的原因有两种,雄性激素和遗传基因。
雄激素的影响。
雄激素是严重脱发的主要原因,具体来说,是一种叫做二氢睾酮(DHT)的雄激素引发的。虽然二氢睾酮负责身体其他部位的毛发生长,但在头顶上,它会导致毛囊萎缩——使头发变薄——直到毛囊小到根本不能长头发。这种情况在男性身上发生得更频繁,年轻女性会产生足够的雌激素来掩盖产生的少量二氢睾酮的影响。然而,随着她们年龄的增长,绝经后分泌的雌激素减少,也会带来头发稀疏的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雄激素脱发并不是由于雄激素增多,而是因为雄激素作用在雄激素敏感的毛囊上,使得毛囊萎缩、变小,最终引起头发脱落。男性的雄激素性脱发可能早在青少年后期就开始了,通常以发际线后移和头皮顶部变薄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对DHT敏感的头发(通常分布在头部的顶部和前部)会变得更弱、更细,最终停止生长。然而,就像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见到的那样,即使是脱发严重的男性,头部两侧的头发还是坚挺着“驻扎”在头皮上,这是因为头部两侧的毛囊相对要健康得多。即使这些健康的头发暴露在二氢睾酮中,它们也能抵抗这种激素,并能存活一生。
遗传基因。
我们不能把一切都归咎于荷尔蒙。有数据统计,超过80%的脱发人群中,父亲也有同样的经历,但这是否就说明脱发主要来自于父亲的遗传呢?答案是否定的,已有的研究显示,在脱发这件令人闹心的事情上,父母可能各有贡献。
2017年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遗传学》上的一项针对5.2万多名英国男性的研究,确定了250多个与雄激素性脱发相关的独立遗传位点,这些遗传位点并非全部存在于X染色体上,研究人员找到了112个常染色体基因和13个X染色体基因,都与脱发相关。其中,47.3% 的变异来自常染色体,而4.6%来自X染色体。有些基因可能比别的更重要一些,比如X染色体上的雄激素受体基因。所以说脱发并非只由一个决定性的基因,而是由很多基因共同影响,到目前为止,已经确定了其他11个不同重要性的基因序列,位于染色体1、2、3、5、7、12、17、18和20上,科研人员也表示更多的基因还有待被找到,更有研究猜测可能所有染色体中都有与雄激素性脱发有关的基因,如果这种猜测被证实的话,那脱发的遗传因素就更难解开了,因为必须检查每个基因变体在脱发中的总体贡献,以及这些基因如何相互作用,如何与环境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表型。
新的思路。
虽然科学家对“头等大事”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但从进化学的角度看,特征的进化有两个原因:要么有助于确保生存,要么让人更容易找到伴侣,这就让脱发成为更难破译的谜题。要准确预测一个人的脱发模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22年6月美国索尔克研究所科学家发表在《自然免疫学》上的研究结果称找到了脱发治疗分子靶点。在急性脱发病例中,免疫细胞会攻击皮肤组织,导致脱发,而糖皮质激素会指导调节性T细胞激活毛囊干细胞,从而导致毛发生长。同年,在一项发表于《发育细胞》上的研究中,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分校的研究人员合作发现,一种名为SCUBE3的信号分子可以有效刺激头发生长。
此前的研究已经证实,位于毛囊基部的真皮--细胞在控制毛囊生长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但对所涉及的确切信号分子知之甚少。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构建了新的小鼠模型:小鼠的真皮--细胞过度活跃,具有格外多的毛发。他们利用单细胞RNA测序方法,以确定表达量上升的分泌分子,并从中发现SCUBE3分子能够驱动毛发过度生长。此外,他们还将人类头发毛囊移植到小鼠皮肤,然后把这种信号分子微量注射到小鼠皮肤中,结果发现它可以同时激活人类毛囊和周围的小鼠毛囊的生长,为治疗脱发提供了新思路。
虽然科学家在该领域有了些许的发现,但要知道从科学研究到临床试验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目前我们能做到的是尽量减少外界因素引发的脱发,合理健康的饮食和作息,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至于出生时我们手握的“基因图纸”导致的脱发,只能交给科学家奋力突破了。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祝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