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的常见表现有:愤怒、嫉妒、流眼泪、紧张、不停道歉等等。
自卑的人,往往会因为胆怯而错失机遇,非常不利于个人发展与成长进步。
当我读完了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再结合自身经验,这才明白:人之所以会感觉“自卑”,源于以下三个原因。
俗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大部分人的自卑感是在对比中产生的。
比如说,同桌考了100分,你自己却只考了60分,你就会感觉自卑。
你看见发小开着大奔驰车衣锦还乡,而自己还在骑电动车,你就会感觉自卑。
一个女孩长相得很一般,身材也不好,那么她就会在漂亮而性感的女性面前感觉自卑。
企业家俞敏早年很自卑,为什么他会感觉自卑?一方面是自己的外貌不出众,另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家庭条件不好。
他第一天去北大报到的时候,穿着布鞋、挑着扁担、背着脸盆和棉被,同学们都向他投来异样的眼光,当时的他自卑极了。他还因为自卑,整个大学期间不敢追自己喜欢的女孩。
企业家刘强东早年也有自卑的经历,他说自己坐着火车去上高中,对面坐的是同龄女孩及其家人,他们都是连云港市的人,而且都穿着很有气质。
反观他自己,农村出来的,就穿着凉拖鞋、大裤衩和两根筋汗衫。他说:“和他们一对比,马上觉得一下子跟别人不一样,那一刻是真心感觉到了一种自卑。”
《自卑与超越》这本书中,阿德勒还说“因为器官缺陷等生理缺陷,会让儿童产生压力和自卑感”这种自卑也是因为对比而产生的,而且是很难治愈。
其实,阿德勒小的时候患有驼背,行动不便,给人的感觉是又小又丑,因此他时常感觉自卑。但是他后来决心当一名医生,而且特别注意身体器官的自卑,最后超越自卑,成就非凡。
作家王小波有句经典名言:愤怒是对自己无能的一种宣泄。
的确如此,当人们面临一个难题无法解决的时候,不仅会产生愤怒,还会同时滋生出一种很强的自卑感。
中年男人,上有老下有小,微薄的工作无法解决住房、教育、医疗、养老、消费等现实问题的时候,也会感觉无能为力、心力交瘁。
久而久之,他们也会在内心生出自卑感,觉得自己无能、失败。
阿德勒说过:人从幼儿时期起,由于无力、无能和无知,必须依附父母和周围世界,就会发生一定的自卑感。
可见,小孩子因为能力较弱小,在高大而强势的父母面前,经常会产生自卑心理。
所以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越是强势的父母,越容易养成像巨婴一样的自卑男、懦弱男。
人因为自立自强而更加自信,又会因为无法解决现实问题而产生逃避与自卑。
所以说,战胜自卑的最好方法,就是愈挫愈勇,让自身变得强大。
如果父母不想养成懦弱、自卑的孩子,也要多培养孩子的个人能力,让他自立自强,变得优秀,最终具备解决各位问题的能力。
毋庸置疑,原生家庭和早期的童年记忆对一个人性格的影响很深。
因此阿德勒在书中专门用了三个章节来论述自卑心理是如何产生的。
首先,父母如果不善于社交,总是在人前表现得软弱无能,无形中也会让孩子感觉没有安全感、不自信。
其次,如果家里有多个孩子,父母不能一碗水端平,总是厚此薄彼,疼爱自己喜欢的孩子,而冷落和打击自己不喜欢的孩子,这样也会让那个“缺爱”的孩子感觉自卑。
我认识一个12岁的小男孩,和他说什么,他总是一个劲地点头。
有一次他犯了小错,马上显得很谦恭,不停地道歉,说“对不起、对不起”
我感觉很奇怪,这个孩子怎么会有这么深的自卑心理。
后来,我听人说,他妈妈特别喜欢偏爱弟弟,而对他除了打骂,就是羞辱和教训。
难怪这个孩子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从小缺爱、被忽视的孩子,更容易自卑,而且他们不擅长与人交往,常常无视合作的存在,因此喜欢独来独往,人缘也不会,最终难成事。
所以说,做父母的人,尽量多关爱孩子。
学校是家庭的延伸,老师对孩子的影响仅次于父母,也会在孩子幼小心灵上留下美好记忆或者无法愈合的伤疤。
如果老师总是偏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打压或冷落学习成绩一般的学习,也会让某些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继而导致人生失败。
所以说,老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
值得注意的是,自卑本身并不完全都是一种病态,自卑还是人类地位增进的动力和原因。
正所谓是:挫折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作家周国平更是说:痛苦是性格的催化剂,它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暴者更暴,柔者更柔,智者更智,愚者更愚。
所以说,我们若是内心足够强大,再能正确认识自卑,便可真正超越自卑,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收获更加美好的人生。
就如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书中所说:自卑感的存在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它激励了人不断追求卓越,克服自身的障碍,在有限的生命空间内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愿所有自卑的朋友,能够早日战胜自卑,活出自我,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