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 > 为什么会得疱疹:病毒感染与生活习惯有关,免疫系统影响发病

为什么会得疱疹:病毒感染与生活习惯有关,免疫系统影响发病

时间:2024-09-28 10:29:22阅读:

为什么会得疱疹:病毒感染与生活习惯有关,免疫系统影响发病

疱疹的病因

疱疹是由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类疾病。疱疹病毒是一种DNA病毒,包括单纯疱疹病毒(HSV)、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等多种类型。其中,单纯疱疹病毒分为HSV-1和HSV-2两型,HSV-1主要引起生殖器以外的皮肤、黏膜和器官感染,HSV-2主要引起生殖器部位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则既可以引起水痘,也可以在潜伏后激活导致带状疱疹。

疱疹病毒的特点

疱疹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能够感染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种脊椎动物和部分无脊椎动物。它们主要感染皮肤、黏膜和神经等组织,引发多种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健康。

引发疱疹的常见因素

引发疱疹的因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带状疱疹的风险会增加,尤其是50岁以上的人群,60岁以上者出现更为严重的并发症的可能性更大。

免疫系统状态:患有削弱免疫系统的疾病,如HIV/AIDS、癌症等,可能增加患带状疱疹的风险。癌症治疗中的放疗或化疗,以及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用于防止移植器官排异反应的药物、长期使用类固醇(如泼尼松)等,都可能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从而引发带状疱疹。

生活习惯:生活中自身经常性的熬夜,或者精神压力过大、生活及工作压力过大,以及运动量较小等不良生活习惯,都容易使人患病带状疱疹。

外伤和精神因素:存在皮肤损伤、烧伤、放射治疗的患者,以及自身存在精神过度紧张、焦虑或者抑郁症等精神类疾病的患者,也容易感染带状疱疹。

基础疾病:患有其他能够明显降低自身身体素质和抵抗力的疾病,如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癌症)等,感染带状疱疹的可能性较大。

疱疹形成的内在机制

疱疹病毒的感染和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以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为例,在潜伏期,病毒基因组在细胞内环化,并以附加体的形式结合在染色体上,此时不会产生病毒颗粒,仅表达一小部分基因。在外界刺激下,疱疹病毒可由潜伏期进入裂解期。在裂解期,从头感染的病毒首先通过囊膜上的糖蛋白与宿主细胞膜表面上的受体结合,随后通过病毒囊膜与细胞膜的融合进入细胞。病毒颗粒进入细胞后,部分间质蛋白从核衣壳上解离下来,核衣壳通过微管运输到细胞核附近,通过核孔将病毒基因组DNA释放到细胞核中。在细胞核中进行基因组DNA复制及病毒蛋白的表达,并完成病毒基因组的包装,组装成新的核衣壳。组装完成的核衣壳需要在核释放复合体的辅助下跨越两层细胞核膜,从而进入到细胞质中。接着病毒颗粒在细胞质中获得间质蛋白和囊膜进一步成熟。最后,成熟的病毒颗粒经由胞吐作用释放到细胞外,进而感染其他的细胞。

哪些生活习惯可能导致疱疹

以下生活习惯可能增加患疱疹的风险:

作息不规律:经常熬夜,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免疫系统的功能,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疱疹病毒的侵袭。

精神压力大: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中,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影响免疫系统的平衡,增加感染疱疹病毒的机会。

过度劳累:高强度的劳动或运动,使身体长期处于疲劳状态,无法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从而降低了身体的抵抗力。

饮食不均衡:挑食、偏食,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尤其是缺乏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会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

缺乏运动:运动量较小,身体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减缓,免疫系统功能相对较弱,难以抵御病毒的入侵。

疱疹与免疫系统的关系

疱疹病毒感染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在免疫系统健全的情况下,人体可以抵御疱疹病毒的感染或控制其复制和传播。然而,当免疫系统受损或功能下降时,如患有HIV/AIDS、癌症,接受放疗、化疗,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疱疹病毒更容易被激活和复制,导致发病。同时,疱疹病毒也会通过各种机制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如潜伏在神经细胞中,以避免被免疫系统清除。巨细胞病毒在新生儿及免疫系统受损的人中可引起严重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在外周黏膜组织表面进行增殖式感染后,可进入感觉神经元并建立无复制的潜伏感染,潜伏的病毒还可以通过激活的方式重新进入复制周期,并回到外周组织进行复发感染。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0143424@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